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名家用药配伍经验
伍炳彩
姜黄配海桐皮
姜黄,味辛、苦,性温,入肝、脾经,性善走窜,功能破血行气、通经止痛;
海桐皮,味苦、辛,性平,入肝经,功能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血行风自灭”“湿随风散”,俾风湿俱去,经络得通,则痹痛止。
两药相伍,一为血药,一为风药,故祛风除湿、活血通经止痛作用倍增。
伍老常用此药对治疗风湿为患、络道经气闭阻、气血循行不畅的腰腿关节疼痛、周身肌肉酸痛,甚则肢体挛急不遂等症。
杜仲配桑寄生
杜仲,味甘,性温,入肝、肾经,功能补肝肾、强筋骨、益精气、安胎;
桑寄生,味苦性平,入肝、肾经,功能祛血中风湿、舒筋络、补肝肾。
“肝主筋”“肾主骨”,一补一通,相须为用,共奏祛风湿、补肝肾之功。
临床上用于肝肾不足兼风湿痹着引起的腰膝酸痛及妇人冲任不固引起的腰酸腰痛等症,每每取得满意的疗效。
香附配紫苏梗
此药对取义于《和剂局方》的香苏散。
香附,味辛、微苦甘,性平,入肝、三焦经,功能疏肝理气、行气止痛、调经止痛。李时珍云:“……香附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
紫苏梗,味辛、甘,性温,入脾、胃、肺经,功能舒肝解郁、行气消胀、理气安胎、和血止痛。
香附入血分,行血中之气;紫苏梗走气分,可行气宽中,二药伍用,一血一气,气血双调,则理气解郁,行气止痛,消胀除满的力量更强。
临床常用于治疗脘腹胀满不舒、嗳气、妊娠恶阻等症。如兼有外感风寒,伍老临床体会:紫苏梗宜改用紫苏叶。
橘皮配竹茹
此药对取义于《金匮要略》的橘皮竹茹汤。
橘皮,味辛、苦,性温,入脾、肺经,功能理气健脾燥湿、调中快膈、导滞化痰,为脾、肺二经气分之药。
竹茹,味甘,性微寒,入肺、胃、胆经,功能清化热痰,清胃热,止呕吐下气消痰。
两者伍用,一温一寒,温清相济,和胃降逆。
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气机不调、寒热相杂之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呃逆及妊娠恶阻等症。
旋覆花配茜草炭
此药对取义于《金匮要略》的旋覆花汤。
旋覆花,味苦、辛、咸,性微温,入肺、胃经,功能下气行水消痰、降逆止呕,善通肝络而行气,活血通络。
茜草,味苦,性寒,入肝经,炒炭可化瘀止血通络。
两者伍用,旋覆花善通肝络而行气,茜草活血化瘀,则气行血行,阳通瘀化。
故临床常用于胸胁痞闷不舒,甚或胀痛、刺痛,手按揉或捶打其胸胁得舒者。
金樱子配芡实
此药对取义于《洪氏集验方》的水陆二仙丹。
金樱子,味酸、涩,性平,入肾、膀胱、大肠经,功能固精、缩尿、涩肠止泻。
芡实,味甘、涩,性平,入脾、肾经,功能补脾祛湿,益肾固精。
金樱子,气味俱降,酸涩收敛,功专涩精气、止小便遗泄。芡实生于水中,既可健脾利湿,又擅益肾固精止带。二药伍用,相得益彰,尤能益肾固精,补脾止泻,缩小便,止带下。
常用于治疗脾肾两虚之慢性泄泻、肾气不固之男子遗精及女子赤、白带下,小儿夜溺等症。
土茯苓配忍冬藤
土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肝、胃经,功能解毒、除湿、利关节。
忍冬藤,味甘,性寒,入肺、胃、大肠经,功能清热解毒、疏通络道气机。
二药伍用,取土茯苓善治湿热毒邪和除湿通络之功,忍冬藤清热解毒,理气行滞,通络止痛。
常用治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肾炎病属湿热毒邪蕴结不解者。
焦栀仁配白茅根
焦栀仁,味苦,性寒,入心、肺、胃、三焦经,功能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本品炒焦用,取其能入血分,功专凉血止血。
白茅根,味甘,性寒,入肺、胃经,功能清肺胃之热、生津止渴、凉血止血。
两者伍用,则清热、凉血、止血作用更著。
临床常用于各种血热妄行的吐血、咯血、衄血、紫癫、尿血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