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日课003丨知止定静安虑得,儒门七证修心法
每日一课读经典,这里是尔雅书苑。今日是《大学》日课第3讲。欢迎你留言交流。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既然知晓了人生活着的意义,在于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那么从何入手,如何实现这三个纲领呢?本章给出了实现的阶梯,也就是儒门七证修心法。
知。知止而后有定。认知决定了你的人生高度。学习的第一步先要有认知。无知者无畏,就不知天高地厚,狂妄了。知道了才能相信,才有前进的动力,立定志向,付诸行动。《章句》言:
知之,则志有定向。
止。知是止的基础,唯有先知道,才能知所止,不至于盲动。止,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守住自己的本分。有所为,有所不为,适可而止。其最理想的境界则是止于至善。
定。有了确定的志向,心中也就有了定力,能守得住,不疑惑。明确了自己的人生定位,才能宠辱不惊,处事不悔。《朱子语类》言:
知止,只是识得一个去处。既已识得,即心中便定,更不他求。如求之彼,又求之此,即是未定。
静。定而后能静。明确了志向,也就不存妄想,才能保持平静的心境。静,谓心不妄动。每临大事有静气,有舍有得,而无患得患失之念。如诸葛亮所言: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安。静而后能安。心不静,则坐卧不安。心静方能身安,安于所处之环境,忧患、贫贱、富贵之中皆能安静下来。坐得板凳十年冷,耐得住十年寒窗无人知的寂寞。
虑。安而后能虑。安于所处之环境,才能从容不迫,清醒周全地思虑。虑,谓处事精详,能将问题考虑清楚。《朱子语类》言:
知止而后有定,如行路一般。若知得是从那一路去,则心中自是定,更无疑惑。既无疑惑,则心便静;心既静,便贴贴地,便是安。既安,则自然此心专一,事至物来,思虑自无不通透。若心未能静安,则总是胡思乱想,如何能虑。
得。虑而后能得。得,谓得其所止。通过深思熟虑,最终领悟止于至善的价值。第一步的知道和这里的领悟不同。前面的知道只是听说了才知道,这里的领悟行而后有所得,这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求真知,慢即是快。《朱子语类》言:
今人之学,却是敏底不如钝底。钝底循循而进,终有得处。敏底只是从头呼扬将去,只务自家一时痛快,终不见实理。
知、止、定、静、安、虑、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经过了这层层进阶,才能真正将知识化为己有,并转化为内在的驱动力,才能积极主动地追求目标,而不再需要借助于外力了。自知到得,尝到真滋味了,则欲罢不能,如朱子妙喻所言:
如人饮酒,终日只是吃酒。但酒力到时,一杯深如一杯。
加入尔雅书苑,读懂中国经典,涵泳儒雅人生。
温故知新
声律启蒙
日诵丨声律启蒙 上平十二文02 施帐解围嘉道韫,当垆沽酒叹文君
日诵丨声律启蒙 上平十二文01 九经对三史,菊馥对兰芬
日诵丨声律启蒙上平十灰01 却马汉文思罢献,吞蝗唐太冀移灾
家风传承
家训《聪训斋语》全文丨父子双宰相、六代翰林,曾国藩倍加推崇的家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