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清官孟尝曾为寡妇自砸“金饭碗”

弄了个大笑话,把“邯郸学步”弄到西施身上了。我写东西有时太过相信记忆,懒得翻书或度娘。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同样尽信脑不可无脑。特此说明,谨表歉意。删掉重发,以下正文:

中国成语里,有两个与地名相连,而且是人们特别熟悉的,一个是“邯郸学步”,另一个就是“合浦珠还”。两个成语一贬一褒,前面一个是庄子“瞎编”的,怎么可能有人学走路学不成,最后要爬着走的呢?除非他摔断了腿。后面一个实有其事,但知道的人不太多,尽管从古到今大家对清官的渴望都很强烈。

孟尝不是《史记》里那个战国时代“食客三千”的孟尝君。我还真听过有人闹过这样的笑话。这位是东汉人,曾经在合浦郡做太守。《后汉书·孟尝》记载,合浦盛产珍珠(“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他的前任贪婪无度,命人采贝取珠,无休无止,搞得那些珍珠都跑到跟交趾(越南)交界的地方去了(“先时宰守并多贪秽,诡人采求,不知纪极,珠遂渐徙于交址郡界”)。

珍珠是合浦当时的支柱产业,书上说“常通商贩,贸籴粮食”,在农业社会一种经常用来交换粮食的东西,地位有多重要可想而知。所以珍珠业一衰落,经济就萧条,路上人都没有几个,老百姓家无长物,路边还有饿死的(“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贫者饿死于道”)。

面对这样一个烂摊子,孟尝“革除旧弊,求民病利”,他所除的旧弊应该主要就是前任种种“诡人采求”的做法,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到一年,奇迹发生了:那些原来不见了的珍珠又回来了,老百姓重新有了生计,市道繁荣,安居乐业,大家都将孟尝奉为神明(“曾未逾岁,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商货流通,称为神明”)。

这就是著名的“合浦珠还”的故事,它并不是神话,“去珠复还”应该是实有其事。那时候的野生珍珠资源远非今日可比。人类活动对大自然的影响你难以想象,如果我告诉你1976年北海还曾经大规模围捕过现在已踪迹全无的“美人鱼”,你大概不敢相信。想想那可是两千年前呀!人口稀少,又没有什么先进生产力,采珠就靠着在腰里缚一根绳子,拴一块石头,沉进海里人工摸索,连露出水面保持较长呼吸的塑料管也没有。但毕竟采得多了,生不及取,所以珍珠就见不到了。禁采之后,珍珠一段时间休养生息,又慢慢繁衍起来。

合浦为纪念孟尝而建的海角亭(北宋始建清代迁址)

中国人讲“天人感应”,把旱涝、地震、蝗灾等种种自然灾害归咎于政有所失。珍珠重新现身,自然是善政感于天,它们为德政所召回。其实古代的科学家也明白真相。明代写《天工开物》的宋应星就说过,珍珠生长有一定数量,太过频繁采集,难以为继,停采之后,贝蚌又能安身繁衍孕育珍珠,“所谓珠徙珠还,非真有清官感召也”。但这一点也无损孟尝风采。相反,老百姓将一个好官的善政与天地异象联系在一起,足见在其心目中地位的崇高,这叫“天地之间有杆秤”

除了“珠还合浦”,孟尝还做过另一件“感天动地”的事。孟尝是浙江会稽、也就是鲁迅的家乡绍兴上虞人。上虞有个寡妇非常孝顺,侍候婆婆到去世,却被小姑诬告婆婆是她厌烦服侍而投毒杀死的。郡守是个“白眼瞎”,也不细察,草草就结案定罪。

孟尝当时在会稽衙门当公务员,书上说他“仕郡为户曹史”,户曹史负责户籍、劳役、婚姻等杂务,一个“仕”字,说明他不是差役皂隶之类“临时工”,大概是个“民政科员”,不知道当没当上科长。“民政科员”对这种姑嫂勃豀的事自然有消息源。他知道寡妇是被冤枉的,跑去跟太守说。这种“越级反映”自然不会有用,要是听了你的,那套“列讼县庭”的国家机器还有个屁用。这件事也说明,从古到今,平反冤假错案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看到太守不理睬,孟尝在衙门口大哭了一场,居然以自己有病辞职不干了。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那是为自己过逍遥日子。汉代公务员的薪水并不低,户曹史应属于“百石”一级,每月发谷16斛,发钱800铢。十升一斗,十斗一斛(石),一石四钧,一钧30斤,也就是说,每月有1920斤粮食,足以衣食无忧。

为了一起与己无关的冤案——我说“与己无关”可是有据的,汉代设九卿十三曹,他只是隶属于“户曹”的工作人员,而不是管违法犯罪断案决狱的“决曹”,却不惜砸掉自己的饭碗,而且是一只不折不扣的金饭碗,孟尝真是“很傻很天真”。现在“情商”流行,都教人懂得看风使舵,分清利害得失,从古到今,“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从来就不缺。好在还有孟尝这样“不解事”的人,让我们在恶浊的官场中看到人性和道义之光。

那个寡妇含冤而死。老天爷看不过眼,上虞连续大旱了两年,不管怎么祈祷也没有用。直到来了一位叫殷丹的新太守,孟尝找到他诉说冤情,殷丹将诬告的小姑治罪,为冤死的寡妇举行了祭祀仪式。老天爷豪雨骤降,当年庄稼就获得丰收(“丹从之,即刑讼女而祭妇墓,天应澍雨,谷稼以登”)

这是孟尝到合浦当太守以前的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他在合浦之所以能“革除旧弊,求其病利”,做出“合浦珠还”的政绩,并不是偶然的。《后汉书》说孟尝“先三世为郡吏,伏节死难”,几代人都是正义感爆棚的耿介之士,他从小受到家风熏陶(“少修操行”)。汉代没有科举,选人用人的“组织路线”就两条标准,第一条是“孝”,第二条是“廉”,所以当时实行的制度叫“举孝廉”。孟尝“举孝廉”后,先当了徐地的县长,后来提拔到合浦郡当太守。

王勃《滕王阁序》: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

中国历史很长,虽然史乘繁富,但历史又很悭吝,一个人能青史留名极为不易。不说历代朝廷史官修的正史,你翻翻各地的县志,人物一般上志的,大都是那些孝子烈妇,还有吟诗作赋的文人雅士,职官绝大多数都是有名无事,唯一记事的“廉某也,贪某也,克尽心于民事某也”。

古人说“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孟尝立德立功,所以《后汉书》留下了罕见的多达700多的文字,详实而生动地记录了这位古代清官的感人事迹:他因为身体不好,给皇帝写信,获得同意回家休养。衙门里的官吏和平头百姓,也就是现在说的“干部群众”,纷纷爬上他的车子不让他走,他只好乘坐乡民的船连夜离开(“吏民攀车请之。尝既不得进,乃载乡民船夜遁去”)。回老家后找了一个偏僻地方种东西自给自足。附近的人敬佩他,有100多户搬来一起住(“隐处穷泽,身自耕佣。邻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个人因为德行高尚,能像磁铁一样,吸引这么多人像孟母择邻一样聚居一起,古往今来,能有几个?那时候既没有报纸广播,更没有网络,官员给皇上表功可以,但要想在社会上有个好名声,没办法叫人弄一条稿子上电视新闻或哪家报纸的头条,更不可能策划个“网红直播”。孟尝的美名令誉,靠的是街谈巷议,真的是“千碑万碑不如口碑”。历史的舞台有各种角色,不管处在怎样的朝代,像孟尝这样的官员所行的都是为官的“大道”,是历朝历代升斗小民“苟存性命于乱世”的希望所在。

但历史总是有缺憾的。这样一个百姓拥戴的清官循吏称病避世,对国家来说是一种损失,也不利于擢拔人才。所以孟尝回家后,同郡的杨乔连续八次给汉桓帝写信。八次呀,各位看官!他把道理说得再明白不过了:孟尝这样“安仁弘义,耽乐道德,清行出俗”的人,有着“移风改政,去珠复还,饥民蒙活”的政绩,在“南海多珍,财产易积,掌握之内”的情况下,毫无贪念,“单身谢病,躬耕垄次”,真的不应“沉沦草莽,弃于沟渠”。

杨乔不停地写信,皇帝根本没心思理睬他。“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汉桓帝刘志正深陷在宦官与外戚豪族的恶斗中。这位皇帝既好佛道又好女色,荒淫无度,创下史上宫女最多(达五六千人)的记录。杨乔八次上书,得到的结果却是“尝竟不见用,年七十,卒于家”。人生七十古来稀,在平均寿命据说只有30多岁的汉代,这足以称得上是“遐龄鹤寿”了,也许是上天对他的回报和眷顾吧。

绍兴市上虞区孟尝村的孟尝祠(网图)

我去过绍兴,可惜没能到上虞。一位去过的领导说,那里到处是“孟尝故里”的标识。我很遗憾在留下“合浦珠还”善政的地方,迄今仍没有一尊他的雕塑。这个称得上历史上“第一清官”的合浦郡守,完全够得上这一资格。想象一下,一尊名为“孟尝高洁合浦珠还”的雕塑,孟尝长身伫立,纵目媚浦珠乡,上头镌刻着《后汉书·孟尝》的记述,它与时代合拍,与民意相契,既有弘扬文化之效,又用倡导廉政之用,更有激励民气之功,让人们在凝望和瞻礼中,沐浴这穿越千年的廉明善政历史之光。

也许,我们对已往的历史还是少一些认知;同时应对当下,也就是未来的历史多一些思考。

(0)

相关推荐

  • 富贵华丽的宝石皇后——珍珠

    珍珠是女性的宝石,珍珠的美是这样的与从不同,珍珠不光彩又是这样的华丽高贵.有人甚至这样说:"连珍珠也没有的女人,不算是真正的女人."这句有点极端的话也可作为珍珠这个"宝石 ...

  • 第九十四回 冯谖弹铗客孟尝 齐王纠兵伐桀宋

    话说孟尝君自秦逃归,道经于赵,平原君赵胜出迎于三十里外,极其恭敬.赵人素闻人传说孟尝之名,未见其貌,至是争出观之,孟尝君身材短小,不逾中人,观者或笑曰:"始吾慕孟尝君,以为天人,必魁然有异, ...

  • 人物传记-后汉书·孟尝传

    孟尝字伯周,会稽上虞人也.少修操行,仕郡为户曹史.上虞有寡妇至孝,养姑,姑年老寿终,夫娣先怀嫌忌,乃诬厌苦供养,加鸠其母,列讼县庭,郡不加寻察,遂结竟其罪,尝先知枉状,备言之于太守,太守不为理.尝哀泣 ...

  • 一部通天家谱沿用千年不乱,见证了孔孟颜曾,为什么是一家的故事

    成长新视点 发布时间:2020-11-3018:19文化达人 文/@成长新视点 孔子,是中国儒家学说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至圣先师",意思是最高.最尊.最前辈的老师.孔子,在中国历 ...

  • 于魁智京剧《冯谖客孟尝》选段

    于魁智京剧《冯谖客孟尝》选段

  • 文徵明83岁写下的千古神作,曾卖出800...

    在整个书法史上能够得享遐龄的书法大家有许多,比如欧阳询.虞世南.柳公权这些人,短寿的人也很多,比如"二王",比如孙过庭.王宠等人. 很多人说写书法可以"长寿", ...

  • 战国系列95:孟尝失意 门客散尽

    点击上方收听音频 上一次咱们讲到,函谷关一战,齐魏韩三国联军是大败秦国.战败的秦国归还了当初侵占魏国的河东之地以及韩国的武遂和河外之地,可唯独齐国是一无所获. 当然,要说这齐国啥也没得到那是不恰当的. ...

  • 战国系列94:孟尝联军破秦关

    点击上方收听音频 在上一期咱们讲到,孟尝君在他的两个"鸡鸣狗盗"的门客帮助之下,成功地从咸阳跑了出来.要说这秦昭王啊,也是够不地道的,这两次邀请人家来家里作客,而两次都想把人家给杀 ...

  • 战国系列93:无名门客解危局 孟尝逃离函谷关

    点击上方收听音频 在上一期咱们讲到,秦昭王把秦国的相印交给了孟尝君,可是没过多久,秦昭王后悔了.毕竟像孟尝君这样的人物,那不是谁都能驾驭得了的.这考虑到孟尝君在齐国的影响力,秦昭王开始动了杀心. 当孟 ...

  • 南宋名将孟珙曾在鄂州等地区进行大规模的屯田

    京西.湖北两路在境内兵民合,从事农业耕作的措施,在绍兴初已在实行了.江.淮地区的屯田,在南宋高宗绍兴六年(1136 年),"张魏公以都督出行边,乃奏改江.淮屯田为营田,凡官田若逃田并行拘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