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存放越陈越好吗?
进入寒冬,不少市民开始注重养生保健,前往各大中药店,购买中药材进补。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秋冬进补以补气补血为主,像黄芪、党参、当归、阿胶这些中药材的销量都十分可观。过去中药材大都没有生产日期、保质期和有效期,所以有些中药材能保存数年之久。尽管中药材并没有相关保质期规定,但并不能说明中药材就可以无限期地保存。有些人认为中药材越陈越好,甚至盲目收藏,这是一种误区。河南国医医学研究院整理
目前,中医药界比较普遍的看法是,中草药在保质期内,且采用了适当的保存方法,才能真正“保质”。一旦中草药质量下降,药效降低,起不到治病救人的作用,自然无法“保值增值”,收藏也毫无价值。
曾有一首《六陈歌》曰:“枳壳陈皮半夏齐,麻黄狼毒及茱萸,六般之药宜陈久,入药方知奏效奇。”这首歌诀是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逐步总结出来的。
最早是南北朝中药学家陶弘景提出陈皮、半夏宜陈久用之。陈皮又称橘皮,气味强烈,有刺激性,服用时有可能出现毒性不良反应,经过一段时间的贮藏和炮制,所含挥发油含量大为减少,里面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会相对增加,这时陈皮的药用价值才能体现出来,一些毒性不良反应会减轻或消失,故只有收藏了3年以上的橘皮才能称为陈皮,入药以陈久者为良,元代著名医学家王好古云:“橘皮以色红日久者为佳,故曰红皮、陈皮。”
半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的功效,生用能消除疖肿,其毒性更强,易对消化道黏膜产生刺激作用,经过长时间放置后,其燥烈之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弱,毒性反应也会降低,这样不易出现副作用。
中药的治疗作用,主要在气和味,六陈药之气均很强烈,有刺激性,服用时容易产生副作用。为了避免发生这种副作用,故必须将上述六种药放置一段时间,让药气逐渐挥发,使之副作用降至最低。
一般认为,草本药物(如麻黄、蒲公英、紫花地丁)一旦制成了饮片,药效就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减退,其保质期不应超过2年;木本药物(如黄柏、桂枝、檀香)的保质期可以长至4年。现研究发现,一些药材的储存时间长了,虽然外观上没有变质现象,但疗效却会明显降低,例如薄荷、藿香、紫苏等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储存过久后香气散发,从而疗效降低;人参存放1年以上,其有效成分丢失20%~30%;大黄存放5年以上,其中有效成分蒽醌类化合物就会全部失效。由此可见,中药是有保质期的,并非越陈越好。
有些中药,如芦根、白茅根、生地、石斛、青果、麦冬、沙参等,鲜者较陈久者之效果为佳,这些鲜药味甘而气不浓烈,没有刺激性,加之含有较多的汁液,故多鲜用于清热、滋阴、生津。
综上不难看出,有些中药宜于储存一段时间再入药,效果更佳,副作用更小,但也不能无限期保存;而有的中药不宜久存,也有保质期或保存期,甚至鲜用更好。临床应根据药性辨证施药,以取得更加疗效。
那么,有没有放得时间越长,药效反而越好的中草药呢?答案是肯定的。中药有“六陈”之说,指的便是陈皮、半夏、枳壳、麻黄、狼毒、吴茱萸,这六种药材陈放使用效果更好。
除了六陈,多数中药都需要妥善保存,才能延长其保质期。例如红花、冬虫夏草等易变色、虫蛀、发霉的药材,可用陶瓷罐子装好,外面填一层石灰,埋在地下。阿胶、龟板胶、鹿角胶、人参等药材也可以使用埋藏贮存法,但需将石灰换成谷糠或麦糠。麝香、番红花等有挥发性成分并具有特殊气味、又极怕串味的药,密封起来以后再放到冰箱里冷藏,就不会散味了。而且这样保存还可以起到防虫的作用,对于像鹿茸等容易虫蛀的药,可以将少量当年的花椒跟它放在一起,这种方法很管用。
由于国家目前就有关中药有效期问题没有明确规定,所以一般医院、药店销售的中草药都没有标注保质期。但医疗机构在进货时,每一批次的中草药都要求有标签,按规定上面必须标包装日期、产地等相关信息。因此,我们提醒消费者最好到正规医院和大药房选购中草药,因为它们的药材会受到监管部门的严格把关,而且药品流通速率相对较高,一般不会造成药材的积压,故中药材相对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