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系列 -24|东西不分享

文|安水如,图|安水如

:刚入幼儿园的孩子,在学校里头,抱着玩具不分享,谁也拿不了。就是老师说玩具要分享,他也不让。

他这是极其正常的现象,与成长规律。根据孩子的成长规律,不同的孩子,在不同的生命年龄阶段,往往会有不同的敏感期,而他这属于“物权敏感期”。其实,“物权敏感期”也是一个概念标签来着,实质上,在孩子的生长成长过程中是没有这般区别的,是育婴界的引领者们为了更好地区别孩子不同生命阶段而作出的概念定义与概念区别。

一般而言,不同的孩子,“物权敏感期”生命阶段的出现,会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总的来说,这“物权敏感期”,一般是在一岁多的开始,那年纪的孩子就会有物权敏感期的萌芽,有的孩子,在一岁之前会有自己是独立个体的朦胧感觉,有的孩子,及至五六岁七八岁的了,都还有较为强烈的“物权敏感期”。

我家孩子,在三岁之前,并没有多少清晰的“物权敏感期”,及至三岁的了,他就有了极其清晰的物权意识,在家的时候,他的玩具,我们碰不得,出门的时候,他的儿童车,谁也碰不得,哪个小孩子靠近了他的儿童车,他就用手推人,乃至于用手打人。

不懂孩子的人,若是看见了这般场景,也许就会觉得我家孩子没有教养。其实,我家孩子并不是多么的坏,也不是有什么武力与暴力的人,而是在语言表达还不够流利清晰的生命阶段,本能地采用身体姿势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不,这是我的,你不能碰,不能靠近,不能去拿走”。

由此可知,懂孩子,多么的重要,在孩子的生命成长阶段,一个不懂得,就极有可能造就诸多不必要的误解,并错误干预孩子要求孩子,从而造就孩子心灵的不必要的伤痛与委屈。孩子不同于成年人,他们在这些方面并没有多少经验,难免地需要学习,而身为父母的我们,在他的生命学习的初始阶段,扮演的角色,是相当重要的。

不要想当然地以为,这没什么的,这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我们眼中无关紧要的小事,在孩子世界里就往往会是相当重要的大事,因为,成年人与小孩,是两种不同属性的生命体。再说,行走人世,就是我们这些成年人,都未必能够受得了他人的不被理解,与各种委屈伤痛。人来此尘世,倘若能够少受委屈的成长,为何要去承受那么多的委屈与不被理解呢。

当自家宝宝进入“物权敏感期”的生命阶段,一般会有重复念叨“这是我的”诸如此类强化自我的话语,不论什么东西,但凡入了他的眼球,为他所喜的东西,都是“我的”,而这“我的”还是很没有逻辑性的,是不可理喻型的,是极其霸道的。我家孩子在敏感期的阶段,就有过“爸爸不能靠近妈妈”、“妈妈的乳房是我的”、“那是我的玩具,妈妈去帮忙抢回来”等诸如此类的让人哭笑不得的时候。

其实,不仅仅是我家孩子这样,其他的孩子,在成长过程阶段,也差不多都有这些霸道又不可理解的生命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既没有必要去强化它,也没有必要去特意地教孩子什么东西,就在确保自家孩子与别的孩子都安全的前提下,允许孩子去占有玩具等物

因为,在这阶段,孩子是在学习区分自身与自身以外的界限,而学习的初始阶段,离不开犯错,概念混淆,概念模糊,乃至于让人看着,有些蛮横不讲理,霸道强权,无理取闹等。其实,孩子并不觉得自己的这些行为,是无理取闹,是霸道强势,是蛮横不讲理。

孩子已是入园,父母可以与老师有所交流,不需强求非得要孩子去分享玩具。让孩子学会分享,是自然而然的事儿,是在孩子内心有此意愿之后,自动而自觉地拿出属于自己的玩具,与自己信任而亲近的伙伴,有所分享。这不是死板地要求,自己手中的玩具,全班幼儿园的每一个伙伴,我们都需要去有所分享。

如若孩子之间发生因为抢夺玩具大打出手的时候,老师们要记得在第一时间里将那些孩子给拉开。只是拉开,但不批评任何一方。平日里头,幼儿园要确立相应的规则与制度,并反复地与孩子有所交流,乃至于陪伴孩子,引领孩子慢慢地学会规则的运用,制度的维护。孩子年幼,往往会是没法理解我们成年人的话语指令,这时,我们要多一些示范与模拟,直观性的学习与情景再现学习法是幼童孩子的最佳学习途径。

在家的时候,家人既不要特别地责备孩子自私、不讲理、不听话、不懂事,也不要去逗孩子,装作抢孩子手中玩具食物,及至最后又不会真的那样做。孩子年幼,他并不懂得你们的这些行为,是真的,还是假的。他只知道,我就是认真的。“认真”是孩子的色彩与独特标签。

在我与我家孩子相处里,我都是自己需要他手中的什么,就直接地说,“宝宝,给我”,并伸出自己的手儿。如果孩子将手中的东西,给了我,我会说“谢谢”,但如若他拒绝不给,那我不会说什么。在我的认知里,孩子虽小,但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是与我们成年人一样的独立,理应得到我们成年人的尊重。

遇见别人家的小伙伴,我会与孩子说,“宝宝,你的食物,给点他们吃”。有的时候,孩子会拒绝,那我就且是随他。我不会因此批评自家孩子是多么的自私。哪怕只是嘴上说说,我也不会有这样的姿态。在我看来,物品在孩子的手中,孩子持有绝对的选择权与支配权,他可以拿着自己手中的物品,去与伙伴分享,亦或单纯的自己玩耍。

但,出门在外的时候,就是遇见很是喜欢的东西,只要不属于我们自己的,我都不会随顺孩子将那些东西给抱回家。我会在旁等着,让孩子玩一会,及至累的了,我就与他一起回家。孩子的内心深处,还没有多少清晰的界限,身为成年人的我们,就需要帮助孩子去确立界限感,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架构独立而强壮的人格魅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