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风祛湿的中药看这里

有读者留言问到风邪和湿邪怎么治疗?用中药呗。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潘老师对于祛风药与祛湿药代表药的讲解。依旧注意温故知新哦(此文依旧根据语音整理而成)!

祛 风 药

中药的祛风药假如按照分类,它落在哪一类呢?第一类是解表类,第二类是祛风湿类。解表是解除表邪,所谓表邪多半就是风、寒、暑、湿、燥、火六淫,所以当然可以包括祛风药。在这里讲祛风药的代表药——桂枝和生姜。

可能很多人有疑问,为什么不是防风。别看防风的名字叫防风,其实在解表药里面,它经常是配角。另外可能会有人有疑问,生姜和桂枝不是散寒的吗,怎么能祛风?我们想想,祛风药的代表方是桂枝汤,桂枝汤治疗的是风邪袭表的太阳中风证,其中的君药就是桂枝,桂枝汤里面也有生姜,所以它们当然有祛风的作用。

桂枝:辛、甘、温 。 发汗解肌,温通血脉,温阳化气。

性味:辛、甘、温。五味的功效,辛就是辣味,功效是发散、行气、活血,那么在这里桂枝用的主要是发散和活血。甘味是补益,而温能散寒,之前讲过风是偏凉的,所以温也可以祛风。

功效:发汗解肌,温经通脉,温阳化气。

发汗解肌 可能也些人觉得这个表达有点怪,为什么不是发汗解表或者发汗散寒,而是发汗解肌呢?其实肌比表要略深一层,大概能去到腠理甚至接近血脉那一层。因为桂枝有辛味,辛能发散,同时,桂枝的颜色是红色的,红色能入血,所以它走得就比一般的解表药要深。

为什么桂枝能祛风?

之前讲过风为阳邪,其性开泄。一开泄,腠理就疏松,容易出汗。所以对祛风药的要求其实是这样的,既要把风邪驱赶出来,但同时因为风证有出汗,所以又不能引发汗太多,因为汗太多又会招致风邪的进一步入侵。

桂枝之所以有这个功效,首先,桂枝是味辛而且甘,辛则能散,甘则能补,所以它的功用实际上是半散半补之间。半散半补之间即旋转于表里之间而和营卫,暖肌肉,活血脉,在这种情况下风或寒得解。另外,甘味还有一个意思是缓,甘能缓,换句话来讲,桂枝在发散之中,其实它的力并不猛,因为一个补益作用分了力,另外一个比较和缓,所以用在风邪的有汗之中,拿来祛风刚刚好。

温经通脉 通什么脉?第一,心脉。红色入血,所以桂枝很常用是拿来温通心脉,比如冠心病,经常是拿桂枝配丹参,两个都有通经络、活血的作用,但桂枝是温的,丹参是凉的。血管温就舒张,凉就收缩,一温一凉配起来,一个舒张一个收缩,血液循环就比较流畅,血管的弹性就会增加。

第二,温通四肢经脉,当四肢经脉有了问题,我们往往也用桂枝,比如冬天手脚冷,其实可以用桂枝,用量比较大,用桂枝熬水,用熬好的水浸泡双手能减轻症状。另外,温经的经也有月经的意思,所以月经病假如出现瘀血,尤其是寒凝血瘀,古代方剂之中经常用桂枝温通血脉,让月经来得更顺畅。

第三,桂枝是树枝,人体的四肢也是肢,所以古人很崇尚一个观念叫作以枝走肢,在以枝走肢之中,它同时还能够治疗风寒湿痹,尤其是以风寒为主的关节痛,因为桂枝能祛风、散寒、温通、走四肢。

温阳化气 第一个是“温通心阳”,注意这里的表达跟温通血脉不完全是一回事。温通心阳有补心阳的意思,这源于中医的一个理念叫作辛甘化阳,也就是说辛味和甘味搭配在一起,就能化生阳气。桂枝刚好既有辛味又有甘味,但是说老实话,桂枝的甘味不太够,所以一般在温通心阳的时候,我们经常会配上炙甘草,炙甘草和桂枝配在一起,温通心阳的功效就出来了。

另外一个是“化气”, 化气的意思是促进物质代谢、能量代谢。桂枝用得最多的是促进什么代谢呢?答案是水液代谢!在治疗水湿痰饮的古方之中,也经常出现桂枝,比如五苓散、苓桂术甘汤,这类方药中的桂枝不是拿来发汗解肌,也不是温通血脉,而是拿来温阳化气,增强气化作用,也就是说促进水液代谢。

比较:桂枝和肉桂

跟桂枝长在同一棵树上的肉桂,是树的哪部分呢?肉桂是长在肉桂树的树干上的皮。它同样辛甘,但性却是热而不是温。它的功效是补火助阳,也就是真真正正地补阳,同时能散寒止痛、温通经脉。从位置来讲,桂枝偏上行,而肉桂偏于下达。

我们看看古代是怎么分在树干的皮的。在树干最下面——肉桂——能够温通全身,因为从下往上;在中段没那么厚的——官桂——一般就温通中焦;上部——薄桂——一般是入肺、胃二经,主上焦有寒;树上的嫩枝——桂枝——一般是解肌发表,同时也走四肢。现在树干的皮恐怕分得没那么细了,所谓的薄桂现在是见不到了,而一般说的官桂其实就是肉桂,一般说的肉桂其实也包括了官桂。

肉桂的主要作用除了刚才讲的,还有就是引火下行。为什么能引火下行?关键它是树干的皮,处在下部;另外,树干的皮比较厚,厚就重,重就下沉。注意!没学过医的人千万别乱用,因为肉桂的引火下行是有前提的,是用在阳虚阳浮、上热下寒的情况下,配上清上热的药物,比如黄连配肉桂叫作交泰丸,黄连清上火,因为苦味能降,把火降下来;肉桂温肾阳,再引火归元,是这样用的。

生姜:辛微温。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性味:辛、微温。很多人可能会产生一个错觉,以为生姜很热,其实生姜并没有那么热,它仅仅是微温(真正热的是干姜)。

功效: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发汗解表 生姜祛风、散寒的功效都不错。但生姜发挥祛风作用有一个前提,它是跟大枣同用的。大枣有黏性。生姜发散,大枣有黏性,那么大枣就把生姜的发散局限在营卫之间(就给我在里面转,但不要往外透得那么厉害),刚好能够祛风外出,又不至于发到大汗淋漓。至于生姜能够散寒我想是不需要解释的了。

温中止呕 生姜被称为“呕家圣药”,尤其是对寒性的呕吐,甚至可以外推一步,只要是非热性的呕吐,用生姜来止呕,其效果都不错,包括晕车、晕船的那种呕吐。李东垣讲过:“生姜为呕家之圣药,辛以散之,呕为气不散也”,意思是说,你要呕,气要往上,你胃里面必须聚成一股气,而生姜的辛味能把那股气散掉,那股气一散掉,你就呕不了。

那生姜是不是只能用于寒性呕吐,热性呕吐能不能用?能,但要配药。胃热呕吐一般是生姜配黄连。另外,孕妇呕吐也可以配用,就用生姜配紫苏,最好是苏叶、苏梗一起用,因为苏梗本身有安胎作用。

温肺止咳 生姜最妙的是用在哪里?——咽喉痒的咳嗽。之前讲过,咽痒是风重,但你说寒咳能不能用?寒咳用生姜效果也不错,所以有时候感冒初起,你发现有咽喉痒的咳嗽,可能喝一碗比较浓的生姜汤,连外感带咽痒都解决了。但不是所有的咽病用生姜都能解决!!!比如说咽痛的咳嗽一般是偏热的多,咽痛的不要用生姜。

有时很多人碰到了咳嗽不分青红皂白,乱吃药,比如说一旦咳嗽,就喝川贝枇杷膏、清开灵、抗病毒口服液,等等,这些药通通是寒性的,它们对付热咳有效,但是假如对付寒咳,那等于说以寒治寒,越吃越咳。这些人倒过来又怪中医,说中医不灵。其实是你不知道中医的辨证论治理论,中医治疗任何一个病一定是按照病人当时的状态以及他的体质情况来具体判断的,只有符合风、符合寒,才能用生姜。

另外,生姜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解半夏和天南星的毒,半夏是很常用的药物,能祛湿化痰、降逆止呕,一般配上生姜,不但能增强疗效,而且也降低其副作用。另外,生姜能解鱼、蟹的毒。鱼、蟹人吃多了容易不舒服,可以用生姜。(紫苏也能解鱼、蟹的毒,又能祛风。)

生姜汁也是可以用的。生姜汁可以用来干什么?——祛痰止呕。尤其是止呕,有的人很怕吃中药,或者是本身胃有毛病,一吃中药就容易呕吐,怎么办?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生姜汁先滴两三滴在他的舌头上,再让他吃药,这时就不容易呕了。另外生姜皮也有作用,生姜皮的作用是利水消肿,尤其是水在体表,这种情况下用生姜皮效果比较好。

比较:生姜和干姜

干姜实际上是母姜,生姜是子姜。但是要注意,这是传统的用法,说老实话现在母姜没那么多了,现在市面上的干姜实际上大部分是晒干了的生姜,所以本质上是生干姜。干姜其实是有一个敛缩的感觉。一般古人的说法是,生姜是嫩姜,偏于发散;干姜是老姜,偏于收敛。生姜入胃多,干姜暖脾多。火神派喜欢用附子和干姜。它的道理就是附子走而不守,干姜守而不走,干姜能限制住附子的运作范围。

注意复习哦!

《一文读懂风邪湿邪》

《从证候辨别风邪湿邪》

祛 湿 药

祛湿药我们讲苍术、白术和茯苓,其中苍术和白术是对比着来讲。

苍术:辛、苦、温。燥湿健脾,祛风除湿,发汗解表 。

白术:甘、苦、温。补脾健胃,燥湿利水,固表止汗。

苍术的性味:辛、苦、温。刚才讲过辛能发散,那么苦味有什么作用呢?苦味在这里主要是燥湿,而温能散寒。

苍术的功效:燥湿健脾,祛风除湿,发汗解表。

燥湿健脾 注意,这里没说补脾,很多人对健脾这个概念有误解。其实健脾的概念大于补脾,补脾一般是用在脾虚,但健脾的意思是让脾气健运。方法可以很多:脾虚补脾,脾胃气滞则行气,湿阻脾胃则祛湿,都可以达到健脾的目的。燥湿健脾,意思是通过祛湿来达到让脾气健运的作用,所以苍术本身没有补的作用。

发汗解表 苍术有辛味,辛能发散,温能散寒。所以苍术能够治疗表湿或者是表寒。

祛风除湿 一般是用在风痹和湿痹。当然是因为苍术祛湿力强,所以一般多用于湿痹,之前讲过的关节沉重的那种用苍术。

白术的性味:甘、苦、温。跟苍术不同,苍术是辛味,白术是甘味,甘能补益,苦能燥湿。

白术的功效:补脾健胃,燥湿利水,固表止汗。也就是说,苍术和白术都能燥湿,但白术是通过补脾而燥湿,脾功能强了,把水湿运走而完成的。所以脾虚有湿是用白术,而湿阻脾胃的实证则适用苍术。

白术为什么还能固表呢?

所谓固表止汗是用在那些平时气虚容易自汗的人。我们注意一下颜色,苍术又叫赤术(红色),红色属火,火性发散,所以它发汗;白术是白色的,白色入肺,肺主肃降,金气主敛,所以它能固表止汗。

比较:苍术和白术

术之用,补中益气,就用白术;除湿化气,一般用苍术。甚至可以很细:一般说凡欲补脾则用白术,凡欲运脾则用苍术,欲补运相兼,那么两个相兼而用,想补多运少,那么就白术多而苍术少;想运多而补少,那么就苍术多而白术少。

茯苓:甘、淡、平。利水渗湿,健脾和中,宁心安神。

性味:甘、淡、平。平就是不寒不热,淡味有什么作用呢?——渗利,讲得白一点就是利尿。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和中,宁心安神。

利水渗湿 注意这里的表达跟刚才的苍术、白术不同,苍术、白术是燥湿,或者有时叫化湿,燥湿的意思有点是在内部把湿、把水气干燥掉了、蒸发了、挥发了。而茯苓的功用是更直接一点,让水湿直接从小便出。

健脾和中 等于有补脾气的作用。但茯苓的补脾力并不强。跟利水作用相比较,个人感觉茯苓大概是三分补,七分利。

宁心安神 宁心安神一般是用在失眠、多梦这一类病证中,但宁心安神功效比较好的不是茯苓而是茯神。

比较:茯苓和茯神

茯苓是长在松树根部附近的菌核,而茯神则是抱住松树根来生的。当你把茯神取出来,中间是空的,假如学过八卦的人就知道,中空是离卦

,离卦入心,所以茯神的安神效果就优于茯苓。

比较:白茯苓和赤茯苓

把茯苓的皮去掉,茯苓皮下面一层淡红色的就是赤茯苓,赤茯苓包住的再往里面走,比较白色的部分才是白茯苓。赤茯苓,(红色,五行属火)主要走心与小肠,学过中基的人都知道,小肠跟水液代谢有关。所以赤茯苓跟白茯苓比起来,它的利水功用强于白茯苓,但是补力就相对弱一点了。白茯苓则比较平均,虽然刚才讲它是三分补,七分利,但毕竟它的补力是强于赤茯苓的。

买茯苓最好不要买切成块状的,要买那种是卷起来的、薄薄的,效果好。为什么呢?切成块状的那些茯苓,你试一下,煮个半小时,或煮个40分钟,你把茯苓捞起来,切开看看,里面还没煮透,还是干的。所以卷起来的片效果更好。

还有茯苓皮。茯苓皮以皮走皮,所以一般是治疗水肿的。刚才我们讲的生姜皮有利水作用,治皮肤水肿,茯苓皮一样有消肿作用,一样是治皮肤水肿。中医有个方叫作五皮饮,五皮饮就是治水肿,里面刚好就有生姜皮跟茯苓皮。

中医真正有深度的东西,有点接近我刚才讲中药的那种方法——象。用象来解,比如颜色是象,时间是象,地理是象,性情是象,一个药物的不同部位也是象。只有这样来理解中药或者说理解中医的相关知识,学到的中医才是立体的、原汁原味的。

(0)

相关推荐

  • 扶阳医学治疗面瘫案例一则

           苏琪雅医师简介 苏琪雅,女,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从医10余年,曾就职于南宁市江南区亭子卫生院中医科及南宁市建平医疗中医馆,现坐诊于附桂堂中医馆. 从业早年曾跟随广西民间老中医学习本土草药 ...

  • ​0316余浩老师讲中药系列02 紫苏,生姜课后笔记

    紫苏辛温解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 苏叶偏解表,苏梗切面方形偏宽中 感冒偏热+芦根,偏寒生姜+苏叶.苏叶散,生姜,紫苏,藿香温散均可解鱼蟹毒. <杏苏五皮饮>治荨麻疹,苏叶解表,杏仁降气 ...

  • 【连载】《伤寒论》解读——26-28条

    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 参汤主之.(26) 这一条是论述服用桂枝汤,大汗出,伤津耗气,邪传阳明经的证治. 上条服桂枝汤,大汗出,是表证未罢,脉变洪大,证不变方也不变,仍用桂 ...

  • 肠胃炎男40

    胃口差,大便不成型,精神尚可,尿酸高. 10-2复诊: 桂枝 袋 炙甘草 袋 白术 袋 茯苓 袋 广藿香 袋 苍术 袋 陈皮 袋 生姜 袋 砂仁 袋 炒麦芽 袋 厚朴 袋 白芷 袋 桂枝 袋 白术 袋 ...

  • 一味健脾祛风湿的中药,古中医说“健胃安脾,诸湿肿,非此不除”

    有一味能健脾.祛风湿的中药,它还有明目的作用,古代中医对它评价说"能健胃安脾,诸湿肿,非此不能除",这味中药就是苍术. 中药苍术最早记载于<证类本草>,在此之前在< ...

  • 揭秘,泡脚你以为只是祛湿寒_看后令人震惊,要告诉全家人!

    小编年初旅游的时候去过金秀瑶族自治县 那不仅是一座风景优美的旅游城市也是一座药都,家家户户儿孙满堂(正常刚结婚的女性都会生三四个小孩,八九十岁老人穿着瑶族服装在路边卖瑶浴),也在当地一家泡过一次瑶浴. ...

  • 祛风消痛的中药组合物贴剂.pdf

    10)申请公布号 CN 102988842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3.27 CN 102988842 A *CN102988842A* (21)申请号 201210520210.4 (2 ...

  • UC头条:中医入门8种祛湿利水中药, 除湿气, 消水肿的好手, 一次讲清楚

    大家好,我是中医刘医生 今天给大家讲讲中医里面最常见的7中医利水祛湿中药! 一.茯苓 茯苓这味药简直再常见不过啦. 为什么茯苓这么常用呢?因为我们身体里绝大部分,都是水. 据统计,水占了我们成人体重的 ...

  • 健脾胃祛湿的中药方子

    长期处在空调屋中,经常吃辛辣刺激的食物.运动量小.作息不规律等都会导致脾胃湿重,可能会出现消化不良,不思饮食,四肢乏力,口臭等症状,严重时还会让人萎靡不振,所以需要及时调理,那么,健脾胃祛湿的中药方子 ...

  • 祛湿可以喝什么茶?1、常用的祛湿气中药藿...

    祛湿可以喝什么茶? 1.常用的祛湿气中药藿香,佩兰,茯苓,薏仁,豆蔻,将这些中药用机器打成粉末,每次泡的时候加一瓢羹或两瓢羹,一日喝三次,可以长期喝,感觉湿气不重时候就可以停用. 2.五花茶,用金银花 ...

  • 人体有个“湿度计”,祛湿防病要看它

    指导专家孙志佳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大内科主任.主任医师 舌苔是身体的"湿度计" 孙志佳指出,人体内环境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当外面湿度太大时,身体里过剩的湿气就难以排出,容易 ...

  • 黄芪能去体内的湿气吗 揭秘常用祛湿毒中药

    导读:黄芪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同时也是一种食材,大家平时会经常食用,但是黄芪是补气的中药,并没有祛湿的功效,所以是不可以帮助我们祛湿的,祛湿可以选择其他中药,很多中药有祛湿的功效,如绵茵陈.薏米.白术等 ...

  • 服中药看“时辰” ,不同的病症有不同的服...

    服中药看“时辰” ,不同的病症有不同的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