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孩子的家长最希望看到的,莫过于孩子的不断提升和进步。
由于他们的“特别”,他们每一个小进步都需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
凡凡经过短短十个月,vb评分从90分上升至137分。这令人惊喜的进步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其实在凡凡很小的时候,我就已经发现异常了。人们都说“三翻六坐七爬”,但是他光翻身就比别人慢。
那时候,所有人都说我是产后抑郁得太厉害,觉得孩子哪里都有问题。加上凡凡从小就是肉嘟嘟的小可爱,所以老人都劝我:“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别的孩子体重轻,我们家孩子相对重一些,所以他翻身比别人晚也是正常的,再过两个月他肯定会好的。”后来也确实如老人所说,大概一百天的样子,凡凡就能够翻身了。我们去体检的时候,医生看到孩子的发育状况,建议我们要常常辅助他抱大球,不能因为他不会坐就一直抱着。
小时候,我也和很多家长一样,给他报了早教班,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他的语言发育几乎是停滞的,只能发出无意义的“mama、baba”等音节。上网查资料的时候,弹出来很多与“孤独症”相关的信息,我变得极度焦虑。早教老师劝我“放宽心,肯定不是孤独症,平时我们叫孩子他都有反应,还会跟我们抱抱呢!多为孩子念念绘本、多交流就没问题。”恰好,我小姑子的孩子一直到4岁才开始说话,但是其他方面都发育的很好。家里人就考虑,有可能是遗传因素导致的。那段时间,常常有人对我说:“哪有你这么当妈的?天天觉得孩子'有病’?他就是发育晚,你着什么急?!”因此,对于这件事,全家人得出一致的结论是——我太焦虑了!
就这么一晃眼,凡凡已经三岁了,到了该上幼儿园的年龄。
幼儿园老师非常负责,而且很有经验。老师第一次来做家访时,她跟我说:“我说话挺直的,您别不爱听。我教过孤独症的孩子,凡凡有一些方面的状态,跟他们有点像。比如,凡凡有刻板重复行为,其他三岁的小朋友搭积木都已经有自己的想法了,但是凡凡只会不停地往上摞,一直叠加到放不下为止,一旦积木倒了他就会开始发脾气。还有其他方面,如不听指令、无法安坐、情绪问题严重、社交能力弱等都有些类似。如果没查过的话,建议您去医院检查。如果不是最好,但如果是,也不要耽误了。”从凡凡很小的时候开始,我就很担心他的异常发育表现了,加上老师给我提醒,我当即决定一定要带孩子去检查,不管家人如何劝阻我都没有用了:医生的结论是“有孤独症倾向”。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这个问题,听医生说“倾向”,好像没觉得有多严重。直到来了北医脑健康儿童发展中心之后,我才明白,他其实就是孤独症谱系的孩子,只不过是他没那么典型,没那么没那么严重而已,但身上的问题还是不少的。
刚来机构的时候,凡凡的分离焦虑特别严重,整整哭了5节个训课。到了第6节课,老师让我离开教室,然后跟孩子在教室里做一些互动的小游戏:只要孩子每捡5个球,就可以跟妈妈视频一小会儿。这样,他的情绪才慢慢缓和下来。
后来进班上集体课了,老师常常会鼓励孩子们积极举手回答问题,我明显能感觉到孩子变得自信了,他成为了班里最积极主动的孩子,很爱展现自己的技能,也随时随地能将班里的气氛活跃起来。以前的凡凡,就是一个小“粘豆包”,无时无刻不粘着我,加上本身语言表达能力很弱,所以总让人感觉这个孩子不够大方。也可能是因为当时没有给他表现的机会,他很多能力展现不出来,更找不到正确的发泄的方式。
现在,凡凡的能力越来越强,问题行为也越来越少,从个训课一直升到能力强的集体课,我能看到他持续的努力和进步。
在凡凡进入机构学习十个月时间后,vb评分从90分上升至137分。在这里想跟大家分享一些方法。
➤进步,需要十一分的耐心
刚开始进行干预的时候,凡凡的基础很差,他们的课程进度非常慢,同一个内容需要反反复复地练上两三周。当时我对教学方法提出质疑,但班主任简单地用一段解释便打消了我的全部疑虑:即便我们已经反复练习了很长的时间,他也不一定能真正记住,因为每个孩子的接受程度不一样。比如,练习某个技能一周以后,孩子看似是学会了,这时我们问一些延伸性的问题,或者比平时多问一个问题,孩子如果答不上来,也就说明仍然没有学会,他并没有泛化,只是在机械复述,而不是真正习得了。以前我认为,孩子们在机构做的练习都是一些非常简单的事情,顶多练习5、6遍应该就能学会了。但是,我忽视了一点,因为“特别”,他们需要付出比普通孩子多倍的努力。
➤成长,需要适度的鞭策
经过三个月的个训练习,凡凡的进步很大,在此基础上,我便与班主任商量,能否为他升班?
我当时的考虑是,一般的孩子至少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会考虑升班,但我希望他可以在相对优秀的环境下得到更大的改变。我是个很容易焦虑的妈妈。大家担心我的情绪会影响到孩子,于是向我打了很多预防针:孩子到了更好的环境里,可能会因为能力悬殊过大而导致挫败感。同样,作为妈妈,也不可以因此对孩子丧失信心。可能因为凡凡本身就是爱笑的孩子,很招人喜欢,他成为了老师口中“人缘很好的孩子”。升班后,老师很照顾凡凡,而凡凡也很棒,他并没有因为能力低而产生很大的压力,仅仅两天,便适应了环境。
凡凡升班后,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有进步:
1、社交技能提升
在接受干预之前,凡凡从来不关注小朋友,他只关注自己的爸爸妈妈等家人,在幼儿园里,他甚至会开心地扑向同学的妈妈,但绝不会与同龄孩子互动。
以前的班级,孩子们的能力里都很弱,即便凡凡想与他们互动,对方也不一定能准确接收到信息、也不会理凡凡,加上孩子们本身的等待能力较弱,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回应,也就不会再理会对方了,关注度也会变差。
但是能力好一些的孩子具备一定的互动能力,他们会互相借玩具、互相问对方问题等等。
2、游戏技能、认知能力提升
在课堂教学方面,不论是课程还是游戏,都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更具竞争性,对凡凡来说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当然,这在无形中也是一种鞭策。
课堂上,老师以游戏教学为主。例如,捉迷藏、抢凳子、传球等等。这个班和幼儿园的上课模式有点相似,所以凡凡在机构练习了这些技能之后,到了幼儿园就能跟上其他小朋友的节奏了。
我很明显能感受到凡凡在这里找到了自信,当他有了自信之后,他才能到幼儿园那种让他有压力的群体里,释放他的自信。
➤历练,需要一点点勇气
在第二个班待了三个月以后,我又想给凡凡升班了。
因为我觉得凡凡已经摸清了他们的上课模式和游戏规则,当他觉得自己什么都学会了的时候,他就会开始松懈。我认为他需要新的更优秀的环境的刺激,哪怕他成为了小学渣,我也觉得一试。老师也建议我:因为能力相差很大,如果孩子感到很大的压力而状态不好的话,需要马上换回来。于是,我们尝试着换到了现在的班级里,这些孩子能力真的很好。他们会自己讲故事,并且会思考、会反问,运动技能也不错。相比之下,凡凡显得有些“笨笨的”。班里的老师对孩子们的常规要求很严格。比如“必须在凳子上坐好,离开时要站起来双手搬回去”。进班第一周,我能明显感受到凡凡确实有压力,有时候上课跟不上就会走神。慢慢地,我发现她的状态越来越好,和其他小朋友的互动也越来越多,甚至学会差遣同班同学去关教室门了。有一天,老师告诉我说,凡凡对小朋友说了一句特别牛的话:“我说什么?你记住了没?咱俩现在就是好朋友了!”当时听完我特别高兴,尽管他还没有学会持续社交,但起码他在进步。要知道,以前的凡凡,只能说出“baba、mama”等无意义音节。
虽说我在持续给凡凡升班,但是我必须强调的一点是:孩子接受的训练,必须与他个人当前的能力相当,否则只会适得其反。这是我的经验教训。
前段时间,我每天早上都会锻炼他独立工作的能力,在我看来是非常简单的事情:我画了6个图形,其中3个圆形、3个三角形。我要求他把三角形涂成红色,把圆形涂成蓝色。当我布置完任务后,我问他“妈妈说什么了?”他说“所有的都得涂上颜色”,我又问“还有呢?”他便回答“没有了”。这种对话反复持续了很多回,但依旧没有达到我的要求。我将问题反馈给老师,她竟惊呼“太难了!”我很奇怪,这种简单的事情,能有多难?!老师向我解释:“我们大人会觉得这件事情很简单,但是对于孩子来说里面有3个任务:认图形、个数、涂上不同的颜色,而且还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这对于他来说真的太难了,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于是我按照老师的要求,将任务分解成几个小步骤。刚开始的时候,他每画一个形状,都要休息一下,把笔帽合上玩一会儿,然后才会接着画下一个,这样其实很浪费时间。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今早我发现,他可以把3个一样的形状都涂完后再把笔帽合上了。这就是一个进步,他会主动思考如何才能高效率地完成任务,专注力也在提高。
凡凡从小就是个惹人爱的孩子,最近他也越来越懂事、越来越会关心身边的人了。
有一次我假装哭,他对我说“妈妈你别哭了,行不行?妈妈你怎么了?你好点了吗?”他的语用能力较弱,不像普通的孩子那样,会一直哄我们,他只会重复地说这几句话。当他发现自己哄不好,他就会变得很着急,开始背动画片里的桥段。他会把他觉得有意思的、好玩的情节都告诉我。后来我问他,“妈妈哭了你担心吗?”他说不担心,我接着问“那你为什么哄我呢?”他就不理我了。其实孤独症孩子的同理心相对欠缺一些,但是他们表现出来的行为又能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他是真的在关心我们,只是他表达不出来而已。刚开始干预的那段时间,我经常会做一个梦:我们家 ,把楼梯全都砸了,然后我整个晚上都在做梦找楼梯,但是我找不到楼梯,更回不去家——那种没有出路的感觉,我一直记在心里。但是凡凡这段时间飞跃的进步让我十分欣慰,我觉得只要我能够坚持,希望永远都会有。我会一直坚持专业干预到机构不再收他。在那之后,我会选择自学知识,进行持续的家庭干预。
我和孩子,都在很努力地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