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辟卦

一年有十二个月,每个月有每个月的特性,每个月的特性各不相同。要描述一年十二个月这各自不同的特性,易安居算命网给大家看看这六十四卦怎么刻画一年的十二个月的:

十一月建子复卦
从冬至(即农历十一月)起阴极阳生,坤卦下生一阳,是为复卦。冬至一阳生,寒冷的土地下,悄悄地开始变暖,所以谓之 一阳生 。这个时候的大地,地面上寒冷还在,万物不生,还是当初收割后裸露的黑土地,是为坤卦;地面下,已有一丝暖意升起,因这点点的温暖,百草的根或种子开始准备孕育新芽,是为震卦;上为坤,下为震,从而构成卦象名为地雷复,是复卦。
 
十二月建丑临卦
丑月(即农历十二月)二阳初生,为地泽临。二阳在下,井中水极温,是其验也。泽者,气也。丑月掘地下入,则见其出气。 农历的十二月,天气仍很寒冷,地面上仍是收割后裸露的黑土地,而在地面下, 二阳初生 ,已经变得温暖,土壤中总是含有一定的水分的,在寒冷的天气里,这水分被冰冻;但随着这 二阳初生 ,冰冻的水分解冻了,土壤变得湿润;于是,地面上,仍可用坤卦来刻画,地面下,已需用兑卦来描述了。上为坤,下为兑。坤为地,兑为泽,所以,两者构成卦象地泽临,是为临卦。
 
正月建寅泰卦
寅月(即农历正月)三阴在上,三阳在下,为地天泰。天地气交,勾萌尽达。是月立春,万物发生,律中大簇,以成太和之气象。 这是农历的正月,乍暖还寒,地面上仍没有太多的变化,但地面下,已经很温暖,已经是 三阳在下 了。三阳构成乾卦。从而,地面上为坤卦,地面下为乾卦,坤为地,乾为天,两者构成卦象地天泰,是为泰卦。
 
二月建卯大壮卦
二月惊蛰动雷,雷出地而上于天,故应雷天大壮,言万物方壮长也。 农历的二月,春雷开始在天上炸响,是为震卦。地面下,当然仍是很温暖的景象,仍是 三阳在下 ,这时候,冬眠的动物和虫子被这轰隆隆的春雷惊醒了,地里的庄稼也开始茁壮生长。地上为震,地下为乾,震为雷,乾为天,构成卦象为雷天大壮。
 
三月建辰夬卦
三月为泽天夬,言雨泽自天而降。 农历的三月到了,梅雨季节来了,屋里屋外,到处湿漉漉的,常常淫雨霏霏。这地上,自然只能用兑卦来描述了。地下,仍是三阳在下 ,是为乾卦。上为兑卦,下为乾卦,兑为泽,乾为天,两者构成卦象泽天夬。
 
四月建巳乾卦
四月阳极,为纯乾之卦,故昼日极长。 农历的四月,是初夏了吧,地面上也热, 三阳 在上,地面下也热, 三阳 在下。上也为乾,下也为乾,自然就是乾卦。 乾为天,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五月建午姤卦
五月阳极阴生,为姤卦。地面上,骄阳似火,地面下,却 阳极阴生 ,一丝丝的凉意悄悄在地下出现了,从而地面上仍为乾卦,地面下,已经变成巽卦。乾为天,巽为风,两者构成卦象天风姤。
六月建未遁卦
六月二阴初生,四阳在上,为天山遁。遁者,藏也。六月亢阳在上,阴气欲出而不得,名曰三伏。金遇火伏,即遁藏之意,人皆避暑,亦是遁意。 农历的六月呢,夏天快要走到了尽头,地面上,暑热仍在,属于 三阳 ,是为乾;地面下,已经转为凉爽,已经是 二阴初生 ,只能用一阳二阴的艮卦来刻画。上为乾,下为艮,乾为天,艮为山,构成卦象名为天山遁。
 
七月建申否卦
七月三阳在上,三阴在下,为天地否。否与泰对。天地气交,则万物生;天地气不交,则万物死。故立秋以后,草木渐死,梧桐一叶落,是其验矣。《六壬书》以申为人门,寅为鬼门,实属颠倒。盖寅值泰卦,人生于寅,何得以寅为鬼门?申值否卦,天地不交,万物渐死,当以申为鬼门。七月节名 处暑 ,盖暑者,天地水火相蒸之气也。暑自此止,则天地之气上下各分矣。 三阳在上,三阴在下,上为乾,下为坤,乾为天,坤为地,构成卦象名为天地否。
 
八月建酉观卦
八月阴渐盛,为风地观。观与临反。至于八月,则临卦之气体休囚,故《爻辞》曰:至于八月有凶 ,以见八月观卦为主。上为巽,下为坤,巽为风,坤为地,构成卦象名为风地观。
 
九月建戌剥卦
九月五阴一阳,为山地剥。草木黄落,剥即落也。木落而果见树梢,有硕果仅存之象。 农历的九月,草黄了,叶枯了,采摘后果树上,只剩了几颗干瘪的为人遗弃的果实,孤零零地悬挂在光秃秃的枝头,大地的生机悄然收藏。已是深秋,瑟瑟凉意的表面,仅剩一点点的温暖。地面下,仍是静悄悄的黑土地。所以,上为艮卦,下为坤卦。艮为山,坤为地,两者构成卦象名为山地剥。
 
十月建亥坤卦
十月六爻皆阴,为坤卦。俗名阳月,谓其无阳也。昼短夜长,以应极阴之数。 农历的十月,冬天来了,大地一片沉寂,难得见到生命的气息, 六爻皆阴 ,上也为坤卦,下也为坤卦,构成的卦象名为坤卦。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十一月阴极阳生,又为复卦。 天地间,新一轮的循环在这里重新开始。
 
一年最冷阴气最盛的是冬至, 根据易经的原理,剥极复至,否极泰来,阴极之至,阳气始生。二至还乡一九宫,故冬至一阳生,由于冬至在十一月,所以地雷复为该月之月卦。十二月是二阳之卦地泽临。正月是三阳之卦地天泰,二月是四阳之卦雷天大壮。三月是五阳之卦泽天夬四月是六阳之卦乾为天。阳极阴生,五月夏至一阴生,为天风姤,六月是二阴之卦天山遁,七月是三阴之卦天地否。八月是四阴之卦风地观,九月是五阴之卦山地剥,十月是六阴之卦坤为地。阴阳循环,周而复始。
月卦起例以世爻为准,阳世则起子数至世爻上,阴爻持世则起午,数至世爻止,谓之月卦。例如否卦是三爻持世,于是初爻起午,二爻起未,三爻是申,申是七月月建,故否为七月卦。又例如泰卦,同样是三爻持世,三爻属阳,故从初爻起子,二爻丑,三爻寅是世爻,正月建寅,故以泰为正月卦,余同此例。
六十四卦,皆从十二劈卦而来,十二劈卦来自乾坤二宫(不包括游魂,归魂二卦)。在乾宫的辟卦是:乾(巳)、姤(午)、遯(未)、否(申)、观(酉)、剥(戌)。在坤宫的辟卦是:坤(亥)、复(子)、临(丑)、泰(寅)、大壮(卯)、夬(辰)。
从复至乾,阳爻逐渐增加,从下往上增长,阴爻逐渐减少,表示阳气逐渐增强,阴气逐渐减弱。为阳息过程;从姤至坤,阴爻逐渐增加,从下往上增长,阳爻逐渐减少,表示阴气逐渐增强,阳气逐渐减弱。为阴消过程

(0)

相关推荐

  • 三阳开泰卦的内涵

    惊蛰之三阳开泰 鲁北周易 窦建勇 惊蛰(jīng zhé),是24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即为惊蛰,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 ...

  • 和易经六十四卦有关的成语

    成语是中华文化非常灿烂的一个部分,特点是用非常简短词语来概括想要表达的意思.而且给人以文雅的感觉!绝大多数成语是由四个字组成,但是四字以上的成语也有.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几个和六十四卦关的成语. 九五之 ...

  • 十二辟卦图阴阳消息

    中国是最早使用阴阳合历的国家之一. 中国古代历法将两个冬至之间的周期称为"岁",即一年. 将"岁"分为二十四个等份,即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根据地球绕太阳的黄 ...

  • 十二辟卦与节气

    十二辟卦,也叫十二消息卦,与<周易>成书年代相当. 在一个卦体中,凡阳爻去而阴爻来称为"消":阴爻去而阳爻来称"息"."十二消息卦&quo ...

  • 《周易》解读 | 泰卦: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原创宝树君 宝树子言 今天 上一章我们讲解了否卦,这个卦为坤下乾上,取的是不通之意,君权被权臣小人所隔断,君在外而小人在内的专权之象,并对君子提出了贞的要求,以贞守否,则否极泰来.本卦我们顺着否卦讲解 ...

  • 一张图帮你了解十二辟卦、十二地支、十二律吕及二十四节气的联系

    一张图帮你了解十二辟卦.十二地支.十二律吕及二十四节气的联系 原创国学达人观世界2021-04-19 06:30:16 要想记住六十四卦,除了方圆图外,可以先从十二辟卦开始,如下面这张图,就把十二辟卦 ...

  • 建侯与十二辟卦的关系

    第二节.    建侯与十二辟卦的关系 建侯和辟卦有什么关系?他们是怎么联系起来的?只要明白了古人理论体系的建构根本原则,就不难找出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他们的联系其实就两个字"世爻" ...

  • 十二辟卦与卦爻升降

    第五节.十二辟卦与卦爻升降这一节主要论述十二辟卦升降和卦爻升降的的关系.十二辟卦升降的外在影响对卦爻有引动作用,打个比喻:风吹则树叶动,风可比喻为外在影响,而树叶可以比喻为卦爻.但这里的动不是动爻的意 ...

  • 时间医学-----十二辟卦

    前面讲了六十四卦,现在重新回到之前五运六气的话题.看自然界的气候变化情况,一年中气候的变化,古人给出了五运六气的概念. 也可以从卦象的角度看自然界的情况,这就是:辟卦.一年有十二个月,每个月一个卦象, ...

  • 心肾不交与易经十二辟卦,天人合一

    黄帝内经,永恒的中医经典 古代的中医不仅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要中通人事.人是自然的产物,要遵守自然的规律,我们人体的变化和天文地理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以下内容来自黄贵生老师(古派巨灵针灸传承人 ...

  • 十二辟卦、伤寒欲解时与时间医学

    十二辟卦,易学之内容也.易者,"易也,变易的哲学.""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变的哲学强调变的原则,宇宙间万事万物没有不变的,不变的物,不变的人,不变的 ...

  • 十二辟卦与24节气渊源

    在中国古代时,已经晓得使用八卦中的阳爻与阴爻来代表一年之中阴阳交替消息的现象,所制定出的规律即为十二辟卦﹝辟即君主,所以辟卦为君王之卦﹞又称为十二消息卦﹝阳之盈长为息,阴之增强为消,一消一长互为更替﹞ ...

  • (原创)十二辟卦卦宫及世爻位置快速记忆

    X在干支易象学中,要用到将十二地支转化为十二辟卦,要用到十二辟卦的卦宫和世爻,但是,每次都现配纳甲.配世应,或者去翻书,很麻烦.我发现一个记忆方法,分享跟大家,至于十二辟卦跟十二地支的对应关系见下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