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批国保--古墓葬(8)

本篇目录:

**************************************

61.八塔台墓群

周至明                        云南省曲靖市

62.营盘村墓群

明至清                        云南省永胜县

63.查木钦墓群

唐                         西藏自治区拉孜县

64.秦东陵

秦                            陕西省西安市

65.张骞墓

汉                            陕西省城固县

66.明秦王墓

明                            陕西省西安市

67.蔡伦墓和祠

清                              陕西省洋县

68.明肃王墓

明                            甘肃省榆中县

69.楼兰墓群

新石器时代至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

70.五堡墓群

青铜时代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

*****************************************

61.八塔台古墓群


八塔台古墓群在云南曲靖市驻地东十三公里处,珠江上游南盘江东岸,五台山脚,伫立着八个形状不一,相依相伴的土堆。地处缓坡地带,由8个相傍而又独立的椭圆形封土堆组成,总面积约5000平方米。八塔台古墓群的发掘,证明了曲靖是云南古代文明的摇篮之一。早在两千多年前,这里的人民便创造了灿烂的文化。生活在这里的人类已进入青铜时代。


1977—1982年,云南省文物工作队在曲靖文化管理部门配合下,对八塔台古墓群一、二号堆进行7次发掘。一号堆发掘完毕,二号堆发掘了一半,共发掘出各个时期的墓葬数百座,其中火葬墓304座,土坑竖穴墓220座,封土堆墓30余座,这些墓葬的形成年代远比诸葛亮生活的年代早,约为春秋时期或者更早。

从发掘的情况看,墓群类型多样,交叉堆积,互相渗透,形成了上自先秦时期,下至宋元明朝,长达2000余年的7米之高的文化堆积层。在春秋战国时期的30余座封土墓和土坑竖穴墓中,出土了一大批青铜时代的器物,这在云南青铜考古中尚属首次发现。已发掘的墓葬除5座土坑竖穴墓分布在一号堆外,其余的500余座均出土于二号堆约700平方米的面积内。这一面积仅是二号堆底部面积的一半。据考古工作者介绍,堆叠的形成原因是,最早的先民死后埋葬在此,形成高于地面的土堆,为封土堆墓群;其上又埋葬了土坑坚穴墓群;最后又埋上了许多的火葬墓。从当时发掘后的地层剖面上可以清晰地看到,馒头状的封土堆互相重叠,长方形的土坑墓又打破了下层的封土堆。已发掘的墓葬中,有30余座属春秋战国时期的封土堆,220座属战国至两汉时期的,304座则属宋、元、明时期的火葬墓。

2006年,国务院批准八塔台古墓群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62.营盘村墓群


营盘村墓群位于云南省永胜县城东南30公里的六德乡营盘村。碑林面积约5平方公里。放眼望去,包石象立,满山遍野。尤位集中的坟区约3平方公里。墓群依山而筑、华表、碑石林立,皆掩隐在绿荫叠翠之中。墓碑数以万计,但布局严谨,错落有致。墓碑格式独特,雕刻的凤凰,麒麟、太极图等图案及花纹,工艺精湛,碑文一律是规范的楷书、隶书或行书,文字工整,刻迹较深。


墓群大多为明末清代新建,整体气势恢弘,展现了他留先民入定开基的年代及其繁荣的政治,经济、文化时代。他留罕见的大碑林堪为碑林文化之奇观。他留城堡内道路纵横交错,宽约1.5米,皆由条石铺成,多处残存着圆形、椭圆形的水井,井沿光滑,间或可见一些重约四五百斤的“饮马石槽”,扇形、方形不一,地面散见大量的青花陶瓷碎片,均为江西景德镇陶瓷。从城堡建筑的规模、材料和其它遗物可看出其工程浩大,建筑工艺成熟。城堡是南方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集镇之一,历代官方都派重兵驻守。

2006年,国务院批准营盘村墓群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63.查木钦墓群


查木钦古墓群位于西藏拉孜县曲玛乡查木钦村附近,海拔4000米左右。该墓群系吐蕃五朝末代赞普——朗达玛家族后裔的坟墓。该墓群规模宏大,墓葬形制较全,尤其是石狮和墓碑的发现,是研究西藏古代丧葬制度的重要资料。


查木钦墓群共有封土墓135座,殉葬坑28座,由一条冲沟分为A、B两区,A区居西,共101墓,殉葬坑、房屋遗迹、石狮、石碑等遗迹多处,墓依坡地地形分布,大墓居于高处,小墓居于周侧较低处,分布面积64.6万平方米。B区居东,共有封土墓34座,另有少量殉葬坑、建筑遗迹,两区墓葬依封土形状可分六类,其中梯形封土墓98座,其宽边朝向坡下,封土最大,最小者仅19平方米;“凸”字形封土墓15座,均在A区,封土面积均在200平方米以上,封土后部(坡上端)凸出呈多层状;方形封土墓3座,皆在A区,封土面积皆80平方米以下;长方形封土9座,多位于A区,封土面积亦多在80平方米以下;圆形封土7座,封土面积小于50平方米;塔形封土墓3座,平面呈方形共分五级收分,每级相接处砌石,顶部略呈丘状。殉葬坑A区26条,B区2条,均分布在“凸”字形封土墓及梯形封土墓的前面坡地低端,地面有块石砌建的条形石墙,石墙长度与封土前边长度相同,条数1~3条,石墙宽1米,间距2.3~2.5米,其中M6前殉葬坑上有三座石堆。

2006年,国务院批准查木钦墓群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64.秦东陵


秦东陵位于临潼骊山西麓,有陪葬坑3座,陪葬墓区4处,地面建筑7处,历年出土了大量铜器、铁器、陶器及筒瓦、板瓦、瓦当等建筑材料。秦东陵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王陵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于1986年被发现,其发现为秦陵的研究提供了难得的材料。秦东陵位于骊山西麓的山坡地带,南起洪庆沟,北至武家沟,总面积约24平方公里。据考古调查,其为战国时期咸阳毕陌陵园之后,秦始皇陵之前的秦国王室墓葬。

秦东陵的重新被发现,是在1986年县文管会进行文物普查时。1986年春,油王村村民王学良提供的线索,是他们修渠时发现了夯土层,情况颇像西杨村之发现秦俑坑。后经省、县文物考古单位共同勘探,又证以史籍,断定这一带确系秦东陵。并且,对一号陵园两个并列的亚字型大墓进行了重点钻探,查清了它们的型制,收集了大量文物标本。但这两座墓的墓主,到底是两位君王,还是一位君王和他的王后,专家们看法歧异,只好待他日正式发掘后做结论了。 从《史记》的记载看,秦东陵共葬昭襄王以后四位君王、四位王后、一位太子。包括秦皇陵在内,现已查明四处。至于芷阳县治所在,经勘查,大致可断定在油王村一带,属韩峪乡,离东陵不远。

2006年,国务院批准秦东陵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65.张骞墓


张骞墓,是西汉时期杰出的外交家、探险家、丝绸之路开辟者张骞的墓葬。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张骞病卒后,归葬于故里陕西城固博望镇。张骞墓坐北朝南,南北长35.6米,东西宽20米,高5米,成覆斗形。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历史系对张骞墓进行了初步发掘,出土“博望造铭”封泥一枚,加之墓前碑石、汉代石雕等文物,确认为汉博望侯张骞之墓。


1938年7月,西北联大历史系考古委员会对张骞墓进行增修式考古发掘,“墓侧原有缺口,稍加清除”。但此举引来张氏后人,认为这是在挖张家的祖坟。千余人手持锄头、头缠红布,赶到墓地。教授们最终停止了挖掘,改为增修墓道,除了发现陶片、五铢钱,尤其珍贵的是发掘出一块有汉隶字体“博望”的封泥,由此确定此墓为真。张骞墓冢前树立着一块不多见的刻有民国国旗的石碑,由联大教授黎锦熙书丹,记述了此次增修、发现的过程,碑文中多次出现“西北联合大学”字样,这是城固如今为数不多的与联大有关的碑刻。联大教授对张骞墓的增修,是对城固最重要的贡献,不仅验证了张骞墓是真,还为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7月,西北联大历史系考古委员会对张骞墓进行增修式考古发掘,“墓侧原有缺口,稍加清除”。但此举引来张氏后人,认为这是在挖张家的祖坟。千余人手持锄头、头缠红布,赶到墓地。教授们最终停止了挖掘,改为增修墓道,除了发现陶片、五铢钱,尤其珍贵的是发掘出一块有汉隶字体“博望”的封泥,由此确定此墓为真。 

张骞墓冢前树立着一块不多见的刻有民国国旗的石碑,由联大教授黎锦熙书丹,记述了此次增修、发现的过程,碑文中多次出现“西北联合大学”字样,这是城固如今为数不多的与联大有关的碑刻。联大教授对张骞墓的增修,是对城固最重要的贡献,不仅验证了张骞墓是真,还为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2006年,国务院批准张骞墓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66.明秦王墓


明秦王墓位于陕西西安,为明代13代秦藩王家族墓地,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起,太祖朱元璋建藩封王,将地位仅低于皇太子的次子朱樉封为秦王,并设西安府。由于秦王在诸位藩王中年龄最长,兵权最重,又担负着拱卫西北边疆的重任。“首藩者,宗盟之长”也,故秦藩国被称为“天下第一藩”。秦藩国之大,藩王之多,享国274年,伴随明朝始终,并有十四座明秦藩王陵存世,这在有明一代和中国历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秦王朱樉墓在西安市南郊杜陵原上,长安区大府井村东。朱樉,是明太祖朱元璋次子,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受封秦王,十年就藩西安府,镇守关中。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卒。朱樉陵园建筑豪华,今已荡然无存,惟有黄蓝诸色琉璃瓦残片散于陵前,园门西南,神道直北,旁列华表,麒麟、虎、羊、马、狮、人等石雕,东西对列,庄严肃穆,气势宏伟。秦王朱樉其后二百多年间,共有13位藩王,1位世子,16位王妃,38位郡王去逝,他们死后下葬的共68座陵墓散落在东起鸣犊西至三爻一带的少陵、凤栖塬上,当年各陵墓建筑宏伟,陵前殿堂楼阁竞相错落,各自形成完整的皇家陵园。

2006年,国务院批准明秦王墓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67.蔡伦墓和祠

龙亭镇,是中华民族“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的发明人蔡伦长眠之地,也是蔡伦的封地。位于陕西省南部汉中市洋县城东龙亭镇境内。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发明家蔡伦,桂阳人,东汉和帝时曾任尚方令,主管制造御用器物,总结创造“蔡侯纸”传卒后葬于此。墓南有蔡公祠,祠内曾发现东汉砖块。

墓园原占地25亩,现为6亩。园内有建筑设施13处。花木葱郁,古柏参天,碑石林立,青竹吐翠,丹桂飘香,殿宇古朴典雅,塑像彩画栩栩如生。其南为祠,祠的中轴线上由南而北依次为山门、拜殿、献殿,正殿大门上高悬有唐代德宗皇帝的御书“蔡侯祠”匾额。殿中有蔡伦塑像。右侧壁上绘有“蔡伦纸”制作工艺流程图,左侧壁上绘有蔡伦于公元114年封为龙亭侯的谢恩图壁画。在蔡伦祠中轴线两侧还有钟楼、鼓楼、厢房、戏楼等古建筑和近代书法名家于佑仁为蔡伦墓祠所题草书真迹。


今存墓高7米,南北长30米,东西宽17米,墓前有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所立“新建祠记”碑和“汉龙亭侯蔡伦之墓”碑,清乾隆四十一年陕西巡抚毕沅所立墓碑两通。

2006年,国务院批准蔡伦墓和祠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68.明肃王墓


明肃王墓,是明朝肃王墓葬。位于兰州市榆中县来紫堡乡黄家庄村北侧平顶峰的南麓(注:平顶峰横亘于来紫堡乡与金崖镇之间,部分墓群位于金崖崖镇境内),海拔1560~1600米,距兰州市区约15公里。墓群依山就势,坐北向南,枕山面野,排列井然,南北约300米,东西约3000米。


据《明史》记载,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巩固自己的统冶地位,于洪武二年(1369年)定“封建绪王之制”,以起到“屏藩王室”的作用,洪武三年(1370年)夏四月,下《册封诸皇子为王诏》,首封秦、晋、燕、吴、楚、齐、潭、赵、鲁、靖江等十王。数年后又封庆王、肃王。肃王先后袭封十二个王位,直到明朝灭亡为止。肃藩王墓群的修建,始于明永乐十七年(公元1419年),止于明崇祯十六年(公元1644年),时间跨度226年。


该墓于1966年平田整地时被打开,出土文物大多被毁坏,现仅有两口“长明灯”大缸、一件陶马、一件铜香熏保留下来,分别藏于榆中县博物馆和兰州市博物馆。墓志也被打碎。残志中仅有“妃……薨于永乐”字样,据《明史》等文献记载,明代藩王一般应与妃子同穴而葬,但明王世贞《山堂别集》卷三十二《同姓诸王表》中又载“(庄王)妃孙氏……永乐二十一年六月十五日薨,葬(庄)王坟西”;史载肃藩王中只有庄王朱卒于永乐年间,据此推测,此墓不是庄王与其妃子孙氏的合葬墓,就应是庄王妃孙氏之墓。2号墓西距1号墓约450米,原封土堆高约7米,底径约30米。1970年因农田浇灌时塌陷,挖开后不久即被回填,墓室结构不详。但据当时知情群众所述,该墓的形制与1号墓大体相同,只是砖砌勾缝更为精细。7号墓系肃怀王与妃子王氏的合葬墓。封土高6米,底径27米,1977年发掘,因经费紧缺,仅清理完墓道及前室后即告中辍,并回填加以保护。该墓出土肃怀王及王妃王氏墓志铭各一合,均施两道铁圈捆扎(现藏于榆中县博物馆)。

2006年,国务院批准明肃王墓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69.楼兰墓群


楼兰墓群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罗布泊西北荒漠中。包括楼兰城郊墓葬、古墓沟墓葬、铁板河墓葬、小河墓地、咸水泉墓葬、营盘墓葬等多处。楼兰墓群位于交通极为不便、自然条件恶劣的罗布泊地区。


楼兰墓葬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罗布泊西北荒漠中。主要由铁板河墓群、楼兰城郊墓群组成。分布在南北约30公里,东西约26公里的范围内,面积约250平方公里,墓葬达500余座。已发掘墓葬20余座,出土文物300多件。墓葬形制一般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单墓道长方形竖穴棚架土坑墓、斜坡墓道洞室墓等。

其中已发现的部分汉晋时期的斜坡墓道洞室中有中心柱,个别墓室中有彩绘壁画和彩棺,很有特色。随葬物品主要有丝、毛、棉织品,钱币、项珠、铜镜、木器、漆器、铜器、铁器、草编篓等。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织有隶书文字的汉代织锦。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等因素,随葬品中的木漆器、毛丝织品等保存较好,部分墓葬还出土保存完好的干尸。

2006年,国务院批准楼兰墓群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70.五堡墓群


五堡墓群位于哈密市屋堡乡西北约2公里的戈壁深处,距今3200多年,是个面积约5000平方米的原始社会晚期的氏族公社墓群。墓地分布在一土包上,平面呈半圆形,墓葬排列密集,在地表不见封土,出土有木器、陶器、石器、骨器、铜器、毛纺织品、皮革制品、干尸等。墓区于1978年发现,经三次发掘共清理墓葬113座。

墓区于1978年发现,经三次发掘共清理墓葬113座。墓区内墓葬十分密集,鳞次栉比,排列有序。墓葬均为长方形土圹墓,近墓室地步有生土或土坯二层台,二层台上铺弧形盖木。墓室大都埋葬一人,均侧身曲肢,身上所着的毛布、毛带是中国发现最早的彩色毛织品。出土随葬品除墓主随身鞋帽、衣服外,大多是日常用品和生产工具,种类有陶罐、木桶木勺、木梳、青铜刀、牌、锥等。在部分陶罐及木桶上施黑彩或红彩,主体纹饰均为倒三角形图案。生产工具为石磨、木耜、木质三角形掘土器、木柄铜砍、纺轮、骨针等。另外,狩猎、驯服牲畜的石球、笼头、马镫、鞭及作盖木入葬的木质实心无辐车轮也有出土。


2006年5月,五堡墓群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0)

相关推荐

  • “发现长安”考古论坛纪要

    2020年12月22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研究室在标本楼二层会议室举办"发现长安"考古论坛--新发现系列第1期,由刘振东研究员主持,韩建华副研究员作了题为" ...

  • 梵王寺墓群

    梵王寺墓群位于西北0.5公里为西汉娄烦古城的故址.这里分布着战国.汉.北朝时期的墓群多处,1985年清理了村南山坡上的一座北朝砖室墓,随葬品已被盗.墓的形制为方形,墓顶为穹隆顶,墓砖上雕有花纹图案. ...

  • 庄稼地里:十几座古墓俗称“皇姑陵”,北魏至隋代,渤海高氏族墓

    河北省衡水市景县,县城西约15公里处野林庄一带,有十几座封土古墓,当地群众俗称"皇姑陵".(王子瑞 摄影) 景县王瞳镇.杜桥乡一带的这十几座当地群众称之为"高氏祖坟&qu ...

  • 叶茂台7号墓发现“棺床小帐”,距今800多年,专家:至少20个亿

    中国古代历史上还是有很多非常厉害的少数民族国家的,比如蒙古.金国.契丹,说起契丹,其实我们大家也是非常熟悉的,毕竟<天龙八部>中的乔峰就是契丹人,契丹国后来创建了辽国,辽国真的是非常的强大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晋中榆次什贴墓群

          晋中榆次什贴墓群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什贴镇什贴村西北.距寿阳黑水村福田寺南23.9公里.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榆次什贴墓群为南北朝时期墓葬群.现存地面六座封土堆,当地人俗称&qu ...

  • 一周一墓——互助高寨汉代墓群(古物地域性研究资料必备欢迎关注、分享)

    遗址名称:互助高寨汉代墓群 遗址时代:汉代 发掘单位: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 发掘年代:1990年 地理位置:青海省互助县高寨镇东庄村东北的一代 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互助土族自治县博物馆组建考古发掘 ...

  • 第六批国保--古墓葬(1)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古墓葬(共77处) **************************************** 1.金陵 金                       北京市房 ...

  • 第六批国保--古墓葬(2)

    本篇目录: ******************************************** 11.沙梁坡墓群 汉                               山西省天镇县 1 ...

  • 第六批国保--古墓葬(3)

    本篇目录: **************************************** 21.张应瑞家族墓地 元                            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 22 ...

  • 第六批国保--古墓葬(4)

    本篇目录: ***************************************** 31.于谦墓 明至清                         浙江省杭州市 32.李白墓 唐   ...

  • 第六批国保--古墓葬(5)

    本篇目录: ************************************ 41.明鲁王墓 明                           山东省邹城市 42.应国墓地 周至汉    ...

  • 第六批国保--古墓葬(6)

    本篇目录: *********************************** 266   -46欧阳修墓 宋                          河南省新郑市 267   -47李 ...

  • 第六批国保--古墓葬(7)

    本篇目录: ********************************** 51.南汉二陵 五代                         广东省广州市 52.藤桥墓群 唐至明       ...

  • 第六批国保--古墓葬(9)

    本篇目录: ***************************************** 71.洋海墓群 青铜时代至唐                      新疆鄯善县 72.阿日夏特石人墓 ...

  • 第二批国保--古墓葬,石刻及其他

    (六)古墓葬共(7处) 56 1. 司马迁墓和祠 西汉至宋                       陕西省韩城县 57 2. 杨粲墓 宋                            贵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