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会断想

《古会断想》

清茶润心

转眼,又到了村里古会的日子!说是古会,其实一点也不古,它大概起源于1963年代,在自然灾害刚刚过去,笼罩在人们头顶的阴霾悄悄散去,天空像经过环保治理之后一样刚刚露出蓝天白云,各个村庄在敢想敢干的领头羊的带领下,以物资交流为名义,竞相成立了大会,村民们也以过会的名义邀请亲朋好友到家中小聚,久而久之随着时间更迭,也就成了古会。我村的古会,选择在种完麦子,农村和农民已无事可做之时,冬月初七,冬至前后万物初冻,间或大雪纷飞,正是农民们揣着袖子围着火堆喷大江东的时候,在土地和户口对人的牢牢束缚之下,人们真闲呀!于是成立个物资交流大会,把能变钱的物资拿到会上变成银子,以备过年之用,亲朋好友们则借此聚在一起吃着烩菜畅谈畅谈理想和农事,几举其得其乐融融,甚是快哉!

孩提时代,每年的十月,伙伴们就开始掰着指头算冬月初七那个让人激动的日子,那个日子里饱含着能借机向父母要几个零钱实现买连环画的理想,能圆了吃上平时吃不上的好菜好肉的梦想,能够在看一看戏台上红脸的关公白脸的曹操,而且有了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把亲戚朋友们带来的果子点心当作零食的机会,甚至爹娘还可以在手头宽裕的情况下给扯上几尺布做个新衣裳,总之,古会能够带给孩童时代的我们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和奇迹!

劳动人民是非常具有创造性的,物资匮乏的年代,亲朋们你来我往大多会蒸上一竹篮蒸馍或者是几盒果子点心,时至今日,每每看到面包房里那各种各样造型奇特的面包时,我就会回忆起我舅舅给我买的那四个香甜的面包,可惜,三十多年来这个味道再也没有出现过。主人待客,也会蒸上几块焖子,配上白菜豆腐和那非常珍贵的猪肉,熬成一锅烩菜亲朋们围坐一起吃饭聊天,那个年代,豆腐是老浆点,面是石磨面,焖子是纯粉芡,亲人们的感情是真感情没有一点虚伪和造作,来家里的客人也都是那些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亲戚,除非是家里有在外工作的人,会来几个同事或者朋友。但那些同事或朋友也会像自家亲戚一样毫不拘束,也会提上那么一篮子馒头或者两盒果子点心,人们之间的感情也如没有添加剂和毒素的食品一样纯真和朴素。

随着时代的变迁,日子就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温饱问题逐步解决,人们菜青色的脸逐渐有了红润,物资交流会上的商品也就逐渐变得琳琅满目,摊位在街道上也变得越来越抢手,于是村里那几个闲人便开始拿着尺子像分田地一样画格分界,然后根据范围大小收取一些费用,至于费用的去处,大概只有鬼知道。收费工作往往不会一帆风顺,于是村中几个佼佼武夫借机便会挥动铁拳,只是很可惜,他们只能在这个一亩三分地上在这一天晃动一下肢体,因为出了这个村,他们很多人也是胆小鬼,后来我观察,很多村里都有这样的同志,所谓择天时地利人和而立而行的道理他们掌握的非常好。所幸随着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开展,随着经济大潮如浪似涛涌动,文明、富有、法制、权利的观念深入人心,这些曾经的铁拳和丑恶的嘴脸已经随风而去,这也验证了一句话,穷则野蛮冲动,富则文明机智,社会呀,还是进步的好!

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的,当我们津津乐道的富庶文明、发达进步环绕着我们时,家里的客人,村里的交通工具,物资交流大会的规模和交流的物资也在迅速的变化。曾经不是客人的客人也加入到了赶会串门的行列,原本只是初七中午的聚餐已经开始演变到初六晚上就开始,甚至有的家庭从初五中午就开始大摆宴席,接连几天门庭如市,席是流水席宴却不是鸿门宴。

赶会串门成了联络同事、战友、同学、工友、生意伙伴、教师队伍、医疗战队、乡镇村两级干部感情的工具,假如你生活在某个团队某个圈子,某个组织,你不去赶会串门,你可能永远不会被纳入所谓的圈子。假如你村里有会,你家里没有亲戚之外的客人在会前之夜趁着月色来串门,你的家门口没有停上几辆小车或者摩托车,你的家里传不出哥俩好、魁五金、九常有的猜拳划枚吆喝之声,那么可以肯定你家里没有体制之内的人。

最次的甚至没有一个在乡镇企业或者村办民办企业或者翻砂铸造加工作坊里工作的人,这样,在初七傍晚,胡同口围站着酒饱饭足吹牛皮的人群中,你就没有发言权,你只能把辛苦了一天的双手默默地笼在袖筒里,瞪着羡慕嫉妒恨的眼光静静地听旁人讲述家里来了某某某人,一共花多少钱待客,一共摆了几桌酒席,喷者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好像镇党委书记刚刚从他家离去,听者满心懊恼只恨自己没有能力没有那么多亲戚外的客人。

而交通工具,也从最初的步行变成自行车、摩托车、面包车、小轿车,自然每一个村民都希望自己家门口在过会时能停上几辆好车,因为在招呼客人停车时也可以挺着胸脯傲慢的过一把交警和城管的瘾,但过瘾也就是想想而已。最重要的是,有几辆好车在门口停放,不用说自己家的客人都是有分量的,这样可以成为茶余饭后在乡邻们面前炫耀的资本。那物资交流大会的规模也从最初几个摊位演变成一条街两条街,然后又再到一条街再到屈指可数的摊位。似乎最近几年,人们对会的规模不再关心,对会上的物资更不去关心,因为超市太发达啦,超市里有积分卡,还有红包可抢!

岁月流逝,日子平常,客人的多寡都无法改变你本来的生活,我家的客人一直固定在至亲的范围,所以我也没有在胡同口胡呲乱侃的资本和机会,所以也就有了在忙完家务送走客人之后走街串巷的机会,所以我也就更有了遍观初六夜赶会串门的春秋变化和聆听初七晚乡邻们胡呲乱吹的机会,世道轮回沧海桑田、风云际会可上可下,我看到过曾经居高位纵横捭阖门庭若市的热闹,也领略过三年河东三年河西门可罗雀的悲凉,门依然是那个门,会依旧是那个会,多少精彩和失落的故事都曾在里面传唱和演绎,不变的却依旧是那冬至的寒冷和清晨的白霜。

时代不断在进步,歌声却依旧嘹亮,当物质极大丰富,当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从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时,当最初成立物资交流大会给受土地和户口束缚的村民提供弄两个活便钱的初衷,到演变成赶会串门成了联络感情建立圈子的平台。从最初蒸上一竹篮蒸馍到亲友之间互相攀比你给他拿了件金典,她给你带件特仑苏,而或还有直接发红包,甚至所谓的圈子直接送卡,亲情渐渐被北风吹淡,友情逐步被利用取代,物资也不再交流,因为超市商场已经泛滥,铁锨粪耙牛笼咀已经被机器大生产所取代,那唱念做打的生旦净末丑也已经不再吸引孩子,连环画新衣裳再也发不出光彩,我们的古会,已经失去了它最初的意义。

我怀念三十六年前舅舅用一块钱给我买的那四个香甜的面包。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今天听来家里赶会的两位表兄说舅舅已经八十八岁高龄,我的心头一颤,那香甜面包的味道顿时又涌上心头!

(0)

相关推荐

  • 优秀的人都在远离这几个圈子,不在真诚的同学圈,没有用的亲戚圈

    优秀的人都在远离这几个圈子,不在真诚的同学圈,没有用的亲戚圈

  • 五一老家杂记

    乡村路边的野花 1  被宠大的孩子们   父母年轻.健康,我们就会觉得自己永远是个孩子.五一回老家,过了几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 一日三餐,母亲从不假我们之手.即便是一大桌丰盛的菜肴,也只父亲打 ...

  • 人性的自私:见不得你过得好,尤其是亲戚

    小涛从小家里很穷,父母离异,母亲疯了,父亲离家出走了,他跟奶奶两个人相依为命. 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小涛就是这样的典范,他在家里会做饭,会种地,会砍柴,在学校里他的成绩一直都是名列前茅,在班级里永 ...

  • 现在农村摆酒席,酒水成了奢侈摆设,为啥客人不喜欢喝酒了

    村里的民叔,没事总爱喝两杯,每逢亲朋好友举办酒席,他都第一个跑去捧场,当然,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讨几杯好酒喝. 这天他又去参加酒席,并没有像往常那样红光满面地回来,到家后打开一瓶啤酒咕嘟嘟喝了半瓶,喘息了 ...

  • 入围作品 | 赵惠欣:固执的父亲

    我从小在黑龙江长大.肥沃的黑土滋养了我,漫长而寒冷的冬天对我而言是爸爸每天从冰雪覆盖的的田地里赶回的牛群,是妈妈拎着我的小手从3里地之外的学校赶回家的兴奋,也是记忆中白皑皑的土山.树枝还有屋顶. 我对 ...

  • 看社戏【丘惠谊 | 文学看台1761】

    ................................................................................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蒋述卓 题 ... ...

  • 我那走西口的姥姥

    我的姥爷和姥姥都是陕西府谷县人.姥爷的祖居地是段家寨,姥姥的娘家是皇甫川,他们都是民国时期走西口来的后套.之所以特别怀念我的姥姥,是因为她的走西口经历比寻常人更为艰难.她一个人背着我三岁的母亲,靠着一 ...

  • 满屋情义

    老屋要拆了,我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最后一次踏进老屋门槛,告别心中的最爱. 老屋,没有长城.故宫.赵州桥的博大精深,没有城市楼房的高大雄伟,极普通的一所住宅,支撑着蓝天,遮风避雨,护佑老小,氤氲着浓浓的 ...

  • 走遍华州:难忘的下庙集市

    立足今日华州  尽览风土人情 说百姓  聊历史  笑看传说 (部分文章来源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小编及时删除) 据<华县志>记载,下庙在民国以前仅在农历三月八,八月八逢会,并无集市.至民国 ...

  • 农村的邻里关系

    张文质老师在优培讲座51次谈话中,说到了一句话,触动了我的心.他说,"你不在乡下生活过,你是无法理解乡下邻里.邻居间的复杂关系,也不能理解邻里邻居是怎么倚强凌弱,靠拳头欺压亲戚,或者其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