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资13亿修复的江苏古镇 风光堪比周庄 获批4A景区号称“小上海”
说起江苏的古镇,很多人可能会首先想到周庄、同里这样粉墙黛瓦、小桥流水的水乡古镇,其实在江苏北部的苏北地区,也散落着大大小小的古镇。这些古镇的建筑风格厚重深邃,大气磅礴,与江南地区大不相同,其中保存最为完好的,是位于新沂市西南角的窑湾古镇。
据记载,窑湾古镇在秦汉时期曾是军需品烧窑处,因周边窑多,故得名“窑湾”,自唐武德元年(618年)建镇以来,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由于古镇位于京杭大运河与骆马湖交汇处,三面环水,一面临陆,千百年来一直是苏北地区的商业重镇和京杭大运河上的重要码头。
在明清漕运鼎盛时期,镇上拥有各种店铺作坊多达360余家,全国有18个省在此成立商会,10个国家的商人和传教士在此兴建商号、教堂,街上行人如织,商贾云集,水上舟楫连绵,素有“中国大运河第一古镇”、“苏北小上海”的美誉。
作为苏北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古镇,窑湾古镇至今尚存吴家大院、赵信隆酱园店、江西会馆、山西会馆、天主教堂等大量明清古建筑以及20余处自然人文景观。青石铺就的明清老街两旁,货栈、钱庄、当铺鳞次栉比,飞檐翘角,依稀能够感受到昔日的繁华景象。
始建于清康熙年间(1671年)的吴家大院,前后共有四进院落,是窑湾古镇最大、最为完整的宅院。据说吴家原是福建人,靠经营烟丝发家,在窑湾创立了“吴洪兴烟丝店”,最鼎盛时期,吴家修建了500多间房屋,拥有白银三十余万两,号称“吴半街”。
由于窑湾古镇自古就是漕运要道,因此也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清道光年间,为防范太平天国,古镇居民依据“奇门遁甲”修建了10座指挥哨楼,其中的南哨楼是京杭大运河水路上岸进入窑湾的必经之处,也是封锁河面、控制该段水域的军事要塞。
相传,清朝乾隆皇帝南巡时路过窑湾古镇,他看到大运河上船来船往,脱口而出一句上联:“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一旁的纪晓岚随口用窑湾古镇东、西当铺对出下联:“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如今西当铺的门面房,已作为“中国典当博物馆”对外开放。
始建于明熹宗三年(1623年)的赵信隆酱园店,也是窑湾的必打卡景点,窑湾“三宝”之一的甜油就是从这里走出去的。清乾隆年间,窑湾籍进士陆士杰被征召进京,参与编撰《四库全书》。陆士杰顺便将家乡特产甜油、绿豆烧、云片糕送到宫中,从此窑湾甜油就成为清宫御膳房的常备调料。
2008年,徐州市投入10多亿元资金,全面启动了窑湾古镇的保护和开发工作,先后对两条古商业街的明清建筑进行修缮,修复古建筑1600多间。2014年前后,新沂市又耗资3.2亿元对窑湾古镇的明清古建筑进行了保护修缮。如今古镇里楼阁亭台交错,形胜之美称于江淮,素有“南有周庄,北有窑湾”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