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扬的个性
"扬州八怪",是清康熙中期至乾隆末年活跃于扬州地区的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美术史上也常称其为"扬州画派"。在中国画史上说法不一,较为公认指:金农、郑燮、黄慎、李鳝、李方膺、汪士慎、罗聘、高翔。至于有人提到的其它画家,如阮元、华喦、闵贞、高凤翰、李勉、陈撰、边寿民、杨法等,因画风接近,也可并入。因"八"字可看作数词,也可看做约数。他们大多出身贫寒,生活清苦,清高狂放,书画往往成为抒发心胸志向、表达真情实感的媒介。扬州八怪的书画风格异于常人,不落俗套,有时含贬义,因此称作"八怪"。
金农(1687~1763)菩提罗汉 100×52cm
金农(1687~1763)记墨说 149.5×81.3cm
郑燮(1693~1765)碧纱清影图 1959年作 153×83cm
郑燮(1693~1765)怀素自叙帖 188.5×104.5cm
黄慎(1687~1770)渔翁得利图 124.5×58 (1)
黄慎(1687~1770)七言诗 176×91.5cm
李鱓(1686~1762) 梅兰竹石 1730年作 108×53.2cm
扬州八怪大胆创新之风,不断为后世画家所传承,有时含贬义。近现代名画家如王小梅、吴让之、赵之谦、吴昌硕、任伯年、任渭长、王梦白、王雪涛、唐云、王一亭、陈师曾、齐白石、徐悲鸿、黄宾虹、潘天寿等,都各自在某些方面受"扬州八怪"的作品影响而自立门户。他们中多数人对"扬州八怪"的作品作了高度评价。徐悲鸿曾在郑燮的一幅《兰竹》画上题云:"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最卓绝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书画尤奇。观其诗文及书画,不但想见高致,而其寓仁悲于奇妙,尤为古今天才之难得者。"
李方膺(1697~1756)双鱼桃花 1743年作 74×41cm
汪士慎(1686-1759)梅花 66×31cm
罗聘(1733-1799) 潇湘图 1775年作 219×135cm
高翔(1688~1753)墨梅 80×57cm
在扬州当地还流传这一种说法:"扬州八怪"是指扬州地区的"丑八怪"。由于扬州八怪的艺术风格不被当时所谓的正统画派所认同,而且他们追求的就是自然,就是真实、现实,他们就把一些生活化,平民化的都搬到他们的书画作品之中,甚至把社会的阴暗面揭露出来。这种行为使得统治者的利益受损,说他们都是画坛上不入流的"丑八怪",扬州八怪因此而得名。文艺理论家最后把"扬州八怪"归纳为8人。在扬州当地有纪念馆,就立着他们的雕像。
高凤翰(1683~1749)岁朝图 1745年作 110.5×49cm
高凤翰(1683~1748)玉关拂雪留飞白 青海盘云作擘窠134×49cm
杨法(1696~约1762年后)篆书五言诗 100.5×43.5cm
闵贞(1730~1788)福禄图 116×191cm
边寿民(1684~1752)晴沙翔集 1747年作 163×77cm
华嵒(1682~1756)芙蓉野鸭 1748年作 130×59.5cm
阮元(1764~1849)隶书七言诗 245×120cm (1)
陈撰(1678~1758)盆梅图 126×51.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