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物理学界的神预言,是他赢了。
宇宙到底是怎么来的?
1948 年的愚人节,《物理评论》登出了一篇文章 ,标题是“化学元素的起源”,署名阿尔弗、贝特和伽莫夫,谐音 α、β、γ。
当时以为这是一个愚人节玩笑,但这篇文章却是宇宙学最重要的一篇文章之一,它指出了宇宙大爆炸以一定比例产生了氢、氦等元素。现在这篇文章已经被引用上千次。
而作者之一乔治·伽莫夫则是理论的主要提供者,他是上世纪最有影响的科学家之一,同时也是一位超牛的科普作家。
当时伽莫夫在列宁格勒大学,仅用了三年时间就出色完成学业,后期跟随量子力学教父玻尔、原子核的发现者卢瑟福进行学习和研究,很快就做出了世界级水准的发现:
当时的苏联官媒真理报,甚至为他的研究成果谱写一首赞歌。报纸上还这么写道:“(伽莫夫)向西方证明俄罗斯也能生长出柏拉图和牛顿。”
但在当时苏联整个学术界的氛围都十分压抑,伽莫夫渐渐不满苏联学术界的氛围,认为一个具有独立思考的人,用政治来决定科学真理是非常荒谬的。
因此在千方百计之下,终于成功离开苏联,前往乔治华盛顿大学任教,并对宇宙膨胀学说加以研究。
1948年,美国《物理评论》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重要的论文《化学元素的起源》,这篇文章认为:
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地球上和宇宙中发现的原子都是大爆炸的产物。宇宙最初开始于高温高密的原始物质,温度超过几十亿度。宇宙最初开始于高温高密的原始物质,温度超过几十亿度。随着宇宙膨胀,温度逐渐下降,形成了现在的星系等天体。
甚至曾预言大爆炸时还应有辐射遗迹存在于今天的宇宙中,它的温度相当于10K的宇宙微波背景本底辐射!
尽管这个结论在当时遇冷,但后来科学家彭齐亚斯和威尔逊,也确实是因为发现微波背景辐射,证实了大爆炸理论而获得诺贝尔奖。
后期伽莫夫提出的密码学来解释DNA的作用,这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对以后遗传理论的迅速发展起了极大的的促进作用。
事实上,伽莫夫对研究科学的兴趣,来源于在他的生日的时候,他的父亲给了他一架显微镜,他非常着迷,就用它做了一次圣餐质变的研究。
有一回,他参加一次俄罗斯东正教的圣餐仪式。他偷偷地在脸颊上留着一小片面包屑和几小滴葡萄酒,跑回家。
他在显微镜下将它们和平时的面包和酒做对比观察,并没有发现任何迹象这小块面包会变成耶稣的肉。后来他写道,“就是这次实验让我成为了一位科学家。”
可以说,显微镜是很好的激发孩子科学兴趣的东西。
日本诺奖得主大隅良典也特别喜欢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他曾说过:“一个人在幼年时通过接触大自然,萌生出最初的、天真的探究兴趣和欲望,这是非常重要的科学启蒙教育,是通往产生一代科学巨匠的路。”
显微镜在孩子学习科学中的作用,就像地图仪在孩子学地理中的作用。
但是买显微镜也有讲究,太贵重的没必要,太便宜的看起来模糊,起不到效果,反而让孩子失去兴趣,大家可以买一些品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