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劝退到成功潜伏幼儿园,我的语言和社交独家干预技巧
从11月16日开始,我们会开放4节公益微课——《儿童康复路上必不可缺的4个角色,他们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今天是微课第一讲《成功潜伏幼儿园,我的语言和社交独家干预技巧》,错过群内直播或是时间不充足的家长别担心,我们这就为您送上文字精华版~
这是一位通过自学而坚持了四年家庭干预的学霸妈妈,孩子从只有功能性语言到能流畅沟通、从因触觉敏感而拒绝淋浴到独立洗澡、从不听指令到拥有良好的规则意识、从对他人无关注到成功在校融合,靠的是她的努力,更是对孩子的了解——
口述|标标妈妈
整理|嗨脑仁
他第一次发现有异常是在第一个幼儿园小班。
那会儿他刚入幼儿园,几乎哭了20天,好不容易不哭了,结果大病一场。十一回到幼儿园后,老师开始约我谈话,说他完全坐不住、起来乱跑、喊他不回应、不听指令、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等。
我当时并没当回事,只觉得这个幼儿园的老师不友好。当老师的表哥表嫂也建议我,换一个蒙台梭利式的幼儿园,因为包容性会更好。
我印象很深,我们找了很多家幼儿园,其中一名园长跟我说:“不好意思,您的孩子我们园收不了。”我一下就懵了,问她为什么呢?那个园长也很好心,跟我解释了很多,其实说的什么内容,我当时都没有听进去,心中只有一个想法“完蛋了,我孩子可能真的有问题了,还是个大问题”。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带着孩子去了儿童医院,医生的评估结果是“发育迟缓”,虽然现在孩子很小还无法确诊,但是症状很像阿斯伯格,叫我们回家多陪孩子,叮嘱半年后复查,并给我推荐了一本书《阿斯伯格综合症指南》,而这也是我孤独症学习生涯的第一本书。
第一步:
改变带养方式,培养自理能力
首先就是要做好家庭内部的协同,把事事替孩子包办的习惯改掉:我要他生活自理,我全部要他自己做。那时的标标,吃饭,上厕所已经自己会了,我们就开始教他脱衣服、穿衣服、穿袜子、穿鞋子。
我特别提一下带他独立洗澡的过程。
标标应该属于触觉敏感的孩子,他特别害怕淋浴头里的水淋到他身上的感觉,所以一直以来都是坐澡盆里让我们给他洗。既然决定要练习自理,坐澡盆子肯定就不行了,我们就拉他进浴室,直接给他开淋浴。
这个过程中,标标从哭的撕心裂肺到小声抽泣,再到不哭,花了整整两个礼拜。奶奶有好多次都忍不住要冲进去把标标救出来,都被我们拦下来了。等他不怕淋浴以后,我们便开始教他洗澡的步骤。
第二步:
训练孩子的规则意识
在第一家幼儿园的时候,我明显感觉到老师已经放弃孩子了,每次约谈的字里行间都是想劝退我们。所以这次,我们特意挑选了一家注重孩子身心健康的幼儿园。
但我深深懂得,光凭换幼儿园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所以我在家中开始着手于规则意识的培养。
孩子的行为问题、情绪问题,将是孩子融入集体环境的拦路虎,我们必须要克服它。适当的狠心,是必不可少的。
比如,我们家在马路边,打开门就是马路,所以我们规定出门一定要牵手。如果没有牵手,我们就会立刻折返回家,不出去玩了。刚开始孩子还是会不牵手直接跑,我们就会把他追回来,立刻回家。这时孩子会大哭,我们千万不要理会他。几次以后,他就学会主动牵手了。
当然,孩子毕竟还是孩子,他不可能做到令行禁止,所以我们会给他一个缓冲期,在训练初期给他一个倒计时;如果他没做好或故意哭闹时,我们会采用罚坐的方式进行惩罚(他本身耐性不足),次数多了,安坐也练习好了。
慢慢地,标标在第一个幼儿园里那么多行为问题,后来都没有了。
疫情期间,孩子不管是学业还是行为问题,始终教不好,所以疫情好转后,我又带他去了一次医院。这次,医生直接给出了“孤独症谱系障碍”的诊断。
给出诊断的当下我就懵了——不是发育迟缓吗?怎么就变孤独症了?!我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当中。
我反思自己到底怎么做妈妈的?为什么可以忽视他那么多的与众不同,而选择做一只“鸵鸟”?为什么不听当时医生的话,半年带他复查?如果复查结果不一样,我可以选择早做干预。如果我早做干预,孩子可能比现在更好……
我就这么伤心难过了两天,便决心要振作起来,因为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我无法改变,那我就做好现在,抓紧时间。下面说下我干预成效较好的两个方面。
Part 1 : 语言提升
一直到4岁半,孩子一直是功能性语言,完全不懂得如何与人沟通交流。我可以肯定,他能听懂我们说的话,但就是不愿意开口交流。
于是我开始反思,是不是我们的沟通方式不对?翻阅过很多书本后,终于找到了几个对他有效的方法。
1、读绘本,要“夸张”
我以前都是照着绘本读,标标不感兴趣的话就会跑开。后来,我会将绘本情节用夸张的动作和表情演出来,以吸引他的注意力,并且不停地跟他互动。
另外,在绘本的挑选上我也下了不少功夫:从他感兴趣的元素入手,例如恐龙、汽车等,或者让他自己去书店挑。现在越来越喜欢我给他念绘本,也因此学会了不少汉字。
2、分享式聊天
例如,如果我想知道他在幼儿园的事:我就不问孩子说你中午吃什么了,我换成我自己的经历,加一些夸张的表情和动作。如果孩子愿意跟你继续聊,他会跟随你回忆;如果不感兴趣,也不要强求,停止并寻找下一个话题。
记住,我们不要单纯靠提问引导孩子开口说话,因为只有聊天,孩子才有和你聊下去的意愿。
现在,他的语言有了突飞猛进般的发展,这个方法强烈推荐给大家试试。
社交,是孩子目前主要面对的问题。我主要从一下三方面做引导:
1、心智解读
我带他和妹妹去超市,规定一人只能买一袋零食,我就会让他猜“妹妹会想要买什么”,他会通过思考得出结论:妹妹平时喜欢什么、妈妈会允许买什么?往往只要他猜对,妹妹就会露出“哥哥好厉害”的表情,他很受用。
2、识别表情、认识情绪
让他看看绘本里的人物是什么表情、表情背后是什么心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我们应该怎么做。有时和他聊天,我也会定格自己的表情,以身示范。
3、事情的多面性
爸爸回来晚了,我会问他,“爸爸为什么还没回?”他会说“堵车”,然后我再追问各种其他的可能性“还可能因为什么呢?”
另外,孩子训练的前期都是我们引导他想方法,但是真的到了社会环境里,一定会遇到很多不同的突发状况,我们都需要帮他学会应对各种可能性。
1、放下自己的愧疚心
标标还有个妹妹,现在是3岁多,和标标相差2岁10个月。
标标第一次确诊时,妹妹当时才4个多月,因为哥哥的情况特殊,我对于妹妹的关注可能并没有哥哥的多。但是妹妹出奇的懂事,这也更让我心疼。
我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陪哥哥,忽略了妹妹。妹妹一直和奶奶睡,我记得前段时间,有一天晚上我陪妹妹玩,跟她说,妈妈去洗澡,洗完再回来陪你。她说:“妈妈你洗完澡,就会去陪哥哥睡觉了,不会来了。”
我女儿这句话,打的我心口生疼生疼的,我开始自责、愧疚,我那么偏心吗?我对女儿的付出那么少吗?于是我跟她保证,说“洗完一定回”,洗完后我回去陪她,她欢呼说:“妈妈你来了!你真的来了哟!”她的开心,刺的我眼泪都差点掉下来。
这个愧疚的心情,一直扎在我心里,越来越严重,一度到了想找心理医生的地步。
其实我自己是一个行动派的人,有事就想办法解决,一直闷闷不乐,不是我的风格。我就决定不能继续愧疚了,对孩子、对我自己都不好,于是我每次桌面教学的时候,都会让妹妹加入进来。
慢慢地,我发现,妹妹越来越爱笑了,哥哥也由此学会了等待、轮流、合作、社交,而我,也把自己愧疚的心给治愈了。
2、家长一定要多学习、多看书
我现在回想起来,在标标3岁到5岁间,我做的可能不够多,但一定是正确的:规则意识、自理能力的培养,真的是越早越好。
另外, 这一路走来,我不停的摸索,看书、上网课、和有经验的家长聊天,都让我获益不少,找到一些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孩子的进步就会是惊人的。
家长们就是要不停的学习,总结一些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孩子就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