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元的内涵和混元圈的修炼(二)

混元的内涵和混元圈的修炼(二)

混元圈的基本分类

“拳者,圈也”。太极拳特别是陈式太极拳的特点就是由“自首至尾,联绵不断”、“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的“多种混元圈”而最终形成的一个整体上的混元圈。正如清末文人沈复所描述的那样:“太极乃一圆圈,太极拳即由无数圆圈联贯而成之一种拳术。无论一举手,一投足,皆不能离此圆圈;离此圆圈,便违太极拳之原理。四肢百骸不动则已,动则皆不能离此圆圈,处处成圆,随虚随实。”冯师对此则异曲同工地进行了更加形象具体的描述:“练拳练功似画图,练拳是在画图,在空气中、大气层中、天地之间画美丽的太极图;处处是圆的,而不是方的。圆里还有阴阳,‘S’代表弧形运动,处处求圆”,“时而画螺旋开合太极图,时而画立圆太极图,时而正画,时而斜画,处处似美丽的太极图”

可见,太极图即混元圈,是太极拳最基本的运动轨迹和形状,是太极拳最基本拳式动作和组成部分,是修炼太极拳的基础功夫和主要内容,是实现太极拳养生长寿、技击防身之目的的主要工具和手段。由于混元圈的方位、方向、大小、功能等方面均有不同,因此,修炼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必须分清混元圈的基本类型,从修炼最基本的混元圈入手,逐步体验,以达到“一动一个圈,一动一太极,一太极就是一个圈,一动就分虚实”的妙境。混元圈的种类繁多且复杂多变,其中最主要的有如下几种。

01
基本混元圈

凡运动者,皆时空之变化也,而时空的统一则为六合(即上下左右前后)。习练太极拳时人体的运动(无论是整体或是局部)所形成的各种混元圈也同样是在六合时空中进行与完成的。在现代几何科学中,六合时空表现为由X轴(纵轴)、Y轴(横轴)、Z轴(立轴)相交所构成的三维空间。若以人身脐中部位为中心即原点,人体习练太极拳时必然形成四种最基本的混元圈:

以前后贯穿脐中的直线(即X轴)或与其平行的任一直线为圆心轴划出的圆孤圈,称为上下左右混元圈,也可简称为正圈或竖圈;

以左右贯穿脐中的直线(即Y轴)或与其平行的任一直线为圆心轴划出的圆孤圈,称为前后上下混元圈,也可简称为侧圈或立圈;

以上下贯穿脐中的直线(即Z轴)或与其平行的任一直线为圆心轴划出的圆孤圈,称为前后左右混元圈,也可简称为平圈;

以贯穿脐中的任一斜线(即矢轴)或与其平行的任一直线为圆心轴划出的圆孤圈,称为斜混元圈。

02
人体部位混元圈

太极拳既是人体的整体运动,又是人体各部位的相对运动。人体各部位在运动中同样也要做圆形运动,形成各种不同的混元圈。主要有:

以肩为圆心或经过双肩而形成的圆弧圈,称之为肩混元圈;

以肘为圆心或经过双肘而形成的圆弧圈,称之为肘混元圈;

以腕为圆心或经过双腕而形成的圆弧圈,称之为腕混元圈,或称为掌圈;

以胯为圆心或经过双胯而形成的圆弧圈,称之为胯混元圈;

以膝为圆心或经过双膝而形成的圆弧圈,称之为膝混元圈;

以踝为圆心或经过双踝而形成的圆弧圈,称之为踝混元圈,或称为足圈;

此外,还有臀圈、腹圈、腰圈、胸圈等等。

03
要素混元圈

人们在习练太极拳时,并不单纯是一种形体运动,也是一种技巧运动,更是一种生理运动和心理运动,从而必须调动全身各种要素共同参与,完成多种复杂的圆弧运动,因而形成各种不同的要素混元圈。主要有:

意圈:太极拳修炼者在人体运动中形成的多种混元圈,都是在修炼者之心意或意识流的引领下完成的,这种主导混元圈运行的心意或意识流,称为意圈;

气圈:太极拳修炼者在人体运动中形成的多种混元圈,总是在修炼者之内气即混元气的循环催引下完成的,这种催引混元圈运行的内气循环,称为气圈;

劲圈:太极拳修炼者在人体运动中形成的多种混元圈,经常在修炼者之缠丝内劲的带领和促动下完成的,这种带动混元圈运行的缠丝内劲,称为劲圈;

力圈:太极拳修炼者通过人体运动中形成的多种混元圈,将缠丝内劲转化为一定大小和方向而作用于对方的螺旋外力,这种以螺旋方式施之于彼的螺旋外力,称为力圈;

形圈:前述各种基本混元圈和人体部位混元圈,都可总称为形圈;

神圈:神圈是意圈的外在表现,通过眼神和脸部表情的变化表现出来;

经络圈:太极拳修炼者在运行各种混元圈时,经常是与人体经络循行同步进行的,这种与混元圈同步运行的经络循行,即为经络圈;如任督圈、带脉圈、维跷圈、太阴阳明圈、少阴太阳圈、厥阴少阳圈。

04
技法混元圈

太极拳修炼者在人体运动中形成的多种混元圈,总是与太极拳的主要技法即十三势联系在一起的,单一技法或几种技法的组合运用,就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技法混元圈。如以单一技法为主的掤圈、捋圈、挤圈、按圈、採圈、挒圈等等;或以两种技法以上组合而成的掤挤圈、捋按圈、採挒圈、捋採圈、捋挒圈、进退圈、顾盼圈、掤捋挤按圈等等、等等。

此外,还有大小混元圈、内外混元圈、虚实混元圈等各种分类,在此恕不一一相述。修炼者可在太极拳的实践中认真体验有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