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景泰蓝价值已经翻几千倍,现在还不断的增值,还等什么呢
景泰蓝的制作到了乾隆晚期逐步走向衰落,嘉庆至道光年间时无所创新,同治以后清廷用的景泰蓝均靠民间作坊来供应,内务府造办处已名存实亡。这一时期所制作的景泰蓝胎体较轻,釉面光滑,气泡极少,但欠温润、光泽和厚度,并开始采用了电镀镀金工艺,降低了成本。
明代宗十分喜欢景泰蓝,下令宫中所有御用陈设都用景泰蓝制品,其种类之多不可胜数,凡是瓷器所能及,都烧成景泰蓝。跟景泰蓝一样,我们目前所知的很多工艺品都以帝王年号命名,比如宣德炉、成化杯、万历柜等等。用一个帝王的年号来命名一件器物,足以说明景泰蓝当年的辉煌!
有一门艺术,自元代传入600年从未走出皇宫,这就是景泰蓝。明清两代帝王在紫禁城内特设御用监、造办处,专门制作景泰蓝。不仅如此,帝王们还把景泰蓝作为紫禁城各大宫殿的镇殿之宝。
景泰蓝的制作工艺复杂,多数人并不了解。就拿掐丝(即粘铜丝)一项来说,艺人根据设计好的花纹不走样地辧粘在铜胎器上,成千上万的铜丝都是手工粘制而成的,每件作品少则十天,多则一两月才能把这一项工序完成。
“工艺局成侈美观,各般制造尽追探。就中绝技高天下,压倒五洲景泰蓝。”这段对景泰蓝的描述,出现于宣统元年(1909)由兰陵忧患生编辑的《京华百二竹枝词》中。所谓的“工艺局”创办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功能之一是生产“京货所著 名者,如景泰蓝、栽绒毯、平金、雕刻之类,精益求精,以广销路”,达到“运熟货(成品)出洋”的目的。
北京是中国景泰蓝的发祥地,也是最为重要的产地。北京景泰蓝以典雅雄浑的造型、繁富的纹样、清丽庄重的色彩著称,给人以圆润坚实、细腻工整、金碧辉煌、繁花似锦的艺术感受,成为驰名世界的传统手工艺品。
景泰蓝在我国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它集历史、文化、艺术与独特的传统工艺于一身,古朴典雅,精美华贵。它以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深刻的民族内涵闻名中外。景泰蓝是由金银铜贵重金属,集掐丝、烧焊、点蓝、烧蓝、磨光、镀金等十余道工艺精制而成。珐琅厂生产的京珐牌景泰蓝以其上乘的质量和浓厚的文化品味享誉国内外市场,它制作讲究,技艺精湛,继承了明清两代优 秀的传统技艺,并使其得到了更大发展,形成全新简洁、现代时尚的新一代景泰蓝,引 领着全国景泰蓝的发展方向和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