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博伯爵亨利:比溥仪早生将近百年的法国版溥仪
前言
他生于王朝末世。
他年幼时因为伯父无子而入继大统,形同傀儡,不久就被迫退位,而逼他退位的人则登了基。
他成年后被旧王朝拥戴复位,却草草收场。
当时他的家族因近亲结婚而子嗣艰难,结了婚的他也没有后嗣。
他,就是……
背景
路易十四晚年,独子、两个孙子、两个曾孙相继染病去世,次孙腓力又因为出继到祖母家做了西班牙国王而在《乌得勒支和约》中放弃了王位继承权,若不是硕果仅存的曾孙路易十五侥幸生还,他的王位恐怕只能由侄子奥尔良公爵继承了。
而路易十五也只有一个嫡子,而且也在他生前就去世了。太子的儿子们也夭折了不少,只有三个活到成年,最年长的就是后来继承王位的路易十六。
单论男嗣,路易十六只有两个儿子,一个早夭,另一个路易十七则和父王一同淹没在法国大革命的大潮中。然后由于拿破仑·波拿巴的横空出世,波旁王朝中断了二十多年,才在1814年由路易十六的弟弟路易十八在英国和普鲁士的保护下登基续上。
由于路易十八没有子女,所以他的储君显然是唯一的弟弟,也是他的重要顾问阿图瓦伯爵夏尔。夏尔有两个儿子昂古莱姆公爵路易和贝里公爵夏尔,都曾有率军征战的经历,看起来都很健康,但昂公的夫人是路易十六的女儿,不知道是因为在大革命中受到了伤害还是因为近亲结婚,昂公一直没有孩子;贝公倒是能生孩子,可只有一个女儿活下来。
路易十八理论上实施开明专制,实际上执行君主立宪制;他恢复了工农业繁荣、国际地位与军政实力,从而得到了百姓尤其是农民的爱戴,以至于让他们忘记了他这个国王原本是由外国军队拥护上位的。
但夏尔却对此不以为然,一心只想重建绝对君主制。
另一方面,波拿巴家族也不甘失败,出于对波旁王朝的仇恨,他们于1820年寻机刺杀了贝公。
这样,路易十五一脉只剩下路易十八、夏尔、昂公三个男丁了,而且他们都不像能再生孩子的人了,等他们都死了,王位是不是就要传给貌似开明的奥尔良家族了?吓得那些保守的国会议员们开始考虑重树女系继承权。
贝公的遗腹子亨利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巴黎图伊勒里宫的百里叶宫出生的,并作为宗室受封波尔多公爵。他的全名有一个词“Dieudonné”,意思是“老天爷授予的”。他的出生,足以让他的伯祖父、祖父、伯父觉得后继有人了,连百姓们也为之振奋,为他买下了尚博城堡以为庆贺,所以路易十八又加封这个小婴儿为尚博伯爵。
次子的死让夏尔受到了刺激,他疯狂地卷入政治,攫取权力,反对自由主义。
眼看夏尔的势力越来越大,路易十八却无可奈何,临终时,他在龙床上感叹道:“我的弟弟恐怕难以死在这张床上!”
末世
这一年是1824年,路易十八已是七旬高龄,夏尔也已经接近68岁,史称夏尔十世。
于私,既然拿破仑的支持者杀了他的儿子,那么曾经为拿破仑效力的军人他都要开除;于公,再也没人能劝阻他试图恢复绝对君主制的脚步。
1830年7月25日,夏尔十世颁布圣克卢法令,宣布限制出版自由、解散新选出的国会、并举行通过新的选举法,令时年九月的新选举中本来四分之三的合资格选民(大部分为中产阶级)失去投票资格。
于是27日爆发了七月革命,而且基本没遇到抵抗,夏尔十世只用了6年时间就实现了兄长的预言。
自由主义者把希望寄托在了奥公路易-腓力身上,立法议会也已经选举他摄政。
摄什么政啊,自己当国王不好吗?虽然如前所述,夏尔十世的一子一孙还在世,他们都有资格优先继承王位,但对奥公来说,这并不是什么难题。
8月2日,夏尔十世被迫签字宣告退位,20分钟后,太子也就是原来的昂公也被迫签字放弃王位继承权。所以有一种观点认为昂公当了20分钟国王,史称路易十九,但这样显然没有加冕过的国王算不算国王,就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了。
于是,还不满10岁的波尔多公爵亨利就这样因为祖父和伯父的下台而成为了新的法国和纳瓦拉国王。对这样的结果,作为祖父的夏尔十世原本也没有什么不满意的,但是,当他表示希望奥公称新王为亨利五世的时候,奥公却选择了敷衍,有意地忽略了。
短短一个星期后,全国会议就命令亨利禅位给奥公,奥公建立了七月王朝,称路易-腓力一世,并将夏尔十世、路易十九、亨利五世祖孙三代废王全都驱逐到了英国。
亨利的产业被剥夺得只剩尚博城堡,所以他后来自称尚博伯爵。
希望
四个曾经当过或正在当法国国王的人同时在世,令保王党人们突然无所适从。1836年、1844年夏尔十世和路易十九先后去世后,支持他俩的保王党人自然都转为支持亨利。在他们看来,1830年8月2日到9日,亨利至少也当了7天的国王,自然就是前国王亨利五世。
1846年,亨利娶了自己的姨表姐奥地利-埃斯特女大公玛丽亚·特丽莎。
又是近亲结婚……
1848年,路易-腓力一世的七月王朝终于也没能维持下去。但是,取而代之的是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52年,拿破仑的侄子路易又因为在选举中获胜而称帝,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帝国。显然这两家政权都不可能把亨利这位前朝君主当回事。
那么亨利是不是就无望复位了呢?
比一直在输更残酷的,是他真的有过机会,他差一点就赢了——1870年,第二帝国垮台,在新的选举中,保王党人取得了优势,正好可以趁机推动恢复君主制,亨利看到了复位的曙光。
这时候的亨利已是半百之年,膝下空空。这两个看起来都是不利条件,但在当时对他而言其实是有利条件:正因为此,七月王朝的支持者们才决定与支持他的人合流。当时路易-腓力一世已死,这一派的拥立对象是他的长孙巴黎伯爵。如果亨利复位,反正也活不了多久了,到时候王位自然可以轮到巴黎伯爵继承。
然而,亨利对国旗的执念超出了旁人的想象,他提出:必须把国旗从三色旗改回原先波旁王朝的白色百合花饰国旗,否则就不接受王位。
有人提出可以在国旗中同时采用三色旗和百合花饰,他也拒绝了。
真是实诚人,等当上国王了再下令不好么?
教宗庇护九世叹道:“只是为了那么一块破布!”
绝望
既然主角都罢演了,这戏也就没法唱了,众人只能临时组建了一个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希望亨利赶紧去死,他们好推举巴黎伯爵登基。
可是亨利又活了太久,直到1883年才在奥地利弗罗斯多夫去世;十多年的时间,足够让支持君主制的舆论转向拥护共和政体了。
共和派人士乔治·克列孟梭等人讽刺道:“亨利真是法国的乔治·华盛顿,没有他就没有第三共和国。”
虽然亨利生前同意以巴黎伯爵为继承人,但亨利死后,包括他的遗孀在内还是有一部分人不愿支持巴黎伯爵。他们以《乌得勒支和约》的相应条款不合法为由,选择支持西班牙波旁王朝的后裔,毕竟这一支还是路易十四的血脉,血缘上当然比奥公更近。而且当时由于西班牙执行了非萨利克继承法,允许女系继承王位,男系继承人蒙蒂松伯爵胡安已经不是西班牙国王,即使被拥戴为法国国王,也不违背《乌得勒支和约》防止西班牙和法国出现共主的初衷。
总之,路易十五一脉的男系到此为止了;而下一个世纪,在遥远的东方,又将有类似的人上演类似的故事。
IOS系统打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