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711-:拉卜楞寺的色与彩
住宿甘南夏河县城,睡到自然醒。吃完早餐,就赶往,被国际佛学界赞誉为“世界藏学府”的拉卜楞寺。
资料介绍:“拉卜楞寺的藏语全称为:“噶丹夏珠达尔吉扎西益苏奇具琅”,意思为具喜讲修兴吉祥右旋寺。简称扎西奇寺,一般称为拉卜楞寺。拉卜楞寺是藏语“拉章”的变音,意思为活佛大师的府邸。是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对于藏学宗教佛学我是一窍不通,由此也说不出个所以来。然而去了拉卜楞寺之后,深深地被寺庙的环境的氛围以及寺庙内具有藏民族独特风格的建筑色彩所折服。几乎每个角落的建筑都是以白、红、黄、蓝为主色调,无处不彰显着藏族喇嘛宗教的神秘。
对于藏传佛教的政教合一的精神领袖人物也是知之甚少。唯独在历代藏族宗教的最高领导人中,笔者对六世活佛仓央嘉措的诗,情有独钟。六世活佛仓央嘉措自喻为“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诗人活佛就是以这种方式,一语道破了对人生哲理、民间万物的喇嘛宗教天机。
在我看来,拉卜楞寺也是以周围环境与寺庙的建筑色彩的特殊语言,同样也是诠释了喇嘛宗教佛理。或许品味仓央嘉措的诗与阅读拉卜楞寺的语言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活佛诗曰:“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转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入寺之后,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排转经佛墙,一栋栋的转筒在虔诚的教民转动下发出了一种奇妙的隆隆声响。
当然了到了世界藏学最高学府拉卜楞寺,随乡入俗不去亲身体验感受转经的神秘,那一定是莫大的罪过。于是跟着朝圣人群,进入了转经行列。转完了转经筒,我似乎有点明白了转经筒的意义。所有的转经筒就是代表着天地轮回的天下众生,由于经桶所在的位置和自身的质量,因而产生了不同转速的世界众生相。
有的经桶在众教徒的推动下转速飞快,只能是用指尖去触摸。活佛诗人的“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的超脱意境,或许就是来自于飞快的转经桶上。有的经桶或许是自身的质量以及所处的位置不佳,似乎又是期待着芸芸众生去援手超度俗世灵魂。或许转经筒的快与慢,就是诠释了藏传佛教中的百态众生,你要得到超度,就要先去转筒超度别人,达到共生轮回的天堂。
置身在庙宇殿堂里的转经道上,似乎又是达到了另一番的绝境。幽暗的殿堂里,眼帘中灌满了都是一个方向旋转得快慢不一的经桶,充斥耳畔的又是转经筒发出滑轮的轰鸣声,不时地参杂了教徒的诵佛经。眼帘中旋转的转经筒,耳中的轰鸣声与教徒诵经声几乎是洗净了大脑中的一切杂念,脑海中会产生了一片的空白。
活佛诗曰:“那一世,我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跟着朝圣人群,走在了“转山转水转佛塔”路途中。当然了在当时所谓的“转山转水转佛塔”也就是跟着朝圣人群,转悠在各个殿堂的路途之间。在短短的转山转水和转佛塔的途中,途中所见到了活佛诗中的“你”。
现代文献记载一般认为,活佛诗人仓央嘉措的诗歌中的“你”是特指活佛在俗间的恋人。然而我个人则认为,活佛心中的“你”是泛指有着生命力的芸芸众生,一生中任何事物的相遇都是缘。
途中所遇俯卧在佛塔边的迷途羔羊就是缘;在远处高山绝壁上遥望相对的“哮天犬”相识也是缘;在山顶上翱翔的秃鹫相见也是缘;休息在朝圣路上的教徒回眸一笑更是缘。一切都在人间烟火的缥缈中,巧遇的一草一木都是缘。人就是圣,圣就是众生,都是在人间的烟火之中诞生,也许这些就是活佛诗人意境的释义。所以在转山途中的偶遇都是缘。
活佛诗人曰:“即使真的有来世:今生错过的,来世还是会错过。珍惜今生今世,穿越者一路相伴”,诠释了现实的今生今世的人生佛理。
跟着朝圣人群走完了寺内的转山、转水、转佛塔的行程。又是以一个自由身的“行者”的眼光,去打量寺内五彩缤纷的建筑神秘。也许又是对活佛诗人的“珍惜今生今世,穿越者一路相伴”的人生哲理的诠释。
红、黄、白、蓝的色彩语言,夸张地凸显了藏传佛教的神秘,以至于达到敬畏的状态。也有人这么描述藏传建筑的色彩:“当黄遇到红,就会无声地传达着生命的喜悦。两者的结合,犹如神佛威严的面部表情,并在佛香缭绕间神化”。的确如此,就在那些看似单调的色彩中传递了藏教的神秘教义,芸芸众生就是色与彩。
怀着惊讶、好奇的心情游览完了惊艳的拉卜楞寺,又是怀着忐忑的神秘告别了雪域下的世界藏学府。再次回眸耸立在寺庙内的白塔,依旧还是那样地大腹便便,包容着世态万千的众生。
远方深处的山坳中,仿佛又是传来了活佛诗人的天籁之音:“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你回与不回眸也不增一分,你留与不留恋也不减一分,你在不在对我都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