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练习】第五单元 地表环境的特征达标检测—高中地理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
高中地理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
第五单元 达标检测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生物等地理要素,随着地理位置和地势的变化呈现出规律性的演变,从而形成纷繁复杂又有规律的自然景观。下图为甲、乙两座山脉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1.与乙山脉相比,甲山脉自然带谱较丰富的主要原因有( )
①纬度较高 ②纬度较低
③南北走向 ④相对高度较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乙山脉相同的自然带,南坡较北坡海拔高的主要原因是南坡为( )
A.阳坡,热量较多 B.阴坡,热量较少
C.迎风坡,降水较多 D.迎风坡,降水较多
3.判断图中两座山脉纬度高低的依据有( )
①基带类型差异
②南北坡雪线高度差异
③同一自然带海拔差异
④同一自然带的相对高度差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下图示意某地理科考小组在某山地不同海拔收集到的主要植物或植物叶片。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4.图示该山地的四类植物所在海拔由高到低依次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③②④ D.④②①③
5.③是樟树叶,樟树是下列哪个地区的典型植被( )
A.东北平原 B.青藏高原
C.华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6.考察队员在甲、乙、丙、丁四地看到的典型自然景观依次是( )
A.温带草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
B.温带草原、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荒漠、热带草原
C.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
D.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荒漠、热带草原
7.考察队员发现戊地的降水比丁地多,该现象的产生( )
A.主要是由于两地的大气环流不同
B.主要是由于两地距海远近的不同
C.会导致自然带出现垂直地域分异
D.会导致自然带出现非地带性现象
8.图中( )
A.西部因板块张裂形成高大山系
B.中部地形阻挡北冰洋的寒冷气流南下
C.东南沿海地区易受到飓风影响
D.东北部海区因上升补偿流形成大型渔场
下图为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东坡自然植被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9.山脉自然植被沿图中M方向更替,体现了自然环境的( )
A.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B.非地带性现象
C.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D.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10.垂直方向上甲地植被为森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深度解析)
A.热量 B.光照 C.降水 D.土壤
图甲示意我国某山地垂直带谱的历史变迁,图中数字表示距今时间(单位:万年),图乙示意该山地附近某湖泊剖面复原的温暖指数和湿润指数。据此回答下面三题。
图甲
图乙
11.图示山脉可能是( )
A.太行山 B.贺兰山 C.天山 D.秦岭
12.距今0.2万年至今,该地气候的变化特点是( )
A.暖湿转为冷干 B.冷干转为暖湿
C.暖干转为冷湿 D.冷湿转为暖干
13.气候趋于冷湿时,该山地垂直带谱的变化是( )
A.带谱更加复杂 B.荒漠面积扩大
C.林带界限下移 D.草原面积缩小
黄山短尾猴栖息地依赖于植物的物候期,其活动的海拔范围随季节变化有明显的差异。下图示意黄山短尾猴各季节栖息地的海拔范围与林带的关系(图中Ⅰ、Ⅱ、Ⅲ、Ⅳ代表四个季节黄山短尾猴活动的海拔范围)。读下图,完成下面两题。
14.黄山短尾猴活动的海拔范围为Ⅰ时,为(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5.黄山短尾猴食物供给最丰富的林带是( )
A.常绿阔叶林 B.马尾松林
C.落叶阔叶林 D.山地矮林
图1中岛屿南北部气候差异巨大,图2为该岛屿北部地区传统民居——草皮屋。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图1 图2
16.推测该岛屿南部的气候特征为( )
A.温和湿润 B.寒冷干燥
C.高温多雨 D.暖热干旱
17.人们最初在屋顶上种植草皮的主要目的是( )
A.美化居住环境 B.削弱太阳辐射
C.减轻屋顶压力 D.御寒保暖
基西米河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中南部,1962年到1971年,被渠化为一条近似直线的人工河道,且当地政府沿河修建了6级水坝。1976年开始了河道的恢复工程,现在几乎恢复了河道的自然面貌。下图为基西米河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8.基西米河渠化河道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加剧 B.土壤盐碱化严重
C.泥沙沉积增多 D.生物种类减少
19.基西米河河道恢复自然面貌后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
A.发电能力增强 B.下渗水量增多
C.通航能力增强 D.水流速度加快
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记》。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3 767米)。据此回答下题。
20.太白山( )
A.北麓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北坡山中腰降水量比山麓少
C.又密又高的树木出现在针叶林带
D.树木大稀大矮处为稀树草原带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50分)
2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山地垂直自然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某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 000~2 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见下图)。
(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3分)
(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4分)
(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3分)
(4)说明从2 300米至2 600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3分)
22.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图中①②③④四地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 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的产生以 为基础;图中⑤⑧两地的自然带均是 。(3分)
(2)图中⑨⑩两地位于南美大陆南端的同纬度地区,自然景观却出现了不规律的分布现象,这种现象称为 现象,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2分)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3分)( )
A.②地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⑥地的自然带只能分布在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C.⑥⑦⑧三地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的产生是以水分条件为基础的
D.当北京盛行西北风时,图中④地草木枯黄
(4)描述⑦地的自然地理特征。(4分)
23.某地理兴趣小组为研究地球环境整体演变过程,对湖泊系统进行了模拟,下图为模拟过程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图示湖泊系统包括的自然环境要素有 等。(4分)
(2)图示a—b阶段的湖泊系统演变,发生的变化是 ,试分析主要原因。(4分)
(3)到d阶段后,湖泊周围大气环境特征是什么?(4分)
24.下图为南美洲局部地区示意图,庚地所在区域为安第斯山脉。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请归纳甲、乙、丙、丁四地自然带形状的共同特点,并分析其成因。(4分)
(2)请分析图示地区西岸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4分)
(3)有旅行者在庚地观察到安第斯山脉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说明其成因。(5分)
答案全解全析
1.C |
2.A |
3.B |
4.D |
5.D |
6.D |
7.D |
8.C |
9.C |
10.C |
11.C |
12.D |
13.C |
14.D |
15.A |
16.A |
17.D |
18.D |
19.B |
20.C |
一、选择题
1.C 根据图示可知,甲山脉基带为热带雨林带,而乙山脉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因此甲山脉纬度较低,②对;甲山脉海拔较高,相对高度较大,④对。因此甲山脉自然带谱比乙山脉更丰富,C正确。
2.A 乙山脉位于北半球,南坡是阳坡,光照充足,热量较多;北坡为阴坡,光照不足,热量较少,故相同的自然带南坡比北坡海拔高。
3.B 南北坡雪线高度差异主要受光照、降水影响,据此无法判断山脉纬度高低;同一自然带的相对高度差异主要受不同坡向上光热差异影响,据此无法判断山脉纬度高低,因此②④错误,选B。
4.D 枫树属于落叶阔叶树种,冷杉属于针叶树种,樟树属于常绿阔叶树种。又因在垂直方向上草地所在海拔比森林高,所以图示该山地的四类植物所在海拔由高到低依次是④②①③,选D。
5.D 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树种,选项中只有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亚热带气候区,故D正确。
6.D 图中显示,甲地位于40°N~60°N大陆西岸,终年盛行西风,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排除A、B。图中显示,乙地位于30°N~40°N大陆西岸,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属于地中海气候区,形成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景观;丙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寒流影响,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区,形成热带荒漠景观,排除C。丁地位于10°N~20°N大陆西岸,受信风带和赤道低气压带交替控制,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区,形成热带草原景观,选项D符合题意。
7.D 戊地和丁地均位于北半球低纬度地区,受东北信风影响显著,戊地位于东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而丁地位于东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稀少。从前面分析可以看出,两地大气环流是相似的,A错误。两地均靠近海洋,因此不是两地距海远近的不同导致的降水不同,B错误。两地海拔相似,两地的差异不是自然带的垂直地域分异,C错误。戊、丁两地降水不同,气候类型不同,会导致自然带出现非地带性现象,D正确。
8.C 北美洲西部因板块挤压而形成高大山系,A错误。北美洲中部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开阔,对南下的北冰洋寒冷气流阻挡能力弱,B错误。北美洲东南沿海地区纬度低,且邻近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和墨西哥湾是世界上飓风的主要源地,因此东南沿海地区易受到飓风影响,C正确。北美洲东北部海区因位于寒暖流交汇处而形成大型渔场,而不是因上升补偿流形成大型渔场,D错误。
9.C 从图中可以看出,沿M方向纬度发生变化,随着纬度变化,热量条件发生变化,因此自然植被类型发生变化,而不同纬度自然植被类型不同,体现了自然环境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C项正确。
10.C 图示甲地位于30°S~40°S的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东侧较高海拔处,安第斯山脉东侧山麓地处西风带的背风坡,降水少,因此地带性植被为荒漠和草原。随着海拔升高,降水逐渐增多,水分条件变好,满足了森林生长的条件,因此在甲地形成了森林。故C项正确。
解题技巧 中低纬度内陆或山地背风坡处,降水相对较少,因此,地带性植被多为草原或荒漠。在这样的地区,对植被影响最大的自然条件是水分条件。在山地地区更易形成降水,因此在山体的某一高度,往往会形成森林植被。
11.C 山地垂直带谱基带反映了当地气候类型所对应的自然带。由图甲可知,该山脉现今山麓自然带为荒漠带,代表当地的气候非常干旱,植被以荒漠为主。因此,该山脉可能是天山。天山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山麓基带为温带荒漠带,C正确。太行山、贺兰山都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山麓基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而秦岭是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山脉的南侧山麓基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北侧山麓基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因此A、B、D错误。
12.D 由图乙可以看出,距今0.2万年至今,该地气候的温暖指数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因此该地气候整体由冷变暖;湿润指数呈现波动下降趋势,说明降水减少,气候变干,因此该地气候的整体变化特点是由冷湿转为暖干,选D。
13.C 结合图甲和图乙可知,大致是距今1.15万年至距今0.75万年、距今0.65万年至距今0.48万年和距今0.3万年至距今0.2万年时该地气候趋于冷湿。这三个时期该山地垂直带谱缺乏荒漠带,荒漠面积缩小甚至没有,带谱更加简单,A、B错误;通过与之前时期和之后时期相比,针叶林带的界限明显下移,故林带界限下移,C正确;高山、亚高山草甸带和禾草草原带及荒漠化草原带面积明显扩大,因此草原面积扩大,D错误。
14.D 由材料可知,黄山短尾猴栖息地依赖于植物的物候期,其活动的海拔范围随季节变化有明显的差异。图中所示Ⅰ位于常绿阔叶林带,植物一年四季茂盛,可以满足黄山短尾猴冬季的食物需求,且海拔低,气温较高,有利于黄山短尾猴越冬。因此本题选择D。
15.A 由材料分析可知,黄山短尾猴的食物主要来自林区,马尾松林海拔较低,主要分布在500米以下,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植被不丰富,提供的食物较少;落叶阔叶林和山地矮林具有季节性,在冬季提供的食物较少;而常绿阔叶林海拔为500~1 000米,人类活动较少,而且植被常年茂盛,食物供给最丰富,故A项正确。
16.A 根据经纬度及岛屿轮廓可知,该岛屿为冰岛,冰岛南部纬度相对较低,受中纬西风带和沿岸暖流的影响,气温相对较高,降水丰富且均匀,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特征为温和湿润。
17.D 民居是居民为了适应当地自然环境而设计的适宜居住的建筑物。冰岛纬度高,冬季太阳高度小,昼短夜长,气温较低,御寒保暖是人们最初在屋顶上种植草皮的主要目的,D正确。
18.D 渠化河道缩短了河道的长度,减少了河水的下渗,对河流及沿岸地区的自然环境造成影响,使生物种类减少,D项正确。渠化河道不会加剧水土流失;下渗减少会减轻土壤盐碱化;裁弯取直会减少泥沙沉积。A、B、C错。
19.B 基西米河河道恢复自然面貌后河道增长、变弯,流速减慢;水坝减少,发电与通航能力减弱;但会增加下渗水量。B项正确。
20.C 由“太白山为秦岭主峰”可知其北麓为温带季风气候区,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A项错误;由北麓到北坡山中腰树木增多,可知北坡山中腰降水量比山麓多,B项错误;北麓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往上又密又高的树木应出现在针叶林带,C项正确;“稀树草原”为热带植被类型,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21.答案 (1)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阳坡,苔原带的下部(中下部,2 000~2 300米左右)。干扰强度分布特征: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越低,干扰越强烈)。
(2)差异:阴坡较阳坡植物多样性高。
依据:(按单峰变化规律,)阳坡苔原带的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中部(2 300米左右),低于阴坡最高值。
(3)特点:阳坡地表温度高、湿度低(水分条件差)。
原因:阳坡太阳辐射强,地表温度高,蒸发强度大;阳坡融雪早,蒸发历时长。
(4)随着海拔升高,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阴、阳坡相互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强。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应当先增加后减少,读图可知,阳坡植物多样性(虚线)呈单一变化,生物多样性始终呈减少趋势,说明阳坡受到了干扰。阳坡2 000~2 300米处,植物多样性减少,而在2 300米以上,基本符合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变化规律,所以在2 300米以下,干扰强度强,2 300米以上,干扰强度低,即干扰强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第(2)题,读图并结合上题分析可知,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中部2 300米左右,低于阴坡最高值,所以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苔原带的植物多样性低于阳坡。第(3)题,阳坡受太阳照射时间较长,获得太阳辐射多,所以地表温度高。根据材料可知,阳坡与阴坡的降水条件、坡度差别不大,而导致阳坡与阴坡的植物多样性有明显差异的因素应为蒸发量差异导致的水分条件的差异,所以可以判断阳坡地表温度高,蒸发量较阴坡大,湿度低。第(4)题,由材料可知,在更高海拔地区,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海拔升高,气温降低,热量条件变差,蒸发量减少,而水分差异也相应变小,阴、阳坡相互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强,从而导致阴坡和阳坡的植物多样性差异缩小。
22.答案 (1)从赤道到两极 热量条件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非地带性 受地形(安第斯山脉)影响
(3)C
(4)气候干旱;以内流河为主,水量小;植被以荒漠和草原为主;有大片戈壁和沙漠;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低。
解析 (1)图中①②③④四地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热量条件是产生这种分异规律的基础。据图可知,图中⑤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⑧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区,两地的自然带均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2)据图可知,图中⑨⑩两地位于南美大陆南端的同纬度地区,据纬度位置可判断,⑨地位于西风带迎风坡,降水多,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⑩地位于西风带背风坡,降水少,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自然带为温带荒漠带。自然带出现了不规律的分布现象,这种现象称为非地带性现象,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受地形(安第斯山脉)影响。(3)据图可知,②地位于非洲的热带草原气候区,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A错误;⑥地的自然带为温带荒漠带,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错误;⑥⑦⑧三地自然带依次为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该地域分异规律的产生是以水分条件为基础的,C正确;当北京盛行西北风时,为北半球的冬季,图中④地为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草木不会枯黄,D错误。故选C。(4)据图可知,⑦地位于亚欧大陆内部,自然地理特征应从气候、地貌、土壤、水文、生物等方面分析。
23.答案 (1)气候、水文、土壤、生物、地貌
(2)鱼类死亡,植物增多 原因:水体发生富营养化。
(3)降水减少,气候干旱,降水变率增大,暴雨等恶劣天气增多。
解析 第(1)题,图示湖泊系统包括的自然环境要素有气候、水文、生物、土壤、地貌等。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在a—b阶段,湖泊中的鱼类死亡,而水草等植物增多,这与水体富营养化有关。第(3)题,随着湖泊消失,湖泊调节气候的功能丧失,该地降水减少,气候变得干旱,降水变率增大,暴雨等恶劣天气增多。
24.答案 (1)特点:呈南北(经线)方向延伸的狭长状。成因:受到安第斯山脉和寒流的影响。(2)从丁地到甲地(从低纬到高纬或从北到南),受热量条件(太阳辐射)变化的影响,自然带呈现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3)纬度低,海拔高,相对高度大,随着海拔的升高,从山麓到山顶水热条件差异大,植被呈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 (1)甲、乙、丙、丁四地自然带形状的共同特点是呈南北(经线)方向延伸的狭长状。成因为受到安第斯山脉及洋流的影响。
(2)从丁地到甲地(从低纬到高纬或从北到南),受热量条件(太阳辐射)变化的影响,自然带呈现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3)庚地位于安第斯山脉,所处纬度较低,海拔高,相对高度大,随海拔升高,从山麓到山顶水热条件差异大,植被呈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