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窥国外行业细分

明确把“汤感体验”作为开汤服务的核心目的,以区别茶艺与审评。这是行业细分的必然结果,但就茶这个领域而言,人们对于行业细分,尤其是消费端的行业细分,认识还很不足。
就制茶阶段而言,已经陆续出现了一批专门的初制所与渥堆加工作坊,他们不参与之前的种植、采摘工作,这就是一种行业细分。在专人专事的指导思想下也必然推动生产效率与茶品品质的提升。在景德镇,拉胚与画工、烧窑早已是几个细分的行当。在宜兴,采矿练泥跟制壶、烧制也都是这一条产业链上的不同阶段,不同专业。一个行业的细分程度反映了这个行业的成熟度,同为传统手工业,制陶制瓷业的成熟度显然已经超过了茶行业。
那么只是这样抽象的讲“行业细化”,大家很难有什么深入的理解;或者只拿“开汤服务”说事儿,也的确稍显单薄。正好最近在“知乎”上看到了一篇文章,我就拿这么一个国外的例子来帮助大家直观理解“行业细化”究竟能“细化”到一个怎样的程度……
你能否想象,“拧螺丝”这个看似极其简单,普通人举手之劳,或借助工具就可以轻松完成的操作,在德国竟然是一个行业!甚至还拥有着自己的行业协会,并在一直定期更新各种操作标准与规范。
你会说,“那螺丝拧紧不就行了么,怎么还这么复杂?”
显然,是你把“拧螺丝”看简单了。
大到混凝土地基上连接钢机构件的螺丝,直径足有一两米,小到精密机械手表中的螺丝,直径不超过1毫米,还要带着微距镜才能把它看清楚。你说这些螺丝是简简单单拧紧就行了么?多紧算紧?多松算松?多少又是最佳?
还有,一些精密仪器,螺丝的的松紧适度与否还将影响其精确程度与使用寿命。有这样一个例子,当初在引进德国汽车工业时德国工人在给汽车拧螺丝时会按照操作规范拧到头后再回拧半圈,而当时不明其就的我国工人却偷懒省略了这回拧的半圈,或直接少拧半圈。虽然当时看不出什么区别,但一段时间后两者故障率却相差悬殊,后者明显要高很多。
德国工人回拧那半圈其实是在释放应力作用下螺丝、螺母的微小形变,使其能够得以在最佳形态下发挥紧固作用;而没有回拧这半圈,则意味着螺丝、螺母一直存在着这种微小形,未来故障或使用寿命降低也就成为了必然。
您拧个螺丝会想到如此细微之处么?您泡个茶会考虑条索间的应力作用么?
所以很多看似简单的事物背后,往往隐藏着一套复杂的运转逻辑
有些人说这是“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了。没错,但前提是这个简单的事物有可以被“复杂化”的潜力。而“复杂化”就是“细化”,恰是深入理解这个事物的过程。如果可以这样讲的话,那么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具备“复杂化”的潜质。
那么为什么没有被“细化”?——因为认知不到位。但认知这个东西是不可逆的,一旦意识到什么是对的、什么更好,那就说什么也回不去了,——现在中国工人也知道拧螺丝要到头回半圈了。
若干年后,当“开汤服务”作为这个行业的一种必然要件,再回望现在的人们,像意识不到“拧螺丝”会成为一个行业一样还不知道未来“开汤服务”也会成为一个行业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