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除夕,老人说要:“一不倒、二不熄、三不动”,分别指啥?
牛年的脚步越来越近,明天就是鼠年的最后一天了,人们称之为“岁除”,也叫做“除日”,“除日”的晚上就是“除夕”。所谓“除夕”也就是除旧迎新的时候,所以民间有很多讲究,老人们说:在除夕这一天要“一不倒”、“二不熄”、“三不动”,分别指的是什么?
一不倒
每年的腊月二十三是送灶君上天的日子,灶君在上天之后要向玉帝汇报一年的大事小情,之后还要在天上待几天,等到除夕夜的时候,灶君和土地爷以及财神等都会回归本位,也就是众神回家的日子。
所以在除夕这一天是不能倒垃圾,倒污水,也不能洒水扫地或者丢弃杂物等。在这一天倒污水或者垃圾,就会把不干净的污水洒到土地爷或者财神身上,这样就会惹怒土地爷或者财神,就不会给家里赐福了。
在除夕这一天,人们除了贴春联之外,还会在门上贴上“福”字。有人认为“福”字要倒着贴,寓意着福气到了。其实大门上的“福”字是不能倒贴的,要正着贴,寓意着开门迎福。其实这个“福”字最初的形象就是一个人用手捧着酒杯,以酒敬神,祈求福到的意思。
在《说文解字》中说:“福,祐也”,意思就是保佑的意思。所以福字一定要正着贴,如果贴倒了,不仅不会迎来福气,还会把家里的福气倒出去。当然在家里的水缸或者垃圾桶上面贴福字,是可以倒着贴的,大门上是不能倒贴的。
当然贴“福”字也是有时间讲究的,一般是腊月二十九的下午五点到七点之间,也就是“酉”时。其实现在的“福”字更形象,左边一个布衣旁,右边为“一”、“口”、“田”,口代表人,田代表粮食和财产,布衣旁代表衣服,寓意着家里有人,有吃有穿还有财。
二不熄
在除夕夜的晚上,民间还有“守岁”的习俗,其实“守岁”原本是“守祟”。相传“祟”是一种动物,会在除夕夜的晚上跑到老百姓家里,吹灭烛火,然后用手去摸熟睡的小孩的头,被“祟”摸过的小孩就会生病,甚至还可能变得愚痴。
所以大人们在除夕夜的晚上,就会点起灯火,围坐在火炉旁“守祟”,就是防止“祟”跑进来捣乱。后来人们就发现“祟”害怕铜钱,于是就会在除夕之前给小孩八枚铜钱,放在枕头底下,用来吓唬“祟”,这种钱叫做“压祟钱”,也就是现在的“压岁钱”。
因为“祟”害怕灯火,所以在除夕之夜,是不能熄灭灯火的,除了吓唬“祟”之外,还寓意着来年前途光明。
三不动
在除夕之夜,人们都会吃年夜饭,年夜饭上少不了一条鱼,寓意着年年有余,不仅有吃穿,还有剩余。当然这条鱼也就是个摆设,端上桌之后,家人们只是看看,谁都不会动筷子去吃这条鱼的,要等到有亲戚来的时候,还会端出这条鱼,用来招待亲戚。
其实这条鱼并不是不可以吃,而是在以前,人们生活水平不高,如果把鱼吃掉之后,大年初一就没有了,等亲戚来的时候,也就没有鱼了。所以这条鱼最终谁都舍不得吃,只能坏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