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了你的钛合金眼 ——读2020年的浙江省高考“满分作文”有感
王老师给我看2020年的“浙江省高考满分作文”,让我说一点读后感想。
一、评判标准
袁召起的《实用文章学》提出一个文章分析体系,包括三要素:文体风格、文辞风格、文理风格。维度清晰又简明扼要,我们不妨以这个体系作为分析工具。
1、文体风格:这个“文体”决定于作者与读者的关系问题。比如作者不显现、读者不限定,那是公文中的布告一类;如果作者明确显示、读者有特定范围,可能是书信;如果作者和读者是同一个人,可能是日记(真正意义上的日记),也可能是诗歌——因为袁召起有个定义“诗歌是心灵给心灵的信”,所以有很多人说读不懂诗歌,以这样定义来看就很正常了;如果表现作者逻辑推理的思考与发现,可能是论文;而表现作者当场说话的内容,那就是演讲或主持词。
具体说这篇作文。应试作文,尤其是高考作文就本质功能而言,实际上是匿名作者专门写给某一/几个人(阅卷老师)看的,因此只要迎合好这个读者的心态就好了。这个读者当然也是匿名的,这样就存在着被猜测的成分。于是曲意逢迎+小心猜测,这样的写作不得不说有虚伪的嫌疑。
2、文辞风格:“文辞”主要表现在文白比例,长短句式,修辞技巧等等。我们还是以正向实例来说明一下吧,比如社会主流正在(通过高中教科书)倡导、推荐的阅读书籍《乡土中国》的文辞风格。有人说本书作者费孝通先生“他对中国人有踏实的了解,有敏锐的观察,有抽丝剥茧的犀利分析,却没有那种置身事外的态度,对'你国人民’的高高在上的指手画脚。他感同身受,却又不感情泛滥,始终保持着一个学者的理性。”
本书在社会学的研究方面有很多开创,理论水平足够高了,但是通篇语言、文字都是娓娓道来,没有丝毫的故弄玄虚。风格相似的还有鲁迅先生的《门外文谈》,也是以通俗话语讲大学问的杰作。真正地深入浅出,让更多的人容易读懂、得到教益,我们相信这才是好的文辞风格。
二、问题导向
前面我们说了要树立正确的作文风格,应该学习费孝通的《乡土中国》;而赵丽蓉在春晚《打工奇遇》中也讽刺“就是不让好好说话”的用词方式;历史上还有相关的故事,一次,欧阳修在门上贴一副对联:宵寐匪祯,扎闼鸿庥。宋祁认真地看了几遍,竟不解其意,便向欧阳修询问。欧阳修笑着说:“昨夜我做了一个噩梦,贴付对联破解一下。就是这个意思罢了”——欧阳修以此讽谏宋祁。那么多玉戈在前,可是浙江那几个长着钛金属眼睛的阅卷老师却津津乐道于“茴”字有几种写法——据网上信息,第一个老师还是感觉清晰、判断公正的。可惜,后来哗众取宠之心越来越强烈,39分的东西竟然变成满分。
高考作文出现诗词、甲骨文、文言文等往往都能得到追捧、热炒,这些都不是问题,因为我们知道那是“偏门”“小道”,是非主流的东西,学生们不可能群起而仿效;但是,偏偏是这种打擦边球的玩意儿特别容易引起追随。所谓“风起于青萍之末”,尤其是大型国家考试,最可能形成某种风气。这不仅让人想到了历史上著名的端正文风的案例: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欧阳修知贡举,利用考试取士的机会对当时举子以“险怪奇涩”相尚的文风痛加排抑,使“场屋之习,从是遂变”(《四朝国史·欧阳修传》)——“排抑太学体”是欧阳修所领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的一件大事。
我还看到网上其中一个阅卷老师沾沾自喜地说“显示了浙江学生的语文水平”,如果真的是这样水平,发展下去浙江考生恐怕都不想明白地说话了。这不是很值得警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