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支棱起来了?一起看看河南卫视春晚为何成功

今天因为无聊看了一下地方卫视的春晚外加了一场央视网络春晚。可以说,一些节目真的惊艳到我了。地方卫视的春晚节目丰富,情感细腻,充满了地方特色,语言节目搞笑与煽情都恰到好处,没有刻意表达什么,却把抗疫精神、家国情怀、文化自信等主流的内涵都呈现出来了。小声说一句:比央视的好看。

因为网上一句:山东卫视今年支棱起来了,没想到河南卫视直接来了个王炸 我把这两家卫视的晚会都看了。看完后真的感动到我了,因为好几年没有这种感觉了,就是认真看节目,并且很期待下面节目什么样的那种感觉,晚会基本上没啥尿点。看到有网友说上次有这种感觉还是2008年,不禁唏嘘啊。那么到底是卫视春晚做的好呢还是因为同行衬托的好呢?我个人也简单地思考了一番。下面和大家一起看看。

我们看看那个第一次办春晚,预算有限,大牌明星也不多的河南卫视。河南卫视利用有限的资源,能把首届春晚办得这么优秀真的不容易,以至于网友开始担心下一届春晚有广告赞助了会不会变味。可见网友对首届河南卫视春晚评价之好。

有限的资源是如何让河南春晚“出圈”的呢?我个人认为是导演们对华夏历史文化的深度挖掘和因时制宜的再加工,使得容易令人疲倦的歌舞类节目赚足了眼球。其实河南春晚的语言类节目不算特别多,但是不妨碍歌舞类节目的亮眼。不得不说河南春晚的词曲写得太好了,真正让观众起了共鸣。

不论什么大型节目,都必然会有对主流价值观的肯定和宣扬,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包括美国的大型演出也会这么做。而我认为中国的许多官方晚会的软肋恰恰是主流价值观的宣扬上。中国人是最认同主流价值观的群体,却经常容易被包着主流价值观外皮却味同嚼蜡的文艺作品所伤到胃口。但是看了河南春晚后,我好像看到希望了,文化自信的大旗真的要支棱起来了?

美式正能量

河南春晚的一些节目基本上就是在引起观众共鸣的时候恰合时宜地收住了,即不失节目的趣味性,又赚了一波观众的认同感。就这个feel,真中~~~!

我们先从网络上热度最高的《唐宫夜宴》说起。这个节目在微博播放量达到千万级别,直接把河南卫视的春晚推上了热搜。

《唐宫夜宴》侍女形象

其实这个节目火的原因无非是人物形象对唐朝侍女的高度还原和演员们精心地编舞,再加上AR技术的增色,一下子就俘获了观众的心,没想到舞蹈类节目还能这么精彩吧。这就是传统与现代的奇妙结合,演员们抓住了人物的精髓,把细节演绎得活灵活现。我觉得这是中国文艺工作者最需要努力去做的事,一方面我们要充分挖掘我们的传统精华,另一方面我们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创新,毕竟文化不能老是啃老本,新旧结合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在长期对传统文化的驾驭过程中才能推陈出新,在这里给主创点赞。

成功“出圈”

然而在这个爆款节目之前其实还有一个节目也很精彩,那就是国乐大师方锦龙表演的歌曲串烧,一顿串烧方大师用了好几种民族乐器,着实让观众开了眼界。而且民族乐器和新乐器做了巧妙的融合,给编曲加鸡腿。

掌握了出圈的秘诀

巧舌如簧的“簧”是这样演奏的

8000多年历史的7音阶骨笛

第一次见用鼻子吹的乐器

语言类节目很接地气,很多包袱也比较自然,没有十分刻意的感觉。

致敬央视春晚

这套操作熟悉吗

歌曲类更是神仙打架,不仅让我感叹都是什么神仙词曲作者啊!我最喜欢的一首是《为河南加油》,美声和说唱完美结合,词写得太好了,虽然我不是河南人,但这首歌真的太洗脑了,真的完美贴切河南卫视春晚的今年的Slogan:“当潮不让,你好牛!”刷新了我对新时代河南人的印象。还有,你见过春晚蹦迪吗?我是见了,网友直呼:今天台长不在家。

郑姆斯特丹

腾格尔大爷当潮不让,力压全场!

不知大家以前听到河南会有什么印象,人多?和我山东卫视不相上下的土气?还是和井盖有关的一系列传说?看完这个节目我有忍不住想去郑州看看的冲动!河南变化太大,以至于我这样的外地人都跟不上认知节奏了。河南的变化离不开踏实奋进的河南人,为朴实的河南人点赞。

太极《天地之中》

当然,就像前面说的,大型晚会肯定会有红色歌曲,在宣扬主流思想方面我觉得导演组是真的用心了,我说一个我个人感觉最有亮点的红色歌曲,这是一首致敬《东方红》的歌曲,名字叫《东方为什么红》,词曲自然地流露出感激之情,同时也催人不忘初心,砥砺奋进。歌词言不过甚,催人泪下。另外伴舞服装也完美致敬了《东方红》的第一场歌舞剧。

再唱东方红,东方大地春!

令人想都想不到是导演竟然把经典豫剧和“抗疫”完美结合了。分别用《穆桂英挂帅》、《天仙配》和《花木兰》向中国人展现了河南人理解的“女子能顶半边天”。网友犀利评论:这不比阳台送饭强?

穆桂英挂帅很契合抗疫精神

河南卫视这第一届春晚每个节目都很优秀,都很接地气,以上只是部分列举。包括我看的其他卫视的春晚也都很优秀。

春晚就是要嗨

这不由得让人思考,为什么央视的春晚逐渐沦落成了除夕大家觥筹交错之间的背景音。其实简单地说有很多原因。一方面,央视春晚面向的是全国人民乃至全球华人,正所谓众口难调,不可能满足所有的人。另外央视采用的是直播,难度上更大,为了保证演出的顺利可能会有一些取舍。当然,我觉得技术原因对于央视来说不是大问题。我认为央视春晚不接地气的最重要的原因还是逐年增加的审查力度,语言节目打磨太多,失去了太多包袱。到最后只剩下前面说的包着华丽外衣却吃起来味同嚼蜡的乏味快餐。说到底,文艺工作者应该服务于人民,而不能仅仅服务于政治。一切优秀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都源于人民,一切优秀文艺创作都是为了人民。这也是我们党的方针政策。

李亚鹏的乡愁

那么河南春晚的成功怎么和“文化自信”怎么就扯上关系了呢?

文化我们有的是,特别是在河南这个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更是不胜枚举,可是坐拥祖宗留下的丰富文化财富,我们真正自信了吗?当我们在为他国输入的人造文化奇观惊呼的时候,我们每个人可能都小声问过自己,中国的文化特别是新潮流什么时候能够反向输出呢?

河南卫视找到了切入点国潮文化

可是现实一次又一次地给我们泼冷水,中国很多的文化产品连土生土长的中国人都打动不了,何来自信去打动外国人呢?我们该如何将文化变成财富,将传统文化变成新潮流呢?今天河南卫视找到了切入点,“听国乐、用国货、扬国风,传统文化掀起的国潮热,可谓新时代文化自信的青春表达”,正如晚会中主持人所说的,他们真正地用有限的资源给我们打造了一场文化盛宴,国潮文化贯穿了所有歌舞节目。当然这不仅限于河南卫视,最近几年,我们的很多文化产品诸如电影、动画、音乐之类都有十足的进步,相信大家有目共睹,“国潮'文化逐渐从小众走向大众,国潮文化兴起背后,是新一代90后、00后年轻人对传统民族文化的自信与认同。

央视网络春晚

山东卫视春晚

后记

看完这场晚会我不禁反思自己,我的认知都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速度了。这些年一直忙于工作,却不知外面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是最近放假,我从各种途径了解到了中国各行各业的一些变化。无论是工业制造还是文化领域,我国都逐渐进入一个新的进程,核心竞争力在逐渐积聚。而我们的文艺工作者也一直在挖掘我们的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国家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2017年,国务院将每年的5月10日设立为“中国品牌日”,“国潮”连同新中式的一切,都将走到聚光灯下,为世人展现它的风格及态度。今天河南卫视的工作者们迈出了一大步,向他们致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