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 第四篇 形篇(下)

【原文】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①;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②。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③。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④。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⑤,故其战胜不忒⑥。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⑦。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⑧。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⑨。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⑩,故能为胜败之政⑪。

【注】①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李筌曰:“知不出众知,非善也。”张预曰:“众人所知,已成己著也;我之所见,未形未萌也。”见,预见;或解释为显现,表现,实现。

②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杜牧曰:“天下,犹上文言众也。言天下人皆称战胜者,故破军杀将者;我之善者,阴谋潜运,攻必伐谋,胜敌之日,曾不血刃。”

③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月,闻雷霆不为聪耳:赵本学曰:“独得其情于至微之初,遂破其机于须臾之顷,为之至易,若不见其智勇之初,此乃智勇之大者,斯可谓之善战矣。”秋毫,鸟兽在秋天新长的细毛,比喻细小的事物。多力,力气大。聪,听觉灵敏。

④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曹操曰:“原微易胜,攻其可胜,不攻其不可胜也。”张预曰:“交锋接刃,而后能制敌者,是其胜难也;见微察隐,而破于未形者,是其胜易也。故善战者,常攻其易胜,而不攻其难胜也。”

⑤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曹操曰:“敌兵形未成,胜之无赫赫之功也。”何氏曰:“患销未形,人谁称智?不战而服人,谁言勇?”朱军说:“克劳塞维茨说:‘一个统帅善于完全根据自己的目的和手段进行战争,并且做得恰如其分,那就是他有天才的最好证明,但这种天才的作用,不是表现在那些惹人注目的、新发现的行动方式上,而是在整个战争的结局中看到他默默做出的假定是那么恰好符合实际,整个行动是那么无比的协调。’克氏用后世的语言讲了孙武的论点。”

⑥故其战胜不忒:张预曰:“力战而求胜,虽善者亦有败时;既见于未形,察于未成,则百战百胜,而无一差忒矣。”忒,失误,差错。

⑦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张预曰:“所以能胜而不差者,盖察知敌人有必可败之形,然后措兵以胜之云耳。”

⑧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张预曰:“审吾法令,明吾赏罚,便吾器用,养吾武勇,是立于不败之地也。我有节制,则彼将自衂,是不失敌之败也。”

⑨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败而后求胜:杜牧曰:“《管子》曰:‘天时、地利,其数多少,其要必出于计数。故凡攻伐之道,计必先定于内,然后兵出乎境。不明敌人之政,不能加也;不明敌人之积,不能约也;不明敌人之将,不见先军;不明敌人之士,不见先阵。故以众击寡,以治击乱,以富击贫,以能击不能,以教士练卒击殴众白徒,故能百战百胜。’此则先胜而后求战之义也。卫公李靖曰:‘夫将之上务,在于明察而众和,谋深而虑远,审于天时,稽乎人理。若不料其能,不达权变,及临机对敌,方始趑趄,左顾右盼,计无所出,信任过说,一彼一此,进退狐疑,部伍狼藉,何异趣苍生而赴汤火,驱牛羊而啗狼虎者乎?’此则先战而后求胜之义也。”

⑩修道而保法:陶汉章说:“修道,指从各方面修治‘先为不可胜’之道,如政治、军事、自然各方面条件的准备等。……保法,指确保必胜的法度。”

⑪故能为胜败之政:汉简本作“故能为胜败正。”银雀山汉简《孙子兵法》“释文及校注”曰:“能为胜败正,意谓能在胜败问题上成为最高的权威。”

【译文】预见胜利时没有超过一般人的见识,这不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通过争锋力战取得胜利,一般人都说好,这也不算高明中最高明的。所以一个人能举起秋毫不能说他力气大,能看见日月不能说他视力好,能听见雷霆之声不能说他听力好。古代所说的善于打仗的人,是在容易战胜敌人的情况下取胜的。所以善于打仗的人打了胜仗,既没有智慧的名声,也没有勇武的战功,所以他们能取得作战胜利,而不会有差错。之所以不会有差错,是因为他们的作战安排能够保证必胜,能够战胜已经陷于失败境地的敌人。善于打仗的人,首先要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而后不失去任何一个击败敌人的机会。所以胜利的军队总是先具备战胜敌人的实力,而后才与敌人决战;失败的军队却总是先冒险与敌决战,而后期盼侥幸取胜。善于用兵的人,需研究兵家之道,确保必胜的法度,才能成为战争胜负的主宰。

【原文】兵法:一曰度①,二曰量②,三曰数③,四曰称④,五曰胜⑤。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⑥,称生胜⑦。故胜兵若以镒称铢⑧,败兵若以铢称镒。

【注】①度:指度量土地面积。《汉书·律历志上》曰:“度者,分、寸、尺、丈、引业,所以度长短也。”贾林曰:“度土地也。”

②量:指计量物产收成。《汉书·律历志上》曰:“量者,龠、合、升、斗、斛也,所以量多少也。”贾林曰:“量人力多少,仓廪虚实。”

③数:指计算兵员多寡。《商君书·算地》曰:“方土百里,出战卒万人者,数小也。”贾林曰:“算数也,以数推之,则众寡可知,虚实可见。”

④称:指衡量实力状况。贾林曰:“既知众寡,兼知彼我之德业轻重,才能之长短。”称,权衡,衡量。

⑤胜:指预测胜负情状。曹操曰:“胜败之政,用兵之法,当以此五事称量,知敌之情。”李零说:“‘胜’是双方兵力比较的结果。《计》篇讲‘胜’,是以敌我双方的比较为基础,这里讲‘胜’,也是以敌我兵力的比较为基础。两种比较,归宿相同,但角度不一样。这里强调的是战争动员的物质基础和经济基础,兵力的后面是国力。”

⑥数生称:曹操曰:“称量己与敌孰愈也。”

⑦称生胜:杨善群说:“孙子的这一思想,也是从当时的历史实践中总结出来,又被历史反复证明了的。春秋时期,……北方的晋和南方的楚,在疆域广大、物产丰富、人口众多、实力强盛方面,尤居于领先地位,因而左右局势和充当霸主的持续时间也最长。夹在大国中间的中小国家,如郑、宋、鲁等,对于大国的进攻只能招架而无法还手,它们只有依附于一个大国才能生存下去,所以鲁国的子服景伯说:‘小所以事大,信也;大所以保小,仁也。’(《左传·哀公七年》)大国和小国之间的战争胜负是如此明显,它们之间竟是‘事’和‘保’的上下级关系。可知,孙武的度、量、数、称生胜的观点,在通常情况下都是正确的。”李零说:“简单说,就是有多少粮食养多少兵,谁兵多,谁就有胜算。兵、农是战争之本。”

⑧胜兵若以镒称铢:李零说:“据出土战国衡器和计重铜器,一铢重约0.65克,与镒的重量之比为1:576,相当悬殊。”镒,古代重量单位,合二十两,一说二十四两。

【译文】根据用兵之法,战前的物质准备要掌握以下五大指标:一是度量土地面积,二是计量物产收成,三是计算兵员多寡,四是衡量实力状况,五是预测胜负情状。一个国家的土地质量,决定了它的耕地面积的多少;一个国家的耕地面积,决定了它的粮食收成的情况;一个国家的粮食收成,决定了它的兵员数量的多寡;一个国家的兵员数量,决定了它的实力的大小;一个国家的实力大小,决定了它能否在战争中取胜。胜利军队的实力,较之于失败军队的实力,其优势之突出就像拿镒与铢比较一样;失败军队的实力,较之于胜利军队的实力,其劣势之明显就像拿铢与镒比较一样。

【原文】胜者之战民也①,若决积水于千仞之谿者,形也②。

【注】①胜者之战民也:胜者,汉简本作“称胜者”。战民,意即指挥士卒作战。民,即“人”,指士卒,军队。

②若决积水于千仞之谿者,形也:郭化若说:“形,简单地说就是有形的物质。《孙子》不把这种客观物质力量看成死的、静止的、孤立的。……把物质看成运动的物质,这在古代军事理论家中可算是难能可贵的。”江贻灿在《势义探微》一文中说:“何谓形?形就是战争力量的外部形态,是交战双方力量对比的量度标志,诸如《孙子兵法》中提出的国主之道、将帅之能、天地之得、法令之行、兵众之强、士卒之练、赏罚之明等,构成了势赖以发挥的客观物质基础。战争是力量的竞赛,敌对双方力量的强弱(不论是现实的战斗力,抑或是潜在的战斗力)均依赖于各自在战争中所拥有的物质基础。换言之,势必须以形为基础,并通过对形的运用来表现。”仞,古代高度单位,八尺为一仞,或曰七尺为一仞,还有五尺六寸或四尺等说。

【译文】军事实力绝对优势的一方,其将领指挥士卒作战,其威慑力就像从八千尺高的山涧上决开积水一样无法抵挡,这就是“形”的含义。

(0)

相关推荐

  • 《孙子兵法》作者:陈曦【1】

    自古知兵非好战,从来攻伐重谋略!从这本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兵学著作中,学人生智慧. 编辑推荐 在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史上,现存最古老也最重要的兵学著作非<孙子兵法>莫属.在传统兵学领域,< ...

  • 《孙子兵法》名句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摘自<孙子兵法·九地篇> 解释:把军队置于必死之地,身陷绝境,反而能转危为安. 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 ...

  • 孙子兵法 第四篇 形篇(上)

    本篇主旨在于探讨军队的实力建设.军队的实力构成,既包括武器装备.粮草供应等经济基础方面的因素,也包括思想谋略.法规军纪.组织编制等上层建筑方面的因素.两者汇总在一起而彰显出来的,便是众寡.强弱等军队外 ...

  • 孙子兵法:形篇第四

    一:先要创造不被敌人战胜的条件,然后等待敌人可被我军战胜的时机. 二:想不被敌人战胜,应该注重防守,想战胜敌人,应该采取进攻. 三:打胜仗的军队,总是先创造取胜的条件才同敌人交战:打败仗的军队,总是先 ...

  • 《孙子兵法》• 形篇

    ◎曹操曰:军之形也,我动彼应,两敌相察,情也. ◎李筌曰:形谓主客.攻守.八阵.五营.阴阳.向背之形. ◎杜牧曰:因形见情.无形者情密,有形者情疏:密则胜,疏则败也. ◎王皙曰:形者,定形也,谓两敌强 ...

  • 《孙子兵法<形篇>》:不败论

    今天我们来探讨<孙子兵法>的第四篇:<形篇>.形,在这里是指形势,或者说实力对比.孙子强调的是:要努力使己方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前面三篇,我们已经知晓了兵圣的慎战论,速战论和全胜 ...

  • 女人相研究——第四章 性格篇(下)

    4.15观掌丘很多人都以为看手相最重要的便是手掌纹,单单看手掌纹,其余的一概不管,这样子看掌相法,是很难得到准确的答案.其实在看掌纹之前,首先要做的事情,便是看手指的形状以判断其人的先天性格为何,然後 ...

  • 孙子兵法 第十一篇 九地篇(下)

    [原文]九地之变,屈伸之利,人情之理,不可不察①.凡为客之道,深则专,浅则散②.去国越境而师者,绝地也③.四达者,衢地也④.入深者,重地也⑤.入浅者,轻地也⑥.背固前隘者,围地也⑦.无所往者,死地也. ...

  • 孙子兵法 第十篇 地形篇(下)

    [原文]夫地形者,兵之助也①.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②.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③.故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④.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⑤,唯人是 ...

  • 孙子兵法 第九篇 行军篇(下)

    [原文]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①: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②:其所居易者,利也③:众树动者,来也④:众草多障者,疑也⑤:鸟起者,伏也⑥:兽骇者,覆也⑦:尘高而锐者,车来也⑧:卑而广者,徒来也⑨:散而条达者 ...

  • 孙子兵法 第七篇 军争篇(下)

    [原文]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①: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②: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③.故兵以诈立④,以利动⑤,以分合为变者也⑥.故其疾如风⑦,其徐如林⑧,侵掠如火⑨,不动如山⑩,难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