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原则不可过于理想化!
管理法则
管理的法则有一个理想的程度,不能太理想化了,否则实施上有困难。
我要求事无大小,都要向我报告,我并没有要求事先都要报告,那是太理想化了。可是你事后向我报告也可以,还一种方法叫做边做边报告,你也可以做得到。你一边做,一边叫人告诉我一声,我有什么意见,我还来得及。
如果一个人拖很久,你一定要等到完结以后,才跟我报告,那你存的什么心?谈了这个之后,他就一句话都没有了。问话的人是要有高度技巧的,你抓不到痒处的话,你就得不到要领,他也不会服你。你平时不出手,一出手就命中要害,你不问则已,一问就问到要点,他就怕你了,他就不敢骗你了,他就服服帖帖。
管理原则很可能是彼此矛盾的,管理书上写的是指挥要统一,一个人不能有两个顶头上司。但是我们又告诉你,要尊重专业,那你怎么尊重专业?你的顶头上司真的是专业的吗?不一定的。
那你到底听谁的,是听营长的,还是听参谋的,你到底听谁的?参谋是有专业的,但是营长是有发号施令的权利的,指挥系统是属于他的。我们怎么样把这些矛盾事先化解掉,这是管理者最大的责任。
一般人都是用应该怎么样,应该不应该是非常理想化的东西,应该谁都知道,但是实际上有限制、有困难,谁都做不到。你怎么办?我想这些只是我们粗浅想到的东西,实际上还有很多要更深入去了解的。
管理的原则要有团队共识
我们人一定要有相当程度的理想,否则不可能进步。可是当你有理想的时候,你一定要落实,它才会有好的效果。所以实际上也是两面要兼顾,一个完全务实一切,按照实际状况的人,基本上要进步很困难。
把调子提的太高,完全只看到未来,而没有脚踏实地的话,那也是很容易变成空谈,人家没有办法配合。
作为一个管理者,你自己的管理原则到底是什么,你应该要跟你的干部多次的交谈,建立共识,这个叫做团队的共识,这是非常重要的。
人为主体,乐在工作
管理科学在19世纪的末年从美国开发出来,当时的知识跟现在比起来还是相当有限的。所以刚开始的时候,人很容易变成一种手段、一种工具。
但是我们是建议各位,人永远是主体,人活着就是目的,不管他有没有贡献。我们不能说谁有贡献,谁没有贡献,那是站在人的立场来看的。
如果每一个人都很勤劳工作好不好?基本上也是不好的,那这么漂亮的山水就没有人去玩了。人要各式各样的,各取所需,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目标,有不同的理想,不能勉强,我们组织是要求有志同道合的少数人就够了。
基本上就是人有差异性,你才有你自己不同的道路,路是每一个人自己走的,不要大家都挤到同一条路上去,这不是老天的意思。
人不是手段、不是工具,人本身就是主体。当然了,西方的管理学也觉悟到这一点,所以他们就有行为学派,把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天文学,统统都弄到管理里面来,使管理这门学问越来越扩大。他们认为管理要重视人际关系,只有人际关系很和谐、很协调的单位、组织,大家才会乐在工作。
我们要乐在工作,因为我们一天在家的时间,除了睡觉以外几乎很短,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工作的职场当中。如果工作的时候很苦闷、很紧张、很忙碌,受不了的话,那人生有什么意义?没有意义了。
中华民族是最悠闲的民族,这个优点不要把它整个丢掉。我们是很悠闲的,悠哉、悠哉,我们快快乐乐、轻轻松松的过日子,这不是坏事,只要不耽误我们的生存发展,悠闲一点有什么了不起的,那么紧张干什么?
美国式管理是很紧张的,日本式管理是很忙碌的,而这两种恰巧都是我们不太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