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学教”合一,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听课杂感(33)

参加教学视导,视导了四所职业学校,听了四节课。从整体上看,教师的授课是认真负责的,教学过程是流畅的,学生们的学习态度是积极的,对教师的要求是配合的。但是,四节课听下来,总感到我们职业学校的课堂缺了点什么。究竟缺了什么,一时没有理出头绪来。

记得有一次我们全家去妻侄家里吃饭。小夫妻二人忙活了半天,弄了一桌子菜(妻侄主厨,媳妇打下手)。我品尝了每一道菜后,看见妻侄用期待的目光看着我,我懂得,他是在等待我的评价。我放下筷子说:“不容易啊!”女儿说,哥哥,我爸表扬你呢!妻侄知道我的表达习惯,“先别这么说,我要听你爸的下一句话。”然后我慢悠悠地说:“油盐酱醋辣椒胡椒鸡精味精都放了,就是吃不出什么味道!你还别说,放了这么多的材料,就是吃不出什么味道,能做到这一点,不容易啊!”全家人哈哈大笑起来。

对了,我听到的几节课就属于这种情况:看起来教师该做的都做了,但是一节课下来,竟然没有什么“味道”——这是职业学校课堂教学生态的普遍现象。

还是联系具体的听课过程,说说我的即时感受吧。

第一节:基础会计课

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是“日记账的格式、登记方法”。

起立坐下后,教师的开场白讲述了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难点、学习重点。

(注:有必要把这些讲给学生听吗?)

教师强调,这是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在进行任务分析时,强调要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接下来,教师逐项讲解了库存现金日记账的依据、设置结构、登记方法……这一过程叫任务一:“根据内容,梳理知识”。

(注:不是“自主学习”吗?教师为什么还要如此详细地讲解?教材上写得很清楚了,需要“梳理”的知识在哪里?即使需要梳理,不应该由学生来梳理吗?)

教师讲授任务二:结合记忆,运用知识。实际上就是教师具体讲解了日记账的登记方法。

(注:不是让学生运用知识吗?为什么还是教师带着学生“应用”呢?)

教师讲授任务三:感悟应用,巩固知识。具体内容是:教师布置了四笔经济业务,让学生两人一组,一人根据经济业务做凭证,一人根据凭证登记日记账。过了几分钟,估计学生全部完成了,教师开始了这堂课的小结。

(注:1.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马平川、毫无障碍的,何来感悟?2.既然学生动手做了,教师为什么还要边巡视边强调?3.既然分组进行,教师为什么不能看看哪一组做得既快又好,然后及时表扬?)

杂感:

1.理实一体化何时才能真正实现?陶行知说的“事情怎样做,学生就怎样学,学生怎样学,教师就怎样教”为什么到了职业学校就变成了“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学生怎样学,作业就怎样做”?

2.苏霍姆林斯基说的“给学生事实要慷慨,给学生结论要吝啬”,何时才能真正体现?

3.尊重学生学习者的地位,适时突出学生主体,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第二节:英语课

教学内容:一般过去时态。教师完全掌控了课堂,成为绝对的主角。

我不懂英语,对教学内容无法做出评价。但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层面,这堂课我有话要说。

1.教师说得太多。比如,提问学生,学生站起来回答不出问题时,教师不是等待、不是启发,而是直接就答案说个不停,然后与其他同学交流。被提问的同学几乎没说一句话就坐下了。类似的提问不止出现在一个学生身上。听课时我在想,既然提问了,总得让学生说话吧?学生不说,可以让他坐下,再提问其他学生,为什么总是教师在说个不停?

2.为了讲解语法,教师举了若干例句,很明显,这些句子都不是发生在学生生活中的,而是为了表明“时态”编造出来的。应然状态是:学生生活或工作中需要什么,就学什么,教师就教什么,而不是相反。另外,学习英语一定要这样学习语法吗?大多数中国人都没有系统地学过语法,影响表达和交流了吗?因为是外行,我只能存疑。

3.PPT上的字太小(联系部分),看不清楚。

第三节:数控技术课

这堂课是在车间里面上的,为了显示这是一节“理实一体化”的课。

在车间的一个角落,几张条桌围聚在,拼成了会议桌的形式,学生围着“会议桌”一个挨着一个坐得满满的,显得十分拥挤,想记笔记都困难。教师用投影仪开始了教学内容的讲授:图形分析、工艺分析、加工步骤、刀具选择、注意事项等等。教师详细讲解完了之后,把分成六个组上机器操作。

我同陪听课领导交流:这样的教学与在课堂上讲完再到车间里来实训,有何区别?这位领导没有作答。

第四节:应用文写作课

教学内容:单据类应用文的写作。本节课的内容是:借条。

真是撞到枪口上了,我曾经教过几年的应用文写作,对教学内容自然是很熟悉的。

很显然,这位教师备课非常充分,教学内容非常熟练,严谨细致,一丝不苟。

对这节课,我有几点看法:

1.依然是教师详细讲解,然后再让学生练习。这种模式前面已经分析过,不再赘述。

2.教师多次提问学生,都是看着花名册提问,说明教师对学生并不熟悉。

3.教师的教学用语有值得探讨之处。比如,教师提问一名女生,这位女生一言不发。教师让她坐下后,善意地说“不要这么内秀嘛!”我以为,“内秀”这个词语用得不准确。课堂上的这种情况和是否内秀无关,更何况内秀也不是一个贬义词。一个女生内秀,有什么不好?

4.教师举例应该来自真实的生活或工作场景。应用文的要领是要“应用”,应用的环境当然是真实的生活和工作场景。教师举了两个例句,我以为都没有落实到“应用”上。一个是出差人员向财务处借现金,另一个是学生向图书馆借阅期刊合订本。教师说,遇到这些情况都需要写借条。我在20多年前讲应用文的时候,也举过类似的例句,因为那时出差的确是这样做的。试问,现在还有哪个单位的工作人员出差可以向财务部门打借条借现金?至于到图书馆借阅期刊,只需要借阅卡就可以了,哪里用得着打借条呢?如果举个人之间发生的借条,恐怕就实用得多。

听课后,我与这位教师交换了看法。教师表示虚心接受。

2017年12月1日整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