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鎏金龙凤纹超号大花钱
晚清,黄铜鎏金
直径33.5厘米,厚0.8厘米,重2170克。
20世纪50年代,湖南省文管会从株洲废铜交接站仓库选购拨交湖南省博物馆入藏。
太平天国鎏金龙凤纹钱,正面边沿为二龙戏珠,当中为“太平天国”四字;背面边沿为八宝纹饰,正中直书“圣宝”二字,两旁配以双凤。这枚钱币是中国铸造的最大钱币,遗憾的是该钱币现已残缺不全,仅余一半,面文只见“太”、“天”二字,背文只见“圣”字。据残件计算,该钱币如为整体,全重将达九斤(约合4500克)之多。
根据形制,此大花钱应该不是流通钱币,也不属于镇库钱,而是具有开炉钱性质或是当时特命铸造用以赐赠的纪念钱币,故其体质重大,花纹繁细。从残损程度和边道上留有利刃斫痕来看,有可能是太平军在退出湖南前夕,特意将其击碎,以免落入敌手。该钱是研究太平天国货币制度以及相关史实的重要实物资料。
太平天国龙凤大花钱是一种罕见的具有纪念或者开炉性质的“礼钱”。据载,天国官吏给英国人的礼赐信函中言:“敝国圣钱,今已办上大花钱,敬呈麾下取玩,以表友情。”说明花钱是太平天国政府重要的外交媒介。大花钱分特大、大、中、小四种,面文“太平天国”,背“圣宝”,宋体,双重缘,中间有两条五爪龙戏珠和立水纹,背后中央是飞凤。边缘有八宝—宝盖、法轮、金鱼、宝伞、妙莲、宝瓶、法螺、盘肠传统吉祥纹样。布局精巧,工艺精湛,以其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成为太平天国钱币中的顶级珍品。
深入探索
太平天国钱币种类
太平天国为便于经费开支和商业交易,自1854年下半年起铸造并发行了大量货币,当时在天京设有专职官员主铸钱事。太平天国钱币正面一般刻“太平天国”或“天国”,背刻“圣宝”,而不用旧制“通宝”,多为宋体楷书。太平天国钱币大多铸造得法,配料适宜,质量甚好,刻工精良。太平天国钱币种类颇多,如细分可分为以下二十余类,下面具体介绍其中的八类:
一、天国背“通宝”折十钱:最早铸造的直径为3.5厘米,正面文“天国”二字列穿上下,背面“通宝”二字在穿左右,有楷体及仿宋字体二种,因传世极稀,早年未为人知,近年始渐出现。有一种钱的面文直书“天国”二字背也直书“圣宝”二字,此一枚钱应为改制钱,此后天国铸钱均称“圣宝”二字,多发现于南京附近,也可能为初期所铸。太平天国传世有一镂花大钱,可能是开炉,镇库之用,极罕见,颇为珍贵。
二、天国背圣宝折十钱:有一种极稀见之的小圆钱,直径为2.2厘米,缘郭整齐。正面文直书“天国”二字,背文直书“圣宝”二字,形扁而润,“天”字上划特长宝盖头更润,在南京附近多有发现,为第一种类稍后之钱。
三、楷书圣宝钱:钱文楷书,作“太平天国”,直读,背书“圣宝”二字,直读,因此也俗称“真圣宝”,黄铜,阔轮。书法铸工铜质均佳。钱径2.5厘米,2.8厘米,3.5厘米,较大的有5厘米的,锉磨精细,颇为美观。另有一种大钱,文字铜质与上类相似,可能为一时一地所出,是否为常用钱,则难以判断。这一套“王品钱”在安徽,江苏多有发现。
四、宋体圣宝钱:钱文排列式与前一类相同,只是钱文改用仿宋体,书法颇美,铜色发白,含锡量大,分量较优生,而锉磨较差,从表现看来,略亿砂铜,这一系统似有四等钱,窄轮大字,别具风格,多发现于湖南一带,可能为太平军将领所铸。
五、隐起文背圣宝:隐起纹指文字的笔画有隐有显的起伏,又称“阴起纹”,这类纹饰在太平天国的钱币中,被经常采用的。钱文与前一类相同,背文“圣宝”二字横列。书法隐起,阔轮,黄铜,也分为四等,比前套略轻,在湖南北部多有发现。
六、厚肉楷书太平天国钱:背文圣宝二字直列,书法平平,铜色较差,铸工尚佳,有大小多种,但都为小平钱,只因减重而形成大小不一。
七、楷书横列圣宝钱:其面文排列为,右“太”左“平”,上“天”下“国”。在我国古钱中,颇为独特,背文“圣宝”横列,书法一般。有大小两种,其间略有差异。多在江西,浙江一带发现。另有一面文上“天”下“国”右“圣”,背横列“太平”者。
八、大平圣宝钱:面文“太平圣宝”,楷书顺读,背文“天国”,横书。有大小两品,黄色泛白。数量较多,多发现于南京一带。
太平天国钱币是我国近代史上的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但因现今大平天国钱币伪作太多,鱼龙混杂,给钱币研究工作造成了很大因难。
相关评论
1、屠燕治 《念太平天国铸钱140周年中国钱币博物馆重铸鎏金大花钱》 《中国钱币》1993年03期
2、郭存孝 《太平天国钱币考略》 《四川文物》1988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