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从国人嘴中抢下了宝贝?
甲骨文之父王懿荣
世上许多伟大的发现出于偶然。如中国古代文字甲骨文,要不是一个叫王懿荣的人,汉字的历史就会少1700多年,更重要的是,因为王懿荣,一个朝代——商,在我们的面前渐渐清晰起来。
出生于1845年的王懿荣是山东福山(今烟台)人,15岁随父进京。青年时代,“笃好旧椠本书、古彝器、碑版图画之属”,尤潜心于金石之学,为收藏跑遍鲁、冀、陕、豫、川等地,“凡书籍字画、三代以来之铜器印章、泉货残石片瓦无不珍藏而秘玩之”。
正是有收藏这种爱好,才为后来伟大的发现奠定了基础。当然,收藏者众,为何唯独让他拥有了这种机遇呢?
1899年(光绪25年)春,时任国子监校长的王懿荣外感风寒,有些体虚,便到“鹤年堂”中药铺抓了些中药。中药之神秘兮兮,在于什么都可入药。王懿荣服的这几副药里,郎中就给他开了味“狠药”——龙骨,据说这龙骨是大补之药,服了便长精神。
在王懿荣服下含有“龙骨”的中药之前,不知有多少中国人服了这味药,然后这“龙骨”就当药渣给倾倒掉了。而王懿荣对“龙骨”这名称产生了兴趣,这也许就是他作为一个收藏家独有的好奇心使然,他叫仆人将药渣端到他面前,从中翻捡,发现“龙骨”其实就是乌龟壳,只不过这些乌龟壳上遍布一些刻纹,这决不是天然的现象,而是一些有规则的符号!病中的王懿荣突然精神大振,将“鹤年堂”的“龙骨”全部买下,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他断定这是一种文字,而且就是商代的文字!
这一发现让王懿荣名垂青史,他成了中国“甲骨文之父”,他开始花重金委托山东古董商人范维卿大量收购“龙骨”,中药里的一味“龙骨”从此消失,那时的名老中医若是知道曾经开出的“龙骨”如此珍贵,估计肠子都要悔青。而曾经服用过“龙骨”的无数国人,得知自己曾喝下过许多古文字熬成的汤,不知是什么滋味?
到了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春,王懿荣共搜集到“龙骨”1508片,他的发现震动了世界学术界,无数的人加入到了疯狂搜集甚至掠夺“龙骨”的队伍中,这些被命名为“甲骨文”的文字,就像一些神秘的符号,能解开商朝甚至商朝以前的中国历史之谜。
遗憾的是,王懿荣偏偏是个具有浓厚家国情怀的人,他偏偏要将沉重的清王朝扛在自己羸弱的肩上。
1900年,也就是王懿荣沉醉于搜集“龙骨”并研究其文字的时刻,义和团蜂起京津之地,王懿荣突然被任命为京师团练大臣,参与京城防守事宜。原来,王懿荣虽一介书生,却有着醉里挑灯看剑的豪情与壮举,1895年甲午战争时,日寇侵入山东半岛,王懿荣好好的校长不当,写了请战书,回到家乡办民兵武装御敌。现在,八国联军又要攻打京城了,守京城的重任竟历史地落在他的肩上。而李鸿章正热衷于与八国议和,皇帝又与慈禧出逃,王懿荣由失望转为绝望,当东直门城破时,他回到家中拉着一家老小自杀为大清王朝殉葬了。
戊戌年初夏的一天,当我来到烟台福山区“王懿荣纪念馆”时,获悉至今挖掘出的甲骨总计154600多片,但有两万多片被日、美、英等国占为己有,台港地区收藏有30000多片,因为这5万多片的原因,大陆甲骨文学者对甲骨文字的破译已陷入困境。我凝视着王懿荣的雕像寻思,假如他再多活20年,以他的爱国情怀,断不会有那么多的甲骨流失,那么,后人对商朝就一定会有许多惊世发现。
精彩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