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一琳:太极拳的虚与实(四)
脚下虚空,是松腿的第一个前提。
练拳时脚下怎么虚空?
具体动作演示
明白了腿松的前提是先不要用力,太极拳的腿是向上提的,尤其在下蹲的姿势中,这与平时人们的常识概念正好相反。道理明白了,具体到拳式动作中,如何实现脚踏浮萍,如履薄冰,脚下虚空的感觉呢?
康老师带领杨老师丁老师具体演示给大家。
演示一 起势
通过屈膝开胯的动作,在地面上体会滑板和冲浪的感觉,展现出这种功能。手下行,人向下松,在意识上随着上身向下松,感觉下身在向上走,双脚在向上悬。
这是在练一种感知感觉能力,外形上看不出有什么区别,但在意识的控制上不同了。感觉对了,就对了。
练习时要注意,动作不在大小,重要的是整个的感知能力,只要腿一打弯,在意识上,脚就在向上走,向上悬。如果意识不对,下蹲的再大再深也没用,这是性质问题。把此性质练出来,练对了,那时若想下蹲的深一些,就随个人喜好了,
?演示二 24拳的第1个左野马分鬃
从起势接。右腿一下蹲、一打弯儿,脚就要有上提的意识 ;向左分掌,要开始弓步了,要屈膝收胯了,这时左脚就要上提了,渐渐向左重心压了过去,就要继续逐渐的撤左脚之力。
即哪儿有地的反作用力,就撤哪儿的力。此野马分鬃,从头至尾到定式,都要保持左腿是虚的,脚不用力踩地,意识上都是脚在向上走,这就是在消化地的反作用力,这就叫在用意识干活,人似乎在向下,但腿在向上。脑子里的事,外人可是不知道的。最后人似乎还下沉了一点,但脚下是空的虚的,这叫性质对了,这是太极运动的独有的特点。
看人打拳,不是看外形动作,外形动作可能完全一样,但不一样的地方是性质,是你脑子控制整个运动的状态。脑子里想的不一样,关注点不一样,其产生的效果就完全不一样。
小结
练拳中最重要的是性质的对错,而不是动作的大小,由微至著(图说),此言很重要。由很微小的地方,到慢慢的、越来越显著。如果小的阶段就不正确,做大了也没用,这是性质问题。性质的变化也是由小到大的渐变。所以,先从高架做起,从有感觉的几个式子做起,这就是外形上的左重左虚,右重右杳。
(3)撤上身下压之力----腿要不压住,必须拎脊柱
先讲讲修心养性与练虚
太极拳讲了很多概念,不要单独去理解,这是一个理论体系。本节讲了放松的概念,讲了很多放松的具体方法。大家知道了太极拳要放松,为何要放松?什么叫松而不懈?为何要松而不懈?怎么样做就是放松了?怎么样就是放松、松开了?讲来讲去,归来归去,都是为了修心养性。
什么叫修心?为什么要修心?太极拳又怎么在修心了?
心有了问题才需要修。心是要生意的,因为不明白道理,所以脑子之意会想错;想错了,生了错的意,是因为不明白道理;现在道理明白了,进了脑子了,想法变了,这就是在修心了。
养性,养什么性呢?养虚性。太极劲是个虚性力,所以要练虚。没有虚的本性,出不来太极劲儿。所以,炼精化气,练气还神,炼神还虚,虚至虚灵,炼虚合道。
练到虚了,才能灵活。
那怎么练?还是这句话,实者盈满也,虚者中间空也。
那就扔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