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苦再难,也要用3年换孩子30年!假如可以重来,初中三年我会这样做家长

家长愿不愿意付出时间和脑力去陪伴孩子,大概率会决定孩子中考后的走向。

不过分鸡娃,不过度内卷,不过早消耗孩子对学习的兴趣——能把握住这个度,其实更考验家长的责任心。

把孩子交给其他亲人,或者花钱找人看护,无异于把孩子放进盲盒,自己舒舒服服地躺平。

真正负责任的家长,应该是自己竭尽所能,但是不强求孩子。

愿意花脑力、体力去引导孩子,根据孩子的情况因材施教,陪伴孩子,呵护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让他们有正确的态度去面对学习。

01

女儿初中的三年,可谓转瞬即逝。

还记得她去中学报到的那天,远远看着她穿着崭新的校服走进校门口的背影,此情此景似乎还在眼前。

如今,她已变身为高中生了。

女儿高中学习努力刻苦,很是让我欣慰,再也不似初三那般叛逆、厌学。

应该说正是因为孩子的任性,再加上我没有与孩子做好沟通,导致她与理想的高中失之交臂。

懊悔之余,我也静下心来做了很多反思。

初中的三年里,有欢乐,有郁闷,有信心,有失败,有希望,但最后更多的却是失落。

初中这三年,我起初只关心孩子的生活问题,觉得学习就是孩子和老师的事情,我不该过问。

孩子上初一初二时,我除了关注一下考试分数,完全不了解孩子具体的学习情况。直到初三面临中考,我才参与进来,却发现孩子在初一初二这两年的学习中存在很重大的问题。

虽然再反思什么也改变不了自己的孩子,但是今天把我的反思展现出来,至少能警醒其他家长,挽救其他的羔羊。

02

唠叨是最没效果的教育方式

我家女儿不是传说中的“牛娃”,也没有大家眼中的那种刻苦。

虽说初中是在重点校,但成绩勉强算是中等偏上。

孩子进入中考状态算是比较晚的,初三第一次家长会后,我猛然感到扑面而来的紧张。

回来后忍不住对女儿敦敦教诲:“女儿,中考很重要,很关键,你可不要掉以轻心啊……”

正值青春期的她立刻不耐烦地怼我:“你烦不烦啊,中考有多重要,我还能不知道?老师反反复复强调,你们再没完没了唠叨,我听得耳朵都要起茧了!”

在家里,你有没有常常对孩子说这些话:

学习上你可要咬住了。

都什么时候了,少玩一会儿吧。

按照你的计划,你现在要……,对吗?

你说过目标是……,你能做到吗?

初三了,你有什么想法,有什么感受吗?

你想上哪所高中呢?

做妈妈的,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唠叨——怀着一颗事无巨细,无微不至“关怀”孩子的心。

靠着“你烦你的、我说我的”的信念,以及重复多次的坚韧和毅力,把那几句叮咛嘱咐时时刻刻挂在嘴边。

其实,唠叨是最没效果的教育方法,我们应该相信,孩子会比我们想象的做得更好。

03

孩子发脾气,家长不要硬扛

初三的孩子过着“一天8节7节考,还有1节练长跑”的紧张生活。

这对孩子的体力,精力是个考验,对意志、心理更是个考验。

所以,当遇到孩子心情不好,烦躁不安,甚至乱发脾气时,我们就不要指责或是想办法压制了。

先冷处理,不招他,不理他,等反应过激的状态过去,孩子情绪稍稍平复后,再努力了解事情的原因,想办法解决。

女儿当时也是扛不住紧张的学习压力,回家总是莫名的发脾气,甚至厌学,说什么不想去上学。

当时真想发火,臭骂她一顿。

但想想孩子的焦躁的感受和被接纳的需要,我还是使劲克制自己的情绪,努力让平静下来。

我会让她放下手里的作业、卷子,跟我出去逛超市,或者东拉西扯聊一些她感兴趣的电影,动漫偶像,手机游戏,暂时远离学习这件事,来缓解这种焦虑情绪。

等她平静下来时对我说:“妈妈,其实我就是特别烦了,想放松自己,休息一下。放心吧!我不会放弃自己的。”

没有因为学习让亲子关系疏远和紧张,这是初三这一年我最欣慰的事情。

04

做题质量比数量更重要

为了能帮助孩子更全面地复习,我会去书店为她挑选各科复习资料,也会从网上找到适合的真题下载打印。

关于做题,我给女儿提了要求:对于理科,尤其是数学,知识的载体就是习题,要通过做题总结出一些解题思路,规律和方法,提高解题能力和效率。

但是,只重数量不看质量,成了我女儿身上最大的问题。

每次做题或者考试从来都是只要做完就ok,回避错题,只是按照老师的讲解把错题改正,但错误原因不仔细分析。

所以,每次遇到相同类型的题,还是照错不误。

要想考出好成绩,关键不在于多做了多少题,而在于能把所有做过的题都弄明白,找到解题规律,分析错误原因。

05

初中三年注意事项

初中三年不是只有中考一件事。

初中三年,它是一个息息相关、环环相扣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老师和父母都充当着必要的因素,谁都是缺一不可的。

▼ 初一是关键一年

一进入初中,大家会惊奇地发现,与小学老师们事事关心,面面俱到相比,初中老师管得很松,作业留得不多,或者即使很多,有时还让孩子或者家长自判。

这直接导致很多孩子小学成绩很好,初中成绩直线下滑。

对策:制定学习计划,严格执行计划

有些孩子缺乏自制力,管不住自己,不能自觉地预习、复习。长此以往,与那些能够自觉学习的同学,差距就会越来越大。

当出现了差距,孩子的畏难情绪就会变成隐形的,只说不做。

这样的心态,表面看很努力,实际不出效果。不解决心态问题,只能是事倍功半。

这种时候,就一定要根据孩子情况,共同制定学习计划,并要求孩子认真按照学习计划来学习。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有计划地随时查漏补缺。

而且,初中难的学科较多,有计划地分配时间,避免偏科也很重要。

▼ 初二是成绩高危期

初二进入初中各学科课程的渐进期,也就是说后半部分,知识重点难点相当之多。

初二的教学内容和以前相比也有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思维方式由“形象思维”为主,变成了“抽象思维(逻辑思维)”为主。

对知识点把握快,对老师讲解理解快的同学,此时就会彰显优势。

对策:强调独立思考,拓展知识层次

不能只关注成绩分数,而要看成绩是如何得来的。

是靠死记硬背,还是明白了道理?是独立思考,还是生搬硬套?是“形象思维”取胜,还是“抽象思维”的结果?

肯动脑筋,善于思考,善于提出问题,这才能确保学习上具备良好续航的能力。

此外,要尽量扩宽孩子的知识面。孩子此时需要大量的课外学习,大量的生活实践。

家长要注重孩子的知识积累,为孩子创造课外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环境和条件。

▼ 初三重方法、讲策略

初三考点多、难点多、重点多!

常常复习了后面的,又忘了前面的。

对策:形成知识网络,学习主动一些

初中三年的考点汇聚到一起,只有系统化知识点才能融会贯通。

这个时候一定要把自己的知识形成知识网。

在初三三轮复习及月考、一模、二模及各种模拟考的轮轮攻击之下,此时还没有形成系统知识网的话,那就有点可怕。

另外,大多数孩子都存在偏科的问题。

很多人单科学习不好,都是没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或者说没有寻觅到自己适合的方法。

初中各科学习和总法相同,但是各科还是都存在自己的特点。

如何学好各科,不妨去问自己各科的老师。

他们最有说话的权利,多年从教也能摸索出自己的套路来,再结合老师所教、自己所能掌握的程度,完全可以拥有自己的一套方法策略。

最后,保持好的精神状态,精神饱满,情绪好,然后在行动上主动些。老师喜欢主动的孩子,也更愿意教更多的东西给他们。

中考填报志愿的时候,也常常是家里爆发“战争”的时候。

孩子自己没主意,听凭家长包办的有之;迫于强势父母压力,放弃自己的爱好遵从安排的有之;一定要坚持自己的意见、闹得家里鸡飞狗跳的也有之。

我女儿就是后者,后来听从她自己的意见,报的目标学校分数线过高,女儿以3分之差与之失之交臂。

在志愿填报时,无论孩子是否有择校意向,在最终的志愿选择上,最好能根据孩子的具体条件,帮助孩子权衡利弊,引导孩子参与探讨,尊重孩子的意见,别留遗憾。

在孩子初中三年中,父母要做的是陪孩子、督促孩子走好每一步,在出现状况时及时的帮助孩子调整,甚至有些时候帮孩子参考和选择一些道路。

我们不要等到中考当前才去悔悟,不要等待孩子中考成绩出来再去改变!

初中三年,孩子们的收获不应该仅仅是考了多少分,上了哪所高中。

孩子的未来真的不是这一次中考就可以决定的,只要付出了,努力了,任何结果都应该欣然接受。

任何结果,对孩子来讲,都是一次永生难忘的人生历练,它会不断激励孩子继续前行。

如今,女儿已经走过了中考,成为了一名刻苦努力的高中生。

每每回忆中考,她都会跟我说:“到了高中才知道,中考的经历不过是毛毛雨。”

是啊!孩子未来的路还很长,知己知彼,有备而来,才能走得更顺利,更轻松。需要注意的是,初中3年,每年级都有不同特点,低年级要适应、中年级要防止滑坡、高年级要应对叛逆,每一个年级都不能放松,对父母来说会面临巨大的考验。

所以,家长要不断提升自己,了解孩子每个阶段的发展状况,确立明确的目标,找准方法,稳扎稳打,帮助孩子闯过一关又一关

《陪孩子走过初中三年》同样也是先帮助我们了解初中的孩子,清楚把握孩子初中三年每一年的特点和烦恼,再有针对性地给出解决办法。

于敏老师指出,初中是孩子一生中问题最多的时期,家长一定要重视。如初一顺利度过小升初;初二走过是学习上的分水岭;初三保持良好心态,坦然迎接中考。

书中还详细讲解了各科学习的重点,传授学习方法。

针对初中孩子的典型问题,也有大量真实案例,帮助我们从容面对。

通过这本书,家长能清楚的知道小学6年。初中三年该如何引导教育孩子,培养各项基础的学习能力,不会摸着石头过河,毫无头绪,耽误孩子。

教育孩子如育花,精心浇水、施肥、呵护,方能成功。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养好花,不懂得就要向别人请教,学习养花的经验与艺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