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学生问|我要不要去争取一朵小红花?
1
一个学生匿名问我:老师,你说人是不是应该争取荣誉?
他为此而苦恼。
很多学生问过这个问题,在大学里,应不应该主动去争取荣誉。
怎么回答呢?
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小红花情结。
从小就有了。
不知道是谁第一个想起来要用小红花来调动积极性,在我看来真是非常有创意的想法,千百年来,人类被小红花的光环吸引,努力向上再向上,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吧。(我臆测的)
2
幼儿园就开始有小红花了,表现好的小朋友可以得到一朵小红花或者是一颗小星星,但是表现不好的小朋友就没有,于是,每个小朋友都在为那朵小红花而努力着,比如我小小的女儿就经常为没有得到老师的表扬而难过。
进入小学,开始了为成绩而努力的艰难旅程,大小考试的排名,挂在墙上,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位置,成绩好的孩子会得到奖状还有一些小奖品,成绩不好的孩子就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听老师耳提面命地批评。
我读小学的时候,还有老师会体罚孩子,成绩排名成了孩子们的噩梦,小红花也成了每个孩子向往的东西,因为那意味着老师的表扬,全班同学的目光,家长的笑容等。
3
一直就这样,盼着小红花,盼着别人的认可,盼望来自他人的肯定,在他人的目光下长大。
他人的目光成了地狱。
于是,累了,我们会在偶尔的时候问自己,这样努力地争取到底值得吗?
特别是到了大学,更觉得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认可去付出时间,付出努力,付出热情,付出精力实在有些辛苦,特别是要面对来自同学或嫉妒或鄙视或不以为然的目光,更觉得没有价值,于是,我们就会怀疑,为什么呢?
算了吧,不要了吧。
4
于是,再有一些荣誉的时候,你会说:算了吧,我还是不要了吧。
当荣誉真的没有落到自己的头上,便装作不以为然说:你看,我根本就不稀罕。
是真的不稀罕吗?
如果你真的不稀罕,我会非常佩服甚至敬佩,因为你已经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已经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了。
但我之前不是,一直到三十五岁,我还依然在乎小红花,得不到也不难过,但是如果给我,我会非常高兴。
5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理论,这个理论便是马斯洛需求理论。
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要。
那么按照这个理论,小红花在一定程度上便代表着人类的尊重需求,每个人在满足必要的生理安全需要之后,就会希望得到尊重,希望自己的能力和成就得到别人的认可,小红花便是一种来自权威(家长、学校、单位、社会)的认可与尊重。
这种认可是别的东西不能取代的,在一个人没有强大的自信建立起自己内心的自尊时,适当的外部尊重与认可必不可少,所以这也是荣誉的意义了,也是小红花效应了(好吧,这是我自己创的效应)。
假如,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和不损害别人利益的前提下,得到自己应该得到的荣誉,没有应该不应该,不过是你的需要罢了。
文/陌上花开 编辑/且徐行
陌上花开
在喧嚣的世界
写下安静的文字
微信号:didaais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