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下的阅读真相,揭示了三个不好的阅读习惯

主播:Bobo

这本书是由国际知名设计心理学博士苏珊·魏因申克所写。在前一本《设计师要懂心理学》大火的基础上,作者继续挖掘潜藏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学现象,总结了设计师必须知道的另外100个心理学问题。每个问题短小精悍,片刻即可读完,让人轻松地理解设计背后的心理学动机。

这次我们分享关于网络阅读的三个内容,分别是:数据的真相、分享的真相和网络阅读的真相。

『数据的真相

在读书上,人们普遍追求从第一个字到最后一个字的完整度。但是对网络阅读而言,不管是运营商还是大多数写作者追求的都是流量,即点击量。

所以,潜藏在高点击量之下的是低阅读量。

有研究机构,对主要来自网络文章和新闻网站的 20 亿次在线互动行为做了深入研究。他们发现在 55% 的网络互动中,人们在一个网页上停留的时间不到 15 秒。

这是什么意思呢?

一半以上的网络用户,可能因为话题、标题、图片、封面等原因点进了某篇文章中,但是他们大概扫了一下内容,就退出了。尤其是在八卦、娱乐、社会热点新闻等领域,这个比率更高。

除此之外,在剩下45%的用户中,他们中的大多数只拉动了文章滚动条的60%。甚至,有10%的内容,大家从来没有读到过。

这就是网络阅读大数据下的真相,或者叫客观规律。

我们怎么使用这个数据呢?

如果你是读者,那么要注意阅读的完整性。剩下10%的信息就是你和别人拉开差距的信息差。

如果你是内容创作者,那么把自己的核心内容放在前面,是比较明智的选择。

分享的真相

在网络阅读中,还有一个关键数据是:分享量。

尤其在广告中,广告主非常看重分享量。他们认为不管是在公众号还是其他写作平台,一旦你的用户产生了分享行为,那么他们就一定已经读过了。

但事实并不是这样。

后台显示,在分享的数据统计中,被分享的文章一般是被当成收藏来看待的。比如,他们会把一篇文章分享给自己,准备找个时间再阅读。结果这些文章被阅读的比例不超过20%。大多数被分享、收藏、转发的文章都被用户遗忘在了通讯工具里。

阅读与分享之间的相关性很弱。

人们认真阅读的文章,一旦觉得它很有价值,很少会主动分享,要么做点笔记,要么消化了就不会再看了。

在采访中,人们之所以会产生转发、收藏行为,有以下两个原因,首先是不方便阅读。比如人们在等公交车、会议间隙读到一篇文章,由于没有充足的时间阅读,只能把它先收藏起来。其次是文章太长。阅读时间不够、阅读场景不适合,我们会选择把较长的且对我们有吸引力的文章收藏了。

『网络阅读的真相』

和专心致志阅读一本书,仔细揣摩作者的每一句话不同,阅读网络文章的人,大多数采用的方法是:略读和寻读。

和逐字阅读不同,人们略读和寻读时会更多地使用视觉信号。他们内化的信息较少,单纯追求一种外部体验。

在适应读者阅读的过程中,逐渐出现了故事+金句、金句文章、小模块文章、加粗字文章等。这是因为读者都是在逐行扫读,大概看看关键字,就算阅读了。

因此,如果你想从网络阅读中收获更多,最好从略读和寻读的习惯中走出来。

找一个安静不受打扰的地方,只有你和阅读器,不管它是电脑屏幕还是手机;在阅读时没有额外的想法和动作,不受它弹出来的内容干扰;你唯一的动作只有翻页;保持这种阅读状态5分钟以上,你才能在阅读中得到收获。

我们总说对书籍要有要求,追求优质高质量的输入,但其实我们对阅读方法也同样要有要求。这样才能保证阅读效果。

总结一下,阅读只有两个字,但是它里面的学问非常大。围绕阅读的一切数据都显示了人们阅读的习惯和写作者的变化。在这种变化中,我们要守定一颗阅读初心,得到认知的真正提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