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 为什么兴凯湖面积最大,却不是我国的第一大淡水湖
若说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很多人会迅速联想到江西的鄱阳湖。其实,在辽阔的东北,我们“拥有”一个比鄱阳湖更大的天然淡水湖,面积较鄱阳湖多出近900平方公里。那么为何我们依然以鄱阳湖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呢?答案是那是一个我们已经失去大半的湖泊——兴凯湖。
湄沱之鲫大如斗,月琴海下有千秋。本是淡水第一湖,却将兴凯落俄手。
兴凯湖属于我国东北乌苏里江水系的外流湖,其名称最早见于唐代,位于渤海国东平(黑龙江密山市以东),时人称为湄沱湖,盛产“湄沱之鲫”(可以说是东北有记载以来的最早的渔业中心)。金朝时期,当时的女真人用汉族的传统乐器“月琴”来描述这个大湖的轮廓,因而被称为月琴湖。满清时期,这片“宝湖”被纳入清朝龙兴之地的范畴,属于宁古塔副都统区辖境。为了保护龙兴之地,满清在山海关一线设立柳条边,防止关内汉人进入,该举措也让包括兴凯湖地区在内的人口在晚清之前十分稀少,基本属于渔猎民族的野生天堂。
变化发生在晚清末年的动乱之中,东北地区的人口空虚与满清政府的管理松弛给沙皇俄国留下了可乘之机。沙皇150多年前没有达成侵略野心在这一时刻瞬间爆发,从一八五四年五月至一八五七年六月,当时的沙俄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先后四次派遣大批满载沙俄侵略军的船队,强行通过黑龙江,并向黑龙江北岸和乌苏里江右岸“移民”屯垦和建立军人“村屯”。
1858年,趁着英法联军攻占大沽炮台的机会,穆拉维约夫在瑷珲(黑龙江城)条约规定,黑龙江以北的中国领土割归俄国。而乌苏里江以东至海的中国领土由中俄“共管”。1860年,俄国借调停英、法有功,胁迫清政府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将“共管”之地收入囊中。但是,当时的兴凯湖基本上属于乌苏里江干流以西之地,所以实际上仍然全部属于中国领土。
图/卢布上的俄罗斯英雄“穆拉维约夫”
1861年年初,清政府与沙俄在冰封的东北大地上开始勘界,由于乌苏里江干流河段已经确定以江为界,所以这次勘界的重点就集中乌苏里上游兴凯湖一带到图们江口一带的路上界限。本来双方约定的勘界会议是在兴凯湖西岸,但是沙俄军队却提前在兴凯湖西北角奎屯必拉一带建立军营,造成了此地已经属于俄国占领的既成事实。
随后俄罗斯人又开始玩弄文字游戏,《中俄北京条约》中规定两国交界逾兴凯湖直至白棱河,这条白棱河实际并不存在,很可能是对湖西南岸白志河的误读所致。然而俄方大使却将西北部的土尔河指为白棱河,面对俄人的强词夺理,清政府的代表成琦、景淳竟然予以默认。就此,本来仅存的淡水大湖就这样让罗刹人夺走了大半,成为了别人家的山水美景。
图/今天的兴凯湖
图/黑泽明著名电影《德尔苏·乌扎拉》
描写了沙俄军官在兴凯湖及乌苏里森林中与赫哲族猎人的故事
在北方的苍茫边疆上,这些宽阔浩渺的湖泊正如曾经镶嵌在海棠花周围的绚烂水晶,点缀着秀丽的山川。然而,当我们在地图上标注他们时是那么的简单,而实际维系他们却困难异常。这些大型湖泊大部分远离中原、处在环境恶劣的非开发之地,中央王朝在鼎盛之时或可以凭借威视短暂降服,一旦王朝中落,无暇顾及,这些湖泊的周边缺乏向心力的部族就难以独立捍卫疆土,抗击外敌,再加之来自北方严寒的对手战力凶悍,只能落得金瓯残缺,望湖兴叹。
兴凯湖(亦作Hsing-k'ai hu或Xingkai Hu)史书记载,唐代称为湄沱湖,以盛产“湄沱之鲫”驰誉;又因湖形如“月琴”,故金代有“北琴海”之称;清代后改为兴凯湖,兴凯湖是中俄边界上的浅水湖。
兴凯为满语,兴凯湖,原为中国内湖,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签定后,变成了中俄界湖。在黑龙江省东南部,位于黑龙江省鸡西市下属县级市密山市。距密山市35公里,北三分之一的面积为中国,南部属俄罗斯。大兴凯湖南北长达100多公里,东西宽达60多公里,面积4380平方公里,湖面海拔69米,最深处10米,总储水量约240~260亿立方米;小兴凯湖东西长35公里,南北宽4.5公里,面积176平方公里,最深处4~5米。北纬45°20′东经132°40′。12月开始封冻,10~15天内湖面全部冻结。2月底到3月初冰层厚达0.9公尺。4月中、下旬解冻。
环湖多沼泽,湖底多淤泥和腐殖质。湖水混浊,透明度仅60公分。湖水从东北部龙王庙附近流出为松阿察河,注入乌苏里江。富产鱼类。是国家(AAAA级)度假、养生、旅游胜地,素有“东方夏威夷”之美称。罕见的原生态湿地环境已成为摄影人心中的理想国及影视剧外景拍摄基地。
参考文献:
1. 吕光天 古清尧,贝加尔湖地区和黑龙江流域各族与中原的关系史,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1年
2. 常城 李鸿文 朱建华,现代东北史,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6年
3.栾景河主编,中俄关系的历史与现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大别山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