书法家刘伟撰文悼念著名学者、教育家、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逝世

欧阳中石,男,汉族,1928年生于山东泰安。早年就读于济南,中学毕业后就读于辅仁大学,后转入北京大学哲学系逻辑专业,专治中国逻辑学史。毕业后在师范学校任教,后任北京师范学院逻辑学副教授,兼任书法艺术专业主讲。

 

      谨以此文悼念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

——刘伟

在北京听中石先生谈书论道

——回忆欧阳中石先生的谆谆教诲

刘 伟

在当代中国,能称得上“书坛泰斗”的,继启功之后只有欧阳中石先生一人。他是第一个被中国书协授予“书法教育奖”的大学书法博士生导师,也是获得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  “终生成就奖”年龄最长、资历最深的书坛老将。当得知先生因病去世的消息后,本人无比悲痛,思绪万千。回想起在北京聆听老人家讲课的情景,至今仍念念不忘。

2006年国庆前夕,正当人们为中石先生座客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栏目和主持人妙趣横生的话题津津乐道时,我在《书法导报》上得到了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将在北京举办“首期全国书法与文化高级研修班”的喜讯,并从多位书法导师中看到欧阳中石先生的名字,此时,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当即就报了名。十月七日上午,年近八旬的欧阳老作为这次培训班的压轴主讲,作了一场“中国书法与传统文化”的专题讲演,使我眼界大开,终生受益。他用美学、哲学和逻辑学的观点,从艺术、书法、文化等多种角度,畅谈了自己对中国书法与文化的理解和学习书法的亲身体会,并回答了学员们提出的问题,还与来自全国各地的老中青书界朋友进行了亲切的交谈,给我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印象之一,就是先生对继承传统和坚持创新问题有自己的见解。他说,传统不等于是旧有的。传统是从古时开始,一直到现在还被这样理解的这种认识,到今天,甚至到明天,后天,还被起作用的,叫传统。历史上有过,但传到现在不实用了,这不叫传统。这里有个规律,就是代表人类大多数的好的东西,随着时间的流延,就会把它纳入到传统中去。因此,传统是在无限的延长,而不是到今天为止。如果今天真创新出真正好的东西,也会纳入到传统中去,如果入不了传统,那只是一时的昙花一现,没有历史的生命力。历史有过高峰,有过至高点,我们要尽可能地追求历史的高度。我们并不是想用另外一个代替它,  即要代替他的话,是在比它更高的时候代替它,如果不能比它更高,就谈不上代替。新的概怎样理解?新的标志着过去没有的,但不是说过去没有的就好,而必须是比过去的更高,叫创新。如果这个新的高度,还达不到历史上的高度的话,那只是“新”,而不是“高”。因此我们对美的追求,是要向历史上的最美看齐,甚至超过它。我们哪怕是在历史的高峰增添一寸一分,都是了不起的贡献。

印象之二,是对学习书法的认识,中石先生有着与众不同的看法。他说孔夫子有句话叫“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的音和义都与“悦”相同)这是《论语》的第一句话。有一种讲法是,学了东西,要经常地去复习,不亦说乎?如果是这样,我怎么就觉得“说”不起来呢?,  比方说一加二等于三,五加五等于十,我一学就会了,而且从小就知道,到今天几十年了还让我经常复习,我怎么能“说”得起来?我觉得应该改成“学而时习之,不亦‘苦’乎?”咱们可以分析一下这个“习”有没有别的讲法,有这样一句话,说某一个人,他“惯习水性”一什么意思?是说他习惯于每天游泳吗?不是,说他很会游泳。这个“习”,就不是  “练习”之意,而是熟悉并精通。如果“学而时习之”的“习”当成“精通”讲,就是“学而及时地精通了”,一学就会,一学就马上精通,这才对,这才乐得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讲,要“学而时习之”,而不要“学而时练之”。 因此,  写字要学,  而不要死学。 当然也不能太绝对了,哪能一点不练呢?练的时间越少,会的越好,这样说大概比较公允。那么,怎么学呢?学就是把不会的变成会的,不能的变成能的,会的少变成会的多,会的不够变成会的更好,  一句话,就是把别人的变成自己的,这叫学。因此,学的过程越短少,得到的东西越多,就是学的本意。学怎么样才算好呢?要学好,而不是练好。光练不行,关键在学。学的途径是什么?是循序渐进。这四个字,我赞成三个。 “序”是要“循”,“进”是越来越好,但这个“渐”字不怎么好。大概是说“慢慢来”,为什么要慢慢来,为什么要渐渐地呢?  “进”是越快越好,越远越好。怎么才能快呢?途径是什么?我的理解,第一是直登高峰,不用循序渐进,哪儿高就先上哪儿去,就要一步登天。比方说,我们认定王羲之好,就用不着先学赵孟颊,再学黄庭坚、米芾、文征明,然后再一步步到王羲之,不用。王羲之不就《兰亭序》、《圣教序》吗?直接就冲它来,直登高峰。

欧阳先生对学才书法的另一个观点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看问题的时候,要从大的地方看起,选定一个目标,认准哪是高峰,这个过程就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不是说所有的字都写,只抓住几个有特点的字,最多五六个字就差不多了。如艺术性很强的《圣教序》里,正文第一个“盖’字,如果把这个字写成左右两边完全对称,很简单,也很规范,可王羲之写得就不这么呆板:上面两角不一样,  中间的“王”,第一个横就歪着、斜着、竖下来就拧到一边,弯弯的挺着肚子,显得很有力气,  然后两横又一下子拉过来,再加上下边有个“皿”,一下子就把“盖”字写活了。这种艺术手法,很有代表性,可以写写它,所以在学习上,越省劲越这么干,谁说学习不能偷懒,要偷懒,用的时间少而得到的多,这就是学习的好方法,谁会用谁就会成功早。

在学习方面,欧阳中石先生有一个感悟,叫 “不死不活”。这四个字,前两个字可以作为后两个字的条件。学习,如果不能死死地学习到手,不能达到“死”,就“活”不了。先学死了,就自然活了,如果学不死,最后也就成了不死不活。中石先生还讲几条规律供大家参考:登天有路,不是没有路;入地很方便,随时可入;在登天的道路上,如果半途而废了,太不幸、太可惜。要“登天有路”,要充满信心;说“入地方便”,谁都行;“半途而废”是自暴自弃,与“锲而不舍”是截然不同的两条道路,“艺无止境”,“自强不息”是取得成功的途径。希望大家都把路走直,走到我们的里程碑,走到我们预期要达到的目标,取得自己的成果,取得社会上对我们的肯定。

印象之三,是中石先生痴爱书法教育的敬业精神和德艺双馨的大师风度。记得在《艺术人生》现场,主持人再三邀请欧阳老给电视观众写几个字,为电视栏目留下墨宝,任凭主持人怎样调侃。他都挽言谢绝。后来才得知,他的右眼己失明多年,左眼视力也只有0.3上下。但是在这次学习班上,老先生讲完课以后,却主动要求给大家作个示范,当场挥毫写下了“作字行文,文以载道,以书焕采,切时如需”十六个大字,并配以精致的落款。当展示这幅作品时,课堂内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此时,中国书法培训中心主任刘文华老师高兴地招呼大家:“咱们现在和欧阳中石先生照个集体合影吧!”同学们一呼百应,争先恐后地来到欧阳老身边,拍下了一张张笑脸,  留下美好的回忆。

北京学书,我不仅亲耳聆听了欧阳先生的教诲,还得到老人的墨宝。今天,老先生离开了我们,但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他的书法理论仍然指导着书界同仁永不迷航。

刘伟,1952年生于河南淮阳,历任淮阳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淮阳县文化局长,淮阳县教育体育局局长,淮阳县政协一室主任、政协常委,周口市政协委员。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工程学院兼职教授,郑州市中原书画院名誉院长,河南省人大诗影书画院周口分院副院长,周口市书法家协会顾问,淮阳区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在孩童时就痴迷于书法艺术,多年来广临碑帖,以前人为师,从"二王"到颜、柳、欧、赵、苏、黄米、蔡,从张旭、怀素到王铎、于右任。特别是对于右任标准草书的研究,颇有造诣。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展,多次获奖,并在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及我国香港、台湾、北京等举办书法联展和个展,在国内外进行广泛的交流。中央电视台、《人民政协报》、《河南日报》、《中国书画报》、巜书法报》、《书法导报》等众多媒体进行报道,艺术传略曾收录在《中国书法十大名家》、《中国书法十大楷模》、《中国书画十大风云人物》、《全国书协美协主席精品集》、《中国当代书法史》、《中国书画家志》、《中国书画功勋人物》等五十多部辞典书。

 附:欧阳中石作品欣赏

(0)

相关推荐

  • 【乡情•寻迹】肥城大地上那些欧阳中石写的字儿,你一定见过!

    11月5日,我国著名学者.教育家.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欧阳中石是山东人,从小在肥城市汶阳镇西徐村长大.他曾说,老家就是他永远的牵挂. 提起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在肥城市可谓是妇 ...

  • 何国祥——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姓名:何国祥 笔名:闲云野鹤 性别:男 民族:汉 出生年月:1969年12月 所属团体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 单位: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 住址:北京市丰台区 艺术专长:书法,绘画 1987年结业于西安美术 ...

  • 我凝视着他,他感知着我 | 周山

    文/ 周山 11月5日,从北京传来欧阳中石先生逝世的噩耗,正在与几位老同学谈笑饮茶的我,顿时心沉无语,说不出的难过. 我与中石先生40年交往的情景,随后的几天里总是像放电影一样,一幕一幕浮现脑际. 一 ...

  • 欧阳中石先生书法,赏其字,悟其法,明其理

    欧阳中石 一.明德 二.修身 三.和合 四.兴国 五.大同

  • 国粹苍穹中石陨——怀念欧阳中石

    欧阳中石先生是著名的文化学者.书法家,他师承国学大师吴玉如先生,字如其人,沉着端庄,古朴而又华美,开创了一代新书风.他是一位书法教育家,为中国书法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书法学学科建设并 ...

  • 欧阳中石的字,值1万元/平尺吗?

    前几天,小豫看到一篇文章,把启功先生与欧阳中石先生的书法做比较,有人说,两人的书法不是一个等量级别的,也有人说,俩人都是当代书坛大儒. 中石先生说,他和启功先生认识是在1951年,那时候启功先生是教授 ...

  • 欧阳中石:少无大志,见异思迁,却成神州书法第一家

    于个人而言,他的书法曾被时代的主流审美所认可,于艺术而言,他在书法教育方面为书法艺术作出了许多积极推动的贡献. 对于其书法水准,生前就常被人批评,故去之后也有人急不可耐地要踩上几脚,但即便如此,欧阳中 ...

  • 欧阳中石先生是“被大书法家”的吗?

    中石老已经离我们而去,我们尽可能客观.客气地评述这位老人的书法,但是必须要中肯和深入,而不是常见的浅尝则止或者有目的地肉麻吹捧,这样的吹捧或许在老人故去后有利于他名义上弟子们的名利获取,但其实是对老人 ...

  • 薛国喜:记欧阳中石为张颔的两次题词

    记欧阳中石先生为张颔先生的两次题词 薛国喜 晚秋已尽,冬天已至,天渐渐冷了起来.冬天里,我愿意靠近温暖的事,好让自己安然地度过这一季. 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有时会不由地回想起好多往事,怀念曾经 ...

  • 崇德力行——深切怀念欧阳中石先生

    文/ 张忠义 发表于2020年12月<文物天地> 2020年11月,我因腰部扭伤卧床,5日早上,忽闻中石先生辞世,顿时百感交集,与先生近四十年的交往一起涌现眼前,真是不知从何说起. 记得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