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生活纪实(三)――磨难的三年之生活篇〈上〉

编者按——

那是一段苦难的日子,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几乎所有经历过下放知青年代的人都会一辈子永生难忘。是悲?是喜?任由时间来说话!

知青生活纪实(三)――磨难的三年之生活篇〈上〉

周仁杰

知青岁月,往事如烟,蓦然回首,恰似昨天。

我第一次下放的地方座落在弋阳、乐平与德兴三县交界的大山沟里,那一带过去是方志敏、邵式平闹革命时打游击的地方,山高、沟深、闭塞,落后、愚昧、贫穷。在这穷山恶水中我整整待了三年。那三年是我人生中最朦胧最痛苦最黑暗最无奈的三年。

三年的苦难该从哪里说起呢?

一、住房

我们六名知青(三男三女)所在的自然村,叫外洪大队下马生产队。村子很小,只有二十来户。孤立山间,离最近的村子也得走两公里山路,买斤食盐或打斤酱油也要走三四公里路,到公社所在地邵畈村的国营商店才有买。

整个村庄没有一栋象样的好房子,大部分是茅草棚和木板房。生产队长从一栋木板房中隔出一间给我们当宿舍。这栋木板房约八十多平米,属过去广丰农村叫五架屋六架屋的那种大房子。第一架房间住着一户五口之家,第三架房间住着一户四口之家,第二架房间前后不钉板,空空的,属两家之间共用的客厅。后面一架房间住着一个老太婆和一个未出嫁的女儿。我们被安置在中间的第四架房间,前半架房间当宿舍,后半架是垒有大锅灶的厨房。第五架房间前后也不钉板,空空的,属于我们与老太婆共用的厅堂。

在这只有半架房间当中用晒谷篾垫子隔开一大一小两个小间,三个男的住左边靠房子外墙的一间,三个女的住右边小间。大间正好铺三张一字床,便挤得放不下任何桌椅,每人的箱子只能放在床下。小间更挤,只铺得下两张一字床,要住三个女同胞。不可想象,三个青春少女只有两张床怎么个睡法子?

刚开始,我们住在这样的木板房里感到异常恐惧。那种木板房没有一处是砖切的墙,也没有一处是泥土夯实的墙,整座房子全是钉上长条木板当作墙,板缝宽的地方可以把房间里里外外看得一清两楚。远远望去很像关兔子的笼子。我们也如同忐忑不安的兔子,天天晚上担心有野兽或黄鼠狼式的坏人闯入。

村子不通电,天一黑大家便早早上床睡觉。为了安全,一进房间我们先关上用三四块木板钉在一起的简易门,再把门闩上,门后用两根扁担撑着。余大枝年长胆大就睡靠门边的床,枕头边放一根木棍棒,以防万一;杨接福睡靠农户隔壁的床,床口对着门,枕头边放一把柴刀,随时作好出击的准备;我最年小睡里面紧靠右边小间的床,与三少女房间只隔一席薄薄的篾垫子。这样严阵以待的日子,过了半个月便自动解除了。现在想想,实在好笑。其实,以前的社会治安,完全可以用夜不闭户来形容。我们过敏的神经纯属多余。

然而,每天那么早就上床,根本睡不着。聊天成了我们睡觉前的习惯。什么都聊,天南地北,海阔天空,妖魔鬼怪,神话故事……在静谧的夜里,隔壁女生的窃窃私语,隔壁农户床架的吱嘎吱嘎声听得清清楚楚。我躺在床上常常在听故事和隔壁的杂音中迷迷糊糊睡去。半夜要尿尿了,我们是单男,倒好解决,或点根松明子,或划一根火柴,凭借一丝微光,即可轻手轻脚走出房外,撩起jj便撒向空地。夜,静得出奇。好几次急急的撒尿声让人误以为是下雨了。

第二天早晨,余大枝便会把昨夜听到三个女同胞的对话模仿一遍:“啊,下雨了。”“没有呀!”“你听,唰唰唰好响。”“哪里!是拉尿声。”

以后,我们夜间起来便要走远一些再拉尿了。

三位少女如何解决此事?我们不得而知,后来才知晓,她们有痰盂,天一亮,先洗痰盂后洗脸。

二、舂米

如同鸟儿,窝算是搭好了,吃饭可不能如鸟儿般啄食生谷子。

我们三男三女有分工。男的负责挑水、砍柴、舂米、种菜、跑邵畈买酱油盐,女的负责炒菜烧饭洗衣服。

首先,我们必须学会舂米。舂米的水碓离村子一里路。第一次舂米时,我们三个互换着挑一担稻谷,并邀请村上一个热心肠的小伙子,叫邵伯荣,教我们怎么使用水碓舂米。

水碓建在一条小溪边,一道石坝把溪水抬得高高的,形成一个狭长的小水库。平时没人舂米时,石坝上对着水车的闸口用木板拦住,整个水碓就不会转动。水碓房内有四付石舂和石臼,石臼状如一口水缸被安放在地下,臼口刚好与地面持平。石舂如马头状,因此也叫石马头,不舂米时被牢牢地吊在高处。

当邵伯荣将稻谷分别倒入四个石臼后,提示说:不能倒得太满,不然,舂米时会溅出石臼外。然后,邵伯荣走到溪边石坝闸口,一把拔起木板,一股水流径直冲向水车,水车便“咿呀咿呀”地转动起来。邵伯荣又教我们依次将石马头一个一个放下。石马头便“扑……扑……扑……”一下又一下,不偏不倚地对准石臼舂捣起来。

第一次看到石马头舂米,感觉既新鲜好奇又不可思议。我的眼睛紧紧盯着石臼里黄橙橙的稻谷,看看是怎样变成大米的;眼珠子却老是随着石马头上下翻腾,生怕石马头砸偏了。

“一粒白点!”突然,我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惊奇地叫着“快看!快看!”一眨眼,白点又不见了。

“这白点就是大米。”邵伯荣说:“稻谷壳被砸碎后,大米就自然出来了。”

不多时,石臼里又冒出一粒白点,紧接着白点越冒越多。看得我要打瞌睡了,石马头还在不停地捣鼓。最终整个石臼里的稻谷都被捣鼓成米和糠的混合物。我很钦佩石马头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它始终对准石臼,不停地舂捣,不会偷懒,不知疲倦,大有不把稻谷捣鼓成大米誓不罢休的豪情壮志。

邵伯荣分别好几次把手伸进石臼里抓出糠米,教我们看,如何判断大米是否已经被全部舂好了。当第一个石臼舂好后,他用手搭在石马头的颈脖处,乘石马头抬得最高时,一举托住马头。“这个动作一定要快,”邵伯荣说,“还要胆大心细,一鼓作气完成。”只见他边说边用挂在高处的竹缆圈子牢牢套住石马头。石马头便高高地昂着头,一动也不动。

看到邵伯荣如此麻利的动作,我倒吸了一口气,万一马头没有被举起,或者没有被套住,沉重的石马头再砸下来呢?后果我想都不敢想。

当第二个石臼舂好后,我想试试,却不敢。还是余大枝厉害,三下五除二就把石马头挂牢了。

第三个石马头被杨接福果断地套牢了。我在大家的一再鼓励下也把第四个石马头高高地固定住。

四石臼的米、糠经过风车分离后,我手捧着白花花的大米,渐渐萌发起好奇心,并对古代人的聪明才智惊叹不已。两千多年前,人们就知道利用水的动力替代人力畜力,让舂米不再那么吃苦费力。让我意想不到的是,这个古老的先进工具竟被我们派上用场。如果没有这个水碓,我们该怎么弄出大米呢?

三、挑水

不知何故,我们的厨房有现成的大锅灶,灶边有一口现成的大水缸,水缸足以容下三四担水桶的水。连菜厨碗筷瓢都是现成的。后来才得知,这里原来住着一户老两口的五保户。两老刚过世不久。

我们初来乍到,不管这些,先把水缸洗漱干净,再把水缸挑满水才是当务之急。

毫无疑问,余大枝第一个去挑水。因为他最大,凡是重活累活首先想到的就是他。我和杨接福跟在旁边,一路看着他。

水井离村子三四百米远,在一山脚下。说是水井,与我们在县城看到的井截然不同。在山脚下挖一个深坑,不见有流水来源,水却始终不断地往洞口外溢淌。没有井壁也没有井圈,只在洞口放一大石块,人们站在石块上即可用水桶直接挽满水挑走。

别看似简单,要想挽上干净的水还是有讲究的。井洞四周滋生了满满当当的苔丝,挽水前,先要用水桶在水面上来回晃动好几下,将苔丝荡向井洞边,再将水桶横卧压入水中又快速提起来,不管水桶装得满不满都得提出水面,不能再补挽第二次。这样提上的水才干净,不然,稍不注意,青苔丝就会溜进你的水桶里。你要嫌水桶没装满,就得用瓢子来舀水补充。

我佩服余大枝的力气,挑着满满一担水,脚步稳健得很,水桶里的水也很听话,始终不溢荡一点水出来。一口气就挑到了家里。当余大枝把第一挑水倒入水缸后,杨接福接过水桶挑来第二担水,无须多讲,我接着要挑第三担水。这已经是不成文的规矩,为了这个家,不管什么重活,三个单男必须如兄弟般齐心协力密切配合。可惜,我的气力实在是太小了。当时,我不满17岁,从来没有单独用如此大水桶来挑过水。

男子汉说话算数,我接过水桶毫不犹豫便往水井走去。余大枝不放心,悄悄地跟在后面。

来到井口,我学着刚才余大枝的样子,将水桶在水面晃了晃就挽水上来,一看才半桶水。不能再补挽,只好提到井口边,再用瓢子一瓢一瓢地舀水把水桶充满。提第二桶水时,我吸取教训,使尽全力将水桶狠狠地按到底,提起水桶一看,水是满满的,但青苔丝也装得满满的。水是提上井边了,可是,这么脏的水怎么行呢?用手捞,捞来捞去,怎么也捞不干净。

“别捞了。”余大枝什么时候站在我身后的?我全然不知。他摆摆手,“倒掉重新来过吧”一边说一边将水桶往路边田里倾斜倒去。

水桶倒干后,只见余大枝将水桶在水面轻轻晃了晃,一挽手,满满一桶水便提了上来,水清澈见底。我不知道他到底有什么魔法,怎么一丝青苔也不落进桶里呢?

余大枝还想来挑水,我怎么也不肯放开扁担,坚持要把这担水挑回家。

不挑不知道,一挑吓一跳。怪怪,怎么这么重,不会有两百斤吧?我用尽吃奶奶的力气,弓着背挑起一担水,摇摇晃晃地走在小路上,不到二十米,便停了下来。我感觉心脏快要跳离胸腔从口里吐出来似的,气喘得快要停顿下来,口张大得狠不能把全球的空气都吸干净。

这时,余大枝赶紧过来要我把扁担递给他。“嗨呼嗨呼……”我一边喘着大气,一边却不停地摆手。我知道,这是人生路上战胜困难的第一步。第一步要是退缩了,今后的路就没法走。

接下来,余大枝眼睁睁看着我一摇三晃走走停停硬撑着把水挑到了家。

水缸满了,大米有了,柴火怎么办?第一次焖饭第一次炒菜又会遇到哪些困难?请看下集。

前情回顾:

知青生活纪实(二):接受再教育

知青生活纪实(一):下放第一天

作者本人

周仁杰个人简历:小学生,老知青。窝农村,十二载。爱舞文,不成器。有工作,不景气。四十八,下岗去。乐天派,无怨气。岁花甲,重拾笔。效公望,梦到底。热爱生活,喜欢读书、旅游、锻炼身体,崇尚文学,爱交文友。

申 明

一周内阅读量达300以上即可获得奖励;

阅读量越高,获得奖励越多;

一周内打赏80%作为稿费;

打赏10元以内不发稿费。

主编微信号:gcb6161(投稿文友请务必添加)。

(0)

相关推荐

  • 无根活水也多情

    蓝天,白云. 露台凉棚,马赛克地. 石头,泥土,树.花.草⋯⋯ 每一个盆里藏四季, 每一块石头酝无常, 每一片叶子证自然⋯⋯ 而我,就是那个观众,那个过客.   露台一角有口旧水缸,水缸搁破旧檀木茶盘 ...

  • 5546  一对水桶

    过去在农村生活.家里做飯,喝的水全要用水桶到村口唯一一口吃水井去挑. 家里穷得实在腾不岀三块銭就能买上的一对水桶. 更穷得买不起一个剩水的缸. 家里剩水的瓦缸还是从母亲家里拿的. 自从我把母亲家里的水 ...

  • 邵星晟《​救火》指导老师:​杨伟

    救火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城北小学206班 邵星晟 小兔子有一座美丽的蘑菇房. 有一天下午,小兔的蘑菇房突然冒出了浓浓的黑烟,只见小兔一边往外跑一边大喊:"着火啦!大家快点来帮我救火啦.&qu ...

  • 唐山知青诗社采风纪实 三(28)

    欢迎转载本公众号的作品,转载时 注明转自<唐山知青诗社>.自稿件发出之日起,一个月内未收到本刊发布信息,稿件可自行处理. 公众号第66期 本期作者: 张树生.孙青燕 七 绝·觅 花 (平水 ...

  • 郑州暴雨 -- 我的生活纪实(三)

    7月22日(周四) 粉蒸时蔬 鸡蛋饼 酸汤脆丸 小香鸡 商务双床房 有桌子办公 能洗个热水澡了 00:30  醒了一次,窗外雨声阵阵,应该下的不小. 7:00 起床洗漱,水流比昨天明显大了一点,早餐: ...

  • 硕士致谢 | 你不知道的三年研究生生活

    (部分文稿展示) "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二十二载求学路,一路风雨泥泞,许多不容易.如梦一场,仿佛昨天一家人才团聚过." 跟这位博士相比, ...

  • 夜读 | 三句话,看透生活的真相

    名家画廊 | 田世光,早年拜入张大千门下,长期从事花鸟.山水画创作,为我国现代工笔花鸟画名家. 时间不是药,但药却藏在时间里. 关于感情:萍水相逢,未必三生有幸:若言离更合,覆水定难收. 感情里,平时 ...

  • 无悔三年——我的大学生活 |麦芽悦分享卅七期

    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今天能够被洪哥邀请过来跟大家分享我的大学生活,我感觉是非常幸运的.其实当时洪哥邀请我的时候,我是比较犹豫的,因为我觉得其实自己大学里面并没有那么多可以说的地方.但是洪哥说如果不分 ...

  • 老城区生活纪实写真 | 温州朔门街的情怀...

    老城区生活纪实写真 | 温州朔门街的情怀 和女孩约拍在温州的朔门街附近,寻找遍布在这里的一点点烟火,此刻正好是雨过天晴,阳光乍现的这一刹那,惊艳了这个世界. 中国摄影圈

  • 哈佛花75年研究724人的一生:这三件事,让生活更美好

    你生命中最重要的目标是什么? 你一般把时间和精力投资在哪里? 是什么,让你身体健康而且内心愉悦呢? 一项关于千禧一代的研究表明:超过80%的人认为人生最大的目标是有钱,还有50%的人补充说要出名. 然 ...

  • 人到中年,女人为何会抗拒“夫妻生活”?三个女人说出了真实想法

    都说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对于夫妻来说,一起过日子,然后有夫妻生活,可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可是有些女人却偏偏在中年之后抗拒夫妻生活,按说这个如狼似虎的年纪,女人为什么会抗拒呢?芝麻君采访 ...

  • 【母亲节专题】山东济南|空谷幽兰:母亲的日常生活(三首)

    母亲的日常生活(三首) 空谷幽兰 (一)母亲的逻辑 母亲打电话 声音总是很大 她说隔那么远 怕你听不见 母亲跟小度聊天 声音总是小而慢 她说离那么近 可别吵到人家 窗外一棵小蜡正开着白花 像母亲对亲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