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物语:嗅觉小议
看大家对嗅觉这么感兴趣,那我们就多说两句。
“嗅叶”形成于“古哺乳类脑”,之前还有更古老的“爬虫类脑”,往后还有“新哺乳类脑”,——也就是人类的脑。所以“古哺乳类脑”可以看做是动物脑发展史的第二阶段。
“嗅叶只有两层细胞,第一层负责接收气味并加以分类,第二层负责传递反射讯息,通知神经, 指挥身体采取何种反应。”
食物是否可食,是否为交配对象,甚至于是否为天敌的气味,都关乎生死或物种延续。所以大部分动物也通过气味来表示领域权。
《煞风景》阿城 著
尤其是这点,养过阿猫、阿狗,或是儿子的都应该很熟悉。
既然本能是通过气味来判别是否可食,是否危险,是否为他人领地,那么反应到汤感上,可就复杂了……
一杯浓酽的茶汤入口,不同的人便产生了不同的体验:
一位习惯了这个浓度的所谓的老茶客会认为这个浓度很好啊!我驾驭得了!更深一层的含义是——这种浓度体验是我的领地,并且我在我的领地上感到安全。
而对于一个初初者而言,这一口下去,他便会立刻判断“不可食”,可能存在“危险”,——这是最直接的反应。更进一步,他会认为“这不是我能进入的领域,茶我还是不喝了吧……”虽然这可能是他的潜意识,而其意识会让其咬着牙喝下去,但显然也产生了品饮压力,这又何苦呢。想必此人以后对茶也再难提起什么兴趣了。
我们说任何一个领域其实都是有门坎儿的,这就是其边界,它天生就在那里。而能否得以进入,是需要一条正确的路的。否则你便会发现那个领域你压根儿就进不去,而根本没有“误入”的机会。
所以那些刻意制造“门坎儿”的人便显得有些画蛇添足了。而更大的一种可能是——他本来也在门外,他在刻意制造一个“门外的门坎儿”,——明白人,绕开就是了。
又扯远了,话说回来,通过味道让人去抵触、排斥一个事物,那太容易了;反倒是通过味道让人开始对一个事物感兴趣、去喜好,则是非常之难的,——那需要拿捏得恰到好处。
所以是一味以喝浓茶来彰显自己的“高大上”,而让更多人拒茶于千里之外,还是呼朋引伴召得更多人踏入茶的这道门坎儿,想必诸位心中已有了答案吧。
近日事务缠人,抽空作文,就先不配音频了。
泡茶找空山,这里是空山茶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