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科创板可以为上海培育下一个BAT!

更多IT时报内容请访问

http://www.it-times.com.cn/

科创板开闸10日,已有17家企业拿到“准考证”。

3月22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披露首批9家科创板受理企业。3月27日晚间,第二批受理的8家科创板企业名单新鲜出炉。从注册地来看,只有一家是上海的企业——晶晨半导体(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这一结果在诸多金融专家看来都颇为意外,原以为上海的企业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但目前看来,科创板抱有更开放的心态。

拟上科创板的企业集中在风投器重的行业内,科创板为资本寒冬带来了第一缕曙光,为VC提供更高效的退出机制。当然,上海不会错过科创板这个好机会,将人工智能高地、科创中心与国际金融中心一同做大做强。

留给科创企业的问题是,面前的选择多多,科创板、纳斯达克、港股,到底选择哪一个市场IPO?留给已经境外上市的“小米们”的问题是,科创板对红筹企业张开怀抱,要不要回归?

上海企业蓄势科创板

哪些上海企业将来争夺科创板“第一股”,还是一个未知数。

据《IT时报》记者统计,除了晶晨半导体一家拿到“准考证”外,目前已有8家企业“官宣”拟申请科创板,其中经上海证监局披露的两家科创板辅导企业是优刻得和泰坦科技。

此外,蜻蜓FM、点融网、深兰科技和极链科技回应《IT时报》记者,都将科创板作为上市计划的一个重要选项。

明确短期内没有上市计划的包括陆金所、商汤科技、喜马拉雅,以及刚在美股上市,暂时不参与科创板的流利说。此外,没有明确回应的有依图和寒武纪。

科创板甫一推出,行业里便出现了一种声音:人工智能企业或成最大赢家。

对上海来说,科创板不仅夯实了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也为上海人工智能高地、科创中心的建设添砖加瓦。从智能上海行动“AI@SH”口号的响起,到2020年建成国家人工智能发展高低的目标确立,上海前后吸引了一大批人工智能企业入驻,其中就包括深兰科技、极链科技等有意申请科创板上市的人工智能企业。

日前,上海科技创业中心正与上海证券交易所合作,为科创板建立企业培育库,并开展企业上市培训工作。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副主任黄丽宏透露,“科创板对掌握核心技术、持续投入研发的企业是一大利好,也能引导更多的风投资本进入科创企业,因为科创板使风投资本有了更快的退出渠道。”

举办上海首届人工智能大会的徐汇区更是对入驻企业提供了优惠条件,给予落地项目建设单位不超过项目总投资50%,且最高不超过2000万元的补贴。此外,松江区等已经启动科创板拟上市企业储备名单收录,浦东新区与上交所成立了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为上三角企业拟上市公司提供培育,为已上市公司提供优化、债券融资、并购重组等服务。

可以看出,为了抓住科创板带来的机遇,上海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认为,科创板的设立,可以助力上海产业轻型化,从汽车、港口、化工等重化工业转型为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半导体、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

“科创板的落地,对上海一些具有成长潜力的科技型企业而言,多了一个新的融资渠道,不排除其中能出现下一个比肩腾讯、阿里的行业巨头。”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对《IT时报》记者认为,科创板可以为上海培育下一个BAT。

中国版“纳斯达克” 门槛不低

有上市意向的中国科创企业都会思考一个问题:科创板、纳斯达克、港股,应该选择在哪个市场IPO?

因为对非盈利企业开了闸,而且同样立足于科技企业,科创板被称为““中国版纳斯达克”,但其在定价、交易等环节上,又与港股市场接近。

科创板的进步在于首次将核准制改为注册制;允许同股不同权、VIE架构及红筹股在满足一定条件下上市;定价机制采用询价机制,交易规则进一步放宽。这些条件的放宽,给中国科创企业募资提供了又一个选择。

从市值规模门槛来看,科创板的上市门槛会比纳斯达克、港股更高一些。打个比喻,对创新型企业来说,纳斯达克和香港市场更像是孵化期的天使投资人,而科创板则像是加速期的VC,倾向于吸纳已过初创期、正在成长期的企业。

《IT时报》记者比较了三地的上市条件标准,科创板上市的最低标准是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或者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1亿元;香港主板的门槛是上市市值至少为20亿港元,最近一年股东应占盈利不得低于2000万港元,及其前两年累计的股东应占盈利不得低于3000万港元;纳斯达克有三个分层市场,资本市场这个最低门槛有三套标准,其中市值标准包括股东权益不低于400万美元,发行证券市值不低于5000万美元,公众流通股市值不低于1500万美元,投标询价不低于4美元或收盘价不低于2美元。

一位券商资深从业者对《IT时报》记者说道,对三地上市条件都满足的中国科创企业来说,还需要考虑三点:监管环境、投资者认同感、市场后期的维护成本。

据上述人士观察,美国对中概股越来越严格,中国企业在纳斯达克上市,对做市商也有要求,但可选择的机构却寥寥无几。港股市场投资者更为专业和理性,所以体量不大、市值低却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往往得不到很好的估值。

董登新也指出,中国科创企业在科创板上市,本土的监管成本会更低。

 “小米们”会扎堆回科创板吗?

不久前,上交所资本市场研究所所长施东辉在2019年“陆家嘴资本夜话”上表示,VIE架构和红筹股都可以在科创板上市。之后,股民们开始喊话,“小米们”快从港股撤回,回归科创板吧!

2018年,万众瞩目的小米、“互联网三小巨头”美团点评、巨无霸中国铁塔、默默赚钱的齐家网、互金平台51信用卡等中国新经济企业都纷纷赴港上市。但是,小米、美团点评等公司却连遭破发,上市首秀实为尴尬。

小米集团于2018年7月9日登陆港股市场,发行价为17港元,今年1月10日,小米集团创上市最低价9.44港元,仅仅半年,公司市值就已蒸发3053.39亿港元。3月27日,小米集团收盘价为11.3港元,仍旧没有挽回颓势。

董登新解释道,2018年下半年以来,资本市场发生了巨大的震荡,“小米们”在欧美指数冲高之际赴港上市,市场预期过高,于是,随着欧美市场回落,拖累了“小米们”,遭到港股市场投资者的脚投票。

“小米们”到底会不会回归科创板?还要跨过一道门槛。

在制度设计上,科创板确实为红筹企业从港股回归提供了通道,无需拆红筹直接在境内上市。但是,红筹企业的科创板门槛仍旧较高,已在境外上市的大型红筹企业,市值需不低于2000亿元,尚未上市的红筹企业,在拥有自主研发、国际领先技术,同行业竞争处于相对优势地位的前提下,科创板将门槛降低到市值不低于100亿元,或市值不低于50亿元且最近一年营收不低于5亿元。

“次生影响”或将推动股市健康

但是,回归科创板并不等于一路通畅,红筹企业需要面临新一轮的挑战。

“注册制在科创板落地,未盈利的科创企业上市容易了,但退市也更容易了。”董登新进一步解释,科创板在采用注册制的时候,审核是不对企业的好坏以及投资价值大小做背书、做担保的,只对IPO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进行审核。至于企业的好坏、投资价值的高低等均由投资者来决定,对于不好的企业,投资者会用脚投票,把它赶出市场。

宋清辉也认为,科创板会有次生影响,科创板放开了股票的供应,沪深主板、中小板里的垃圾股有可能会慢慢变成僵尸股。因此,开放科创板有利于从根本上抑制投机炒作,抑制垃圾股的估值上扬,A股“势牛”行情或将再次开启。

打个比方,大学教育普及后,大学文凭不再是稀缺资源,同理,科创板推出后,壳资源不再稀缺,垃圾股可能将纷纷沦为“一元股”或“毛股”。

董登新预测,不久的将来,注册制将推广到沪深主板和中小板,让中国股市形成真正的市场。

当然,注册制在科创板落地后是否能形成更有效的价格机制,在向主板和中小板推广时会不会遇到不确定因素,比如投资者素质是否能够应对暴涨暴跌的现象,市场功能能否充分发挥,都有待考证。也有券商从业者对此持观望态度,认为注册制向沪深主板和中小板推广的可能性不大。

编辑:挨踢妹

来源:《IT时报》公众号vittimes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