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批国保--古建筑(6)
本篇要目:
***************************************
51万全右卫城
明 河北省万全县
52洗马林玉皇阁
明 河北省万全县
53金门闸
清 河北省涿州市
54大慈阁
清 河北省保定市
55承德城隍庙
清 河北省承德市
56普佑寺
清 河北省承德市
57净觉寺
清 河北省玉田县
58老君洞
唐至明 山西省浮山县
59卦山天宁寺
唐至清 山西省交城县
60下交汤帝庙
宋至清 山西省阳城县
**************************************
51.万全右卫城
万全右卫城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县城北约15公里的万全镇。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筑土城,明永乐二年(1404年)置万全右卫所于此。明正统三年(1438年)用砖包砌城墙,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重修并增筑南关。1983年、1990年两次维修。城堡为菱形,占地0.78平方公里,东西长880.72米,南北宽880.4米,南、北二门,南为迎恩门,北为德胜门。城内原有玉皇阁、城隍庙、关帝庙、西大寺等,各类建筑井然有序。
万全城内,西北以文化区为主;西南主要为行政区,最早的有卫指挥使司、县衙、典史署等;东南是仓储区,明代设有仓廒、清代设广连仓;其他地方主要是民居。
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万全右卫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52.洗马林玉皇阁
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洗马林玉皇阁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53.金门闸
金门闸位于河北省涿州市义和庄乡北蔡村北3.5公里永定河右岸。此闸创建于清康熙四十年(1701),原为草闸,其作用为引莽牛河之水入永定河借清刷浑。后因河底淤滞,闸遂废。后于乾隆三年(1738)移建减水石坝于今之位置,其名仍沿用旧称。永定河水性湍悍,挟沙而行。沙淤河高,河高坝下,故必数年一小修。其间乾隆三十八年(1773)、道光四年(1824)、同治十一年(1872)均予大修。现存石闸宣统元年(1909)重建。金门闸共计十五空,南北长100.6米,占地面积8335平方米。
1937年,改南端两空为铁闸门,作农田浇灌之用,其余各空均废。闸之南坝台有清乾隆题诗碑及乾隆《金门闸浚淤碑》、道光《上谕》碑、同治《重修金门闸减水石坝记》、宣统元年《重建金门闸记》碑各一通。金门闸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泄洪作用。
如今,这一些石碑都已经被挪移到了一座小院儿的房子里,而房子据说是水利局专门盖的,为着是保护石碑,灰墙灰砖灰瓦,更专门地雇人看管。
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金门闸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54.大慈阁
大慈阁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裕华路北侧,是全市最高大的古代建筑。据载,大慈阁建于金朝(公元1227年),为元代蔡国公张柔所建。始建于金朝(公元1227年)。大慈阁以“市阁凌霄”之美誉名列“上谷八景”之首,成为古城保定的象征,故有“不到大慈阁,何曾到保定”之说。大慈阁自古为佛教圣地,大慈阁是一组寺庙建筑群体,因其主体建筑称大慈阁而得名。
穿过山门是天王殿,东西有钟鼓二楼对称而立,迎面是主体建筑---大慈阁。钟鼓二楼高度、造形相同,各通高10.9米,其建筑形式为重檐歇山,施十字脊,分上下两层。
天王殿门前置石狮一对,门楣上嵌“真觉禅寺”横额。天王殿内梁架上遗存有清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绘制的龙棉枋心墨线小点金彩画痕迹。
大慈阁通高31米,阁前是22级台阶,移目阁内,观音菩萨矗立于莲瓣须弥座上,神态安然。观音像为木雕,高5.5米,42支手臂持各种法器。阁内两侧有壁画十八罗汉及经变故事,为清末作品,尚清晰可见,神态各异,是阁内艺术珍品。二、三层皆面阔三间,进深一大间,阁内藻井、檩枋均绘旋子彩绘,四周作围廊,依栏鸟瞰,市井民宅历历在目。登上三层,凭窗极目,西部群山隐隐诸峰,尽收眼底。前人赞美大慈阁的诗有:“辽海依依见,尧山隐隐横”、“通衢谁建凌虚阁,留与居人作伟观”、“燕市珠楼树梢看,祗园金阁碧云端”、“不染菩提云外出,行慈般若市中悬”等名句。
大慈阁背后有一座始建于明代的关帝庙,原名“汉寿亭侯庙”,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一大间,为歇山式建筑,前置卷棚。因其坐南朝北,故称倒座关帝庙,在全国罕见。
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大慈阁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55.承德城隍庙
承德城隍庙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区西大街文庙西路北。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建。背靠山崖、前l临市街。山门内有钟鼓两楼,正殿五楹,有清乾隆帝御题额“福荫岩疆”,左右各有配殿三楹,后有后殿五楹,东西配殿各一楹。城隍庙内有乾隆御制《热河初建城惶庙拈香瞻礼八韵》有序石碑,详载城隍庙营建始末。
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承德城隍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56.普佑寺
普佑寺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内。为通过宗教渠道加强内陆与蒙藏地区的联系,提高喇嘛文化素质,清廷于乾隆二十五年(176o年)在普宁寺东建立了喇嘛诵经的札仓(即寺院的附属经学院),此经院即成为后来的普佑寺。建普佑寺之前,承德己有三座皇家寺庙,驻有大量喇嘛。普佑寺由普宁寺住持代管,宗教生活附属于普宁寺。
链接普宁寺 第一批国保--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8)
山门与普宁寺山门平行,面宽五楹,进深三间,两侧设腰门。山门正北是大方广殿,面阔七楹,进深五间,单檐庑殿顶。大方广殿前檐联“妙相现庄严仁敷华梵,慧因资福德喜洽人天”;殿内题额“大千功德”。有联“法演大乘妙因宗海藏,福覃诸界慈愿溥恒沙”。殿前东西为配殿,各三楹,组成一进院落。院落前为天王殿,面阔三楹,进深一间,单檐歇山顶,二进院落前为天王殿,面阔三楹,进深一间,单檐歇山顶,两侧设腰墙、腰门。
1964年9月10日,普佑寺因雷击起火,大部分建筑毁于火灾,当时仅存山门及四座配殿。普佑寺内508尊罗汉抢救出来的仅有194尊,其余都葬身火海,无法挽回。不久又通过国家文物局借调北京18尊罗汉,剩下的176尊迁到普宁寺、普佑寺保存。
东西各出一阶,三排列柱沿方台环布,老檐柱间装菱花隔扇。南北正中三间、东西正中一间设门,其它各间设槛窗。上檐施七踩单翘单昂斗拱,向内收进两步架;下檐施五踩单翘单昂斗拱。殿内施井口天花,四角用抹角梁,形成八角井口,中心起方形藻井。殿内供释迦牟尼鎏金铜佛。
殿前有东西配殿各五楹。法轮殿后为“n”形经楼,两层,面阔十三楹,硬山屋顶,前檐出廊,由廊庑与东西配殿相连,二层柱间设围栏,檐部额枋以雀替支撑,腰檐挂滴珠板。
现如今普佑寺东西配殿陈列的的176尊罗汉像均为木雕金漆,每尊罗汉像通高1.7米,雕刻精美,神态迥异,或站或坐,或喜或怒,喜怒哀乐皆形于色,栩栩如生。这些罗汉均由杭州工匠塑造。从造型、体量和做工堪称清代罗汉像中的珍品,也是我国寺庙中木雕罗汉中的上品。
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普佑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57.净觉寺
净觉寺位于玉田县城东南偏北22公里处,杨家套乡蛮子营村东,还乡河与沙流河交汇处。属于皇家寺庙,被称为“京东第一寺”。始建于唐朝,取名于佛教净业觉悟真空。公元1842—1855年曾进行四次大规模的重建、扩建、修缮。现存均为清代建筑。净觉寺布局严谨,结构合理,独具一格的古建群体。主要建筑有三殿:门殿、正殿、后殿;三楼:碑楼、钟楼、鼓楼。正殿两侧龙门楼和凤门楼上的龙凤图腾民间少见。殿前廊用高浮雕手法建造的两个龙盘石柱,独具匠心。梁柱设施上既有力粉贴金,又有苏式彩画;访头、椽头上既有人头肖像,又有故事连环。整个寺院建筑彩绘壁画技艺精湛,石刻雕塑栩栩如生,碑文书法更是令人赞叹不已。
门殿建筑面积120平方米,高12米,皆为砖石拱券灌以澄浆而成,它不仅无梁,而且无檩无柱。其内壁外壁都是磨砖对缝,缝细而匀,就像一条条用力抻直的白线,它的椽、飞、昂、拱均用青砖精工雕琢,昂嘴间还刻有九十六尊神态各异的佛像,全殿除去门窗,没有任何木制品,从建筑学上堪称一绝。
前殿(香阜宫),殿高20米,建筑面积200平方米。双檐歇山顶彻上露明造。此殿为木结构,无一钉一铆,其中的“悬梁吊柱”似悬非悬,似吊非吊,是巧用力学的原理建筑而成的。殿前有廊,廊上竖立着四根粗大的石柱,中间两根雕刻着形态逼真的盘龙,是净觉寺建筑的又一奇观。
后殿(大雄宝殿)规模与正殿大致相同,其建筑结构别样新颖。上面为歇山顶,下面为硬山顶,具有明显的明代建筑风格,在古建中也是罕见,进入殿内可以看到,梁柱有悬有落,或吊或沉,错落有致,明暗相宜。
特别是矗立在门殿后的碑楼,造型典雅,工艺高超,富有艺术魅力。碑楼为典型的杆栏式建筑,绿色琉璃瓦顶,6层斗拱端头雕刻栩栩如生的佛像,碑楼分上下两层,上层是阁,原为藏经阁;下层竖有四通大碑、两通小碑,这些石碑不仅为研究净觉寺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而且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常使游客流连忘返,赞不绝口。尤为特殊的是清代著名书法家王敬德的《续修净觉寺碑记》鹤立在此,他的大草体龙飞凤舞,舒卷飘逸,博得了今人的喝彩。
钟鼓楼分别位于东西配殿的南端,东为钟,西为鼓。两楼均为十字脊,四面歇山,歇山上嵌有四龙戏珠的砖雕。有藏传佛教建筑特点。钟楼原悬挂的铁钟是道光八年(1828年)铸造,现在悬挂的是2009年初铸造的铜钟,钟声更加宏亮悠扬。鼓楼上的大鼓为1993年制作。在配殿与正殿连接处,东西两方各有一座小巧玲珑的门楼,东为龙,西为凤。那龙就要腾空而起,那凤仿佛也要飞舞而去。更为奇妙的是,这两座门楼从北看见木不见石,从南看见石不见木,真叫人叹为观止。
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净觉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58.老君洞
老君洞又名混元石梁殿,位于山西省浮山县城西南5公里梁村。据碑文记载,始建于唐武德二年(619年),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重修,万历三年(1575年)完工,是一座砖石混砌仿木构建筑。
殿坐北朝南,殿高4米,面宽三间,单檐歇山顶。殿内正中券有一洞通向内殿,四壁满绘壁画,面积77.86平方米,共分115组,612尊神像,因年久失修,现仅存87组,神像500余尊。
壁画内容为道家故事题材,为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绘制,内容为道教始祖老君显化事迹。
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老君洞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59.卦山天宁寺
山西省交城县地标卦山天宁寺。卦山天宁寺位于交城县城西北,卦山,因山形如卦象而得名。卦山天宁寺座北朝南,有殿堂楼阁200多间,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天宁寺建筑巍峨壮观。位于中轴线南端,建于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的66级台阶和石牌楼,突出了寺院的陡峭壮观气势。
石牌楼古朴雄伟,前面镌刻“登彼岸”,背面镌刻“罗天接引”。66级台阶两侧石制柱头雕有数十个石狮。顺着66级台阶上去,便是寺院山门,山门上端横匾“第一山”,乃北宋著名书画家米芾所书。
进了山门,便是前院,有明代嘉靖四年(1525年)重建的千佛阁,面阔五间,重檐歇山绿琉璃瓦剪边,三面围廊,下有“龙云虎风”洞穿行而上。从“龙云虎风”洞上去,便是中院。中院开朗宽阔,气宇轩昂。
三面围廊,下有“龙云虎风”洞穿行而上。从“龙云虎风”洞上去,便是中院。中院开朗宽阔,气宇轩昂。
功德碑
正面大雄宝殿雄伟壮观,殿前八角石檐柱是北方古建粗犷雄伟风格的具体表现。柱下以青狮、白象、朝天吼为柱础,雕刻精细,巧夺天工,为清代嘉庆年间重修时所加。大雄宝殿重建于清代嘉庆九年(1804年),保持了明代风格。殿内三尊金身大佛结跏趺坐,通身金妆,是释迦牟尼的三身佛像,为明永乐五年(1407年)之作品。
卦山天宁寺毗卢阁在后院,是天宁寺的最高建筑,重建于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重檐歇山顶,阁体明三层暗二层,下层四面檐柱,中层四面围栏,阁内上下层置木楼板,有木楼梯可登。殿中雕刻精细的大型佛龛之内有趺坐木雕像3尊,两旁有摩诃迦叶和阿难陀侍立。
西出“右吕”月门,有地藏殿和三教堂。地藏殿中地藏菩萨端坐正中,十殿阎君分列两旁。满墙面壁画以佛教六道轮回及十八层地狱中因果报应故事为内容。三教堂重建于清代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为二层楼阁式,面阔三间,布瓦歇山顶,佛、道、儒三教主端坐殿中,这种布局形式极为罕见。
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卦山天宁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60.下交汤帝庙
下交汤帝庙,位于阳城县河北镇下交村,始建于金大安二年(1213年),明清两代均有大规模修缮。庙为二进院,总面积2106平方米。前院很小,前为山门,后为马王殿。后院有戏台、献亭、成汤大殿。
成汤大殿为元代所建,面宽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献殿面宽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屋顶举折平缓,出檐深远。柱头斗栱五铺作双下昂,梁架结构为四椽栿对后乳栿通檐用三柱。寺内存石碣九方。
从马王殿旁的东华门进入到第二个院落中。
献殿是宋金时期所建,面宽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屋顶举折平缓,出檐深远。
正殿,也叫广渊殿,面阔三间,单檐悬山顶建筑。广渊殿廊前两端分放置有两个石狮,为明嘉靖十三年(1535年)雕造。
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下交汤帝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