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36计】甘溪滩镇马溪村:种药哺农 托起百姓致富梦 2024-08-06 10:46:41 种药哺农 托起百姓致富梦 ——甘溪滩镇马溪村产业扶贫模式 甘溪滩镇马溪村位于澧县偏僻的西北边陲,交通不便,产业基础薄弱。全村总面积13.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70亩,人口2588人。其中:贫困户112户356人、低保户64人、五保户15人。由于没建立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农业产业,70%以上青壮年村民怀揣致富梦外出务工,当地农业生产一度处于半荒废状态。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大乡村振兴、产业扶贫政策支持力度,农村面貌日新月异。以游丛柏为首的马溪村在外闯荡成功人士面对家乡贫穷落后的经济面貌,怀揣浓厚的家乡情结,寻思如何报答这片热土的养育之情。在村支两委大力支持和驻村扶贫工作队的指导下,从本地土壤质地、生态环境等实际条件出发,成立了澧县海福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把中药材产业作为推动马溪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 因地制宜 制定产业发展规划 马溪村人多地少,四周青山环绕,山地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具备把绿水青山、金山银山融为一体的潜在优势。长期以来,由于缺乏资金投入,村民守着金山银山过着苦日子。合作社聘请省农科院、省农大专家来马溪村实地调研后,编制了《澧县马踏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项目总体规划》,完成了相关机构注册登记及对外宣传阵地建设。根据规划,澧县马踏溪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园区占地5000亩,总投资6000万元。马溪村建立了四个专业生产基地(中药材、青蛙、石蛙、优质水果)、两个初加工厂(天然食品、中药材)、一个营销服务中心,按照“公司+合作社+种植大户+加工厂+营销服务中心”的全产业链模式进行运作。在产品设计上,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马溪实际,既要经济效益又要防控风险的原则进行产业定位。在保护与提升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坚持“品种多元化、采收多年生、产品多用途(药食同源)”,使村里的耕地、林地得到合理利用。去年,该项目纳入省重点产业扶贫项目,通过实施土地有偿流转、固定分红、劳务报酬等方式,惠及全村所有贫困户,为马溪村顺利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至目前,合作社在甘溪镇马溪村建立了中药材示范种植基地1200亩(采取枳壳套种玉竹、石菖蒲、麦冬的模式,套种占比90%以上),为湖南湘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挂牌1号生产基地。其中,种植石菖蒲500亩,种植玉竹300亩,种植葛根200亩,种植枳壳1000亩,山麦冬、黄精等200亩。初步估算,两年后,扣除生产成本,枳壳亩纯收入可达0.25元、石菖蒲1.5万元、玉竹1万元、葛根0.25万元。基地纯收入可达1350万元。 脚踏实地 稳步推进产业发展 根据“土地流转整村推进,产业发展全民参与,产业收益全民共享”的产业扶贫发展指导思想,合作社坚持种植业与养殖业相结合、销售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推动“三产”协调发展。一是完成了第一期1200亩土地的流转、整理及附属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生产基地建设。1200亩枳壳、石菖蒲等中药材种植基地,年产150吨青蛙、年产50吨石蛙的养殖基地,年产葛粉及其副产品1000吨的绿色生态食品基地均已建成并投产。海福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根据现有的生态条件,抱定“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的宗旨,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目标,投资建中药材示范种植示范基地500亩,项目规划总投资600万元,2020年全面投产后,预计可年产“马踏溪”品牌中药材2400吨以上,产值1420万元以上。接待乡村游客1万人次以上。 精心谋划 实施产业精准扶贫 基地建成投产,给马溪村落后的经济面貌带动了明显的变化。贫困户不仅获得了土地流转的收入,还获得了务工收入以及利益孵化的综合性收入,激发了贫困户内生动力。合作社与澧县中医院、甘溪滩镇政府及站所的结对帮扶责任人来到马溪村,与贫困户深入交流沟通,了解家庭情况,核对家庭收入,逐一解读贫困户所享受的政策。对已脱贫的贫困户,鼓励其继续发展生产,加强联系;对尚未脱贫的,具体分析家庭困难,针对性提出发展建议,对接扶贫优惠政策。在产业扶贫过程中,通过“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让这些贫困户都参与中药材产业扶贫中来,解决了“谁来带”的问题。同时,合作社按每年支付土地流转费53万元及产业发展固定分红比率9.5万元(5年内将给贫困户分红47.5万元)。此外,通过优先贫困户参与务工,共吸引包括贫困人口在内的150多名村民到园区务工,今年1-6月已兑付劳务报酬190多万元。其中:付给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共有73、14万元。如:皮明雄1.195万元、向绪政1.147万元、皮业学0.60万元。劳务报酬让贫困户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按比例分红、土地流转、务工等解决“怎么带”的问题,确保贫困户有得赚、村集体有收入,稳定脱贫有保障。小荷才露尖尖角。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每年可为村民创造效益2700万元以上,全村人均增收1万元以上。◆(联系人:游丛柏 电话:13607365053)主编/易宗明| 编辑/刘 超 赞 (0) 相关推荐 忻州:发展特色草莓 助力精准扶贫 一颗小草莓,满满幸福红.忻州市忻府区兰村乡张野村通过发展草莓种植产业,盘活壮大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用产业振兴描绘聚力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大美蓝图,一条草莓产业振兴之路在兰村乡徐徐铺开. 进入 ... [首藏作品](5315)搭起大棚种蔬果,他帮困难村变样板村 推广蔬菜新品种10个.新技术5项,解决种植难题100多个搭起大棚种蔬果,他帮困难村变样板村梁文燊 胡映芝 本报记者 刘 昊扶贫先锋初冬的暖阳洒满田间,在广西北海市银海区产业扶贫生产基地的蔬菜大棚里,紫 ... 扬子江药业研制扶贫良方 2014年, 扬子江药业率先迈出精准扶贫的大步.扬子江药业立足资源禀赋,发展特色扶贫产业,以"种药"为引,开出产业方.质量方.致富方三剂扶贫良方,为脱贫攻坚战注入" 扬子 ... 南宁:“先富带后富”的生动实践 "先富带后富"的生动实践 --南宁市实施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工程侧记 在隆安县城厢镇东信村,一个总投资达700万元的养鸭产业扶贫示范园投产后,一直有序运行,每年为村级集体经济带 ... 芋地长出新希望 □本报记者 胡纯亮 通讯员 何顺 如黛青山下,一片片绿油油的"芋"叶无穷碧,一条条笔直的水渠在田间纵横交错.村庄里,新修的水泥路连接千家万户.近处,挖土机正在轰鸣--日前,记者 ... 五台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入驻企业——山西百草绿源中药材有限公司 本文摘要:"五台山上白云飘,白云飘在半山腰.清凌凌的泉水石缝缝里冒,绿茵茵的台参地皮皮上铺.谁不说咱五台好,种药材是咱致富的宝."今年62岁的耿镇村民张林鹏一边哼唱着自编的&quo ... 黄芩变﹃黄金﹄中药种植引出致富路 本报讯近日,在 内丘县 柳林镇崔家庄村,房前屋后的黄芩药香四溢,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村民们正在抓紧采集黄芩,需要在土壤冻结前全部挖完. 柳林镇崔家庄村属丘陵地区,干旱贫瘠,靠天吃饭.遇到风调雨顺的年景 ... “阳光产业”照亮脱贫路 □ 实习记者 王卫斌 "拔穷根.摘穷帽.光伏发电见真效."这是离石区信义镇新山湾村党支部书记闫文忠自编的宣传语.在没有硝烟的脱贫攻坚战场上,勇于创新的吕梁人民充分发扬吕梁精神,在脱 ... 山西兴县贺家会乡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的实践 发展农村产业是解决农村稳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大事.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和根基.书记指出:"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 ... 【产业扶贫36计】码头铺镇龙洞峪村:组合拳出 开创致富希望路 组合拳出开 创致富希望路 --码头铺镇龙洞峪村产业扶贫模式 码头铺镇龙洞峪村地处澧县西北山区,集雨面积16.33平方公里,植被茂密,花木遍野,气候宜人.适宜土蜂养殖.中药材种植."小康不小康 ... 【产业扶贫36计】澧县金农水稻生态种植:抛砖引玉 生态哺农两相宜 抛砖引玉 生态哺农两相宜 --澧县金农水稻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产业扶贫模式 澧县金农水稻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中共党员钟生军同志在一次偶然的机遇下,听闻家乡在搞产业扶贫,大力发展农民产业致富,自小怀 ... 【产业扶贫36计】码头铺镇刻木山村:连环施计 迭代升级山生金 连环施计 迭代升级山生金 --码头铺镇刻木山村村社合一产业扶贫模式 码头铺镇刻木山村位于刻木山西坡,聚雨面积9.6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00m,全村现有15个村民小组,农户869户,2768人:其中贫 ... 【产业扶贫36计】金罗镇新开寺村:树上开花 产业发展奔小康 树上开花 产业发展奔小康 --金罗镇新开寺村产业扶贫模式 金罗镇新开寺村由原石龟山村.伍家铺村合并而成,共有986户,总人口3918人,全村总面积15.1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080亩.旱地面积580 ... 【产业扶贫36计】小渡口镇毛家岔村:联村共创 产业发展乡村美 联村共创 产业发展乡村美 --小渡口镇毛家岔村产业扶贫模式 香橼树苗栽在村道两旁.房前屋后和抛荒地,既利用了闲置土地,又绿了乡村,富了百姓.这是我们在澧县小渡口镇毛家岔村看到的一道风景线. 毛家岔村共 ... 【产业扶贫36计】澧南镇道河农业:土地入股 百果飘香富乡亲 土地入股 百果飘香富乡亲 --澧南镇道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产业扶贫模式 近年来,澧南镇仙峰村以"美丽仙峰.百果飘香"为目标,大力推进特色产业发展,按照四季瓜果飘香的思路,在全村境 ... 【产业扶贫36计】官垸镇仙桃村:外引内联 共建共享奔小康 外引内联 共建共享奔小康 --官垸镇仙桃村产业扶贫模式 长期以来,官垸镇仙桃村是一个以棉花.水稻生产为主的传统农业生产大村,成本高.效益低一直成为困扰村支两委一班人头痛的主要问题.自从县里派遣干部驻村 ... 【产业扶贫36计】涔南镇曾家河社区:产业融合 让老百姓富起来 产业融合 让老百姓富起来 --涔南镇曾家河社区创富合作社产业扶贫模式 在大扶贫的格局下,成立合作社是增加群众和集体收入的好路子,是减贫摘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曾家河社区集体经济普遍薄弱,近几年 ... 【产业扶贫36计】常德正新农业科技:远交近攻 生态惠农路正新 远交近攻 生态惠农路正新 --常德正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产业扶贫模式 常德正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农产品研究.销售.冷链运输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企业,是湖南省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湖南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