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物语:人性的弱点
终于还是发生了……
这不是第一次,也注定不会是最后一次……
——又有一位非茶区茶人在尝试用一年中最差的原料要做出所谓的“好茶”来。而且宣称:
“一旦成功,将大大降低原料成本!!”
这就是典型的“凑合思维”,“将就思维”,当做“偷工减料”也不为过。
更出乎意料的是,居然还真有制茶师傅接这单活儿,而且号称还是业界一流的制茶师傅,——也不知道是这位老爷子脑子进水了,还是看在钱的面子上准备拿自己的晚节搏一把。凭经验您不知道那到最后会做出个什么东西么?欺负外地人不懂茶是吧?……当事者乐在其中,那我还能说什么呢。
原料、工艺、仓储(存放),这是保证茶物质层面品质的鼎立三足,缺一不可,——你跟那鼎去一个腿试试!
放言至此,不多费笔墨。我只是想说,这其实是我最不愿看到的事情……
曾经过一个观点:
“产区自己主导该行业的发展,最终都会遭遇到不可逾越的瓶颈……”
之所以讲得如此含蓄,是因为它背后的实质可能是血淋淋的:
“产区自己主导该行业的发展,最终是会把这个行业做死的~~”
为什么?——因为“人性的弱点”……
人是贪婪的,也是有惰性的,这是其与生俱来的原罪。不用你教,产区茶人一定早早就试过了用最便宜、粗杂的原料去制作茶品。而最终的结果是它很难跨越其自身自带的内质天花板。想充当更高等级的茶品,——办不到。
而且他们也必须把茶越做越好!精益求精!因为那些追求上限标准的人们是在对面,——消费端。
连熬粥都要讲个“水米不分”的口感,连涮个毛肚都要讲个脆而不老、嫩而不生的火候的人们,那是很懂得工夫与讲究之道的。打着跟嘴上哄他们开心、买账,那您就只能把东西往好里做了,——除非您不打着把茶卖给他们,——但你要知道,好东西他们可是原意花大价钱的噢……
对美味的贪恋,本来也是一种人性的弱点,但却恰好制约了对面的那些弱点,进而保证了这个行业始终向着一个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你断然看不到陆羽在写《茶经》时,有“择其粗老而精做,以充之……”的话;
也断然见不到徽宗赵佶在编《大观茶论》时,有“价廉为上,工次之,滋味再次之……”的轻重排序;
就算是最抠唆的朱元璋,罢团为散之后也还是在追求形美、味足啊。
显然,他们都是站在消费端的立场来考量茶的。
所以,非茶区的消费端恰恰正是平衡茶区制茶那些先天局限性的有效对象。
诚然,一个连初初做茶的“票友”都能想到要用最低档的原料去做茶,那没有作为上限标准的消费端进行最终筛选,等到劣币驱逐良币之后,我们的茶行业还能剩下什么好茶么……
细思极恐啊~~
我是空山,这里是空山茶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