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日课045丨做人没有“四心”,能算是人吗
今天是《孟子日课》第45节。欢迎你留言交流。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孟子·公孙丑上15》)
本章所论就是孟子著名的“四端”。孟子先从不忍人之心说起,推出恻隐之心,人人皆有,而后推及四端。
恻隐之心
人见孺子入井,即有怵惕恻隐,又皆发于自然,不待勉强。可见好生恤死,人之同情,未有可伤可痛之事交于前,而悲伤哀痛之意不动于中者。如果没有恻隐之心,则非人类也。恻隐之心,是仁的开端。
羞恶之心
如果自己做了坏事,都会感到羞耻,看到别人做了坏事,都会感到厌恶。此心人人皆有。如果没有羞恶之心,就不是人。羞恶之心,是义的开端。
辞让之心
理所应当辞让的,都会辞让。此心人人皆有。如果没有辞让之心,那就不是人。该拿的东西拿,不该拿的东西不能拿,这是常识。辞让之心,是礼的开端。
是非之心
知道什么是善,就知道什么是对的。知道什么是恶,就知道什么是错的。此心人人皆有。如果没有是非之心,就不是人了。是非之心,是智的开端。
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分别是仁义礼智的开端。人有这四端,就像人有四肢一样,是天生的。如果有此四端,还觉得自己不行的人,那就是自暴自弃了。如果认为他的君主不行,那就是暴弃君主了。
人因为被私欲所蒙蔽,多不能察识此四端而扩充之。反之,如果能察识此心,知道把他们扩充起来。如有恻隐之心,则知以其所不忍,达之于其所忍,以扩充之以求仁。
有羞耻之心,则知以其所不为,达之于其所为,而扩充之以行义。
以此类推,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莫不如此。明白这个道理,像刚刚燃烧的火,不可扑灭;像刚刚流出的泉水,不可壅遏。
发现自己的四端,便能充满以极其量,则仁无所不爱,义无所不宜,礼无所不敬,智无所不知,举四海之大,都囿我心中,自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扩充,则仁义礼智终非己有,就连瞻仰父母都不能。
王阳明“致良知”的基础就是本章所言孟子的“四端”。王阳明的“良知”很简单:
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是非只是个好恶。只好恶就尽了是非,只是非就尽了万事万变。
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是人性之本,也是人与生俱来的初心。但倘若不大而扩之,推己及人,则很容易为私欲所蒙蔽,很难做大做强自己,甚至连基本的家庭关系都处理不好。
欢迎你在留言区交流。别忘了把今天的内容转发给你的朋友,大家一起成长。明天见。
温故知新
回复关键词“论语”,进入论语日课的学习
论语温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