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气
平气:
推算节气的
一种方法
也叫“恒气”
古代历法
把一周年
平分为二十四等分
定出了二十四节气
从立春开始
每过15.22日
就交一个
新的节气
这样定的节气
即叫做,平气
二十四节气:
太阳的
周年视运动
是不等速的
在各个的
平气之间
太阳在黄道
所走的度数
并不相同
隋朝天文学家刘焯知道
平气不合理
曾提出推算
定气的方法
但在民间历书
一直未被采用
直到清朝的
《时宪历》
正式改用定气
一直沿袭至今
1.平和之气
《侈靡》:
沮平气之阳
若如辞静
尹知章注:
言欲沮败
平和之阳气
默至而无形声
如辞言之静者
一说,谓正气
郭沫若:
'平气'即正气
正气方兴
在上者每思
有以'沮'之
2.使心平气和
3.又称"恒气"
推算节气的方法
即把一个回归年
平分二十四等分
对应二十四节气
节气之间平均
即得十五天多
我国古历除了
清代颁行者外
也都采用平气
太过,不及,平气:
五运六气
五运有太过和不及
阳干,所在年的运是,太过
阴干,所在年的运是,不及
实际上
五运除太过和不及之外
还存在着一种运:平气
先把五运六气
总体思维导图
带着走:
五运六气
思维导图
一、太过、不及、平气
1、概念
太过:
主岁的
运气太旺
气旺有余
余即剩余
逢,甲年,丙年,戊年,庚年,壬年
皆阳干之运,阳为太过,其岁之运太过
不及:
主岁的
运气太衰
气衰不足
不足?就是不够
逢,乙年、丁年,己年,辛年,癸年
皆阴干之运,阴为不及,其岁之运不及
平气:
既不太过
又不不及
之岁
平气的产生是:
运与运、
运和岁支、
运与气
结合
运被制约
或被资助
结果形成
既非太过
又非不及
的运即平气
太过,不及、平气
统称为“五运三纪”
《五常政大论》
所讲的三气之纪
就是这三个内容
2、各种岁运的特点
(1)、甲己之岁:甲己合化土
①、六甲年:
甲子,甲戌,甲午,
甲申,甲辰,甲寅年
土运太过
土运太过,本气胜
木克土
土有余
雨湿流行
推证过程:
木克土 土太过
所以 土>木
所以 木-土=余土
所以土气有余,土主湿
所以土过之岁雨湿流行
②、六己年:
己巳,己卯,己丑,
己亥,己酉,己未年
土运不及
土运不及
本气衰
木气胜
木克土
所以风乃大行
推证过程:
木克土
土不及
所以 土<木
所以 木-土=余木
所以木气有余,木主风
所以土不及之岁风乃大行
(2)、
乙庚之岁:
乙庚合化金
①、六庚年:
庚午,庚辰,庚寅,
庚子,庚戌,庚申年
金运太过
金太过,则本气胜
火克金而金有余
所以金过之岁,燥气流行
推证过程:
火克金 金太过
所以 火<金,
所以 火-金=余金,
所以金气有余,金主燥,
所以金太过之岁燥气流行
②、六乙年:
乙丑,乙亥,乙酉,
乙未,乙己,乙卯年
为金运不及
金不及,则火克金有余,
火有余,所以炎火乃行,火乘金
推证过程:
火克金
金不及
所以 火>金,
所以 火-金=余火,
所以火气有余,火主炎暑,
所以金不及之岁炎暑大行
(3)、
丙辛之岁:
丙辛合化水
(推证略)
①、六丙年:
丙寅,丙子,丙戌,
丙申,丙午,丙辰年
水运太过
水太过,则本气胜
土克水而水有余
则寒气流行
②、六辛年:
辛未,辛巳,辛卯,
辛丑,辛亥,辛丑年
为水运不及
水不及
则土克水
而土有余
则湿乃大行
本气衰而土乘之
(4)、
丁壬之岁:
丁壬合化木
(推证略)
①、六壬年:
壬申,壬午,壬辰,
壬寅,壬子,壬戌年
木运太过
木太过,则本气胜
金克木,木有余
则风气流行
②、六丁年:
丁卯,丁丑,丁亥,
丁酉,丁未,丁巳年
木运不及
木不及,则本气衰
金克木,金则有余
则燥气大行
(5)、
戊癸之岁:
戊癸合化火
(推证略)
①、六戊年:
戊辰,戊寅、戊子、
戊戌、戊申,戊午年
火运太过
火太过,则本气胜
水克火而火有余
则炎暑流行
②、六癸年:
癸酉、癸未、癸巳、
癸卯、癸丑、癸亥年
为火运不及
火不及,则本气衰
水克火而水有余
则寒乃大行
小结:
五气余数是以
本岁之气运为参照
以克本岁之运
的五行为变量
根据过或不及
来看余气是什么
就是什么气流行
具体如下表总结:
10干之岁余气图
上图
的五运生克
也很有意思
不及余气克太过之气
从六癸之岁的寒
到六甲之岁的湿土:
寒水 克
暑火 克
燥金 克
风木 克
湿土 克
寒水 克
暑火 克
燥金 克
风木 克
湿土
这个知识点
是五运六气
重要的内容
务必动手
推算才行
走马观花
看不明白
这里的气即五气:
风寒湿燥热(暑)
风木,寒水,湿土,
燥金,热(暑)为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