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Western literary journal
「许庙麻花」
许庙(现玉山镇),坐落在蓝田县城以东30多公里处。北接秀岭,东南环秦岭山脉,灞河及其支流丰富。是西安、渭南、商洛三市毗邻地区的中心镇,也是“蓝田猿人”遗址所在地。这里唐代诗人杜甫曾在《蓝田九日崔氏庄》中言:“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道出了玉山古镇的自然静幽和诗情画意。许庙麻花就不得不提到许庙会。在老家人们把赶集称作“上会”,许庙(玉山镇)也是蓝域东川最重要的集镇,是东川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所以许庙也因会大、物资齐全的缘故而声名鹊起。而在会上最多也最负盛名的当属许庙麻花。在许庙,麻花不叫麻花——叫“麻烫”。在蓝田县东川一带久负盛名,是我们儿时最贴心的零食。八九十年代,农村经济还不景气,家家少吃缺穿,娃娃们更没有什么稀罕零食可吃。那时的我们每逢农历的四、七、十许庙有会,就总想跟着大人们去上会,就想吃上软软的许庙大麻烫解解馋。因为上学或者干农活去不了的娃娃,就会缠着她妈给她大(方言,父亲)招呼一声“哎!掌柜的,上会回来记着给娃捎些麻糖么!”“嗯,知道了。”听到应承,娃娃高兴的一天就都有了期盼……
一般市场上的麻花分咸的和甜的两种,比较短,都以酥脆为主,也是我们常说的硬麻花。而许庙的麻花比较长属于软面麻花,吃起来多了一些软和香的口感,更有嚼劲儿,就算牙口不好也能吃。保存时要用塑料袋密封,不然就容易变干变硬,口味就不好了。做法上当然也很讲究,都是存手工制作。把面饧好后,在一个大案板上排成一排,用手一个一个地搓。那面条在摊主沾满黄澄澄菜籽油的手上,像变魔法一样,三搓两捏之后就变成一条条长长白白的麻花(没下锅前的麻花是白色的),等全都做得差不多了,这才将一些“白麻花”放到油锅里炸。炸麻花时,用一根很夸张的长筷子在泛着油沫的锅里来回拨弄,这样炸出来的麻花才能熟透。过上十来分钟,一锅麻花就该出锅了。刚出锅的麻花离老远就能闻到一股香味,有贪吃的孩子等不及麻花凉下来就急着要吃。这时总听到大人骂自家孩子:“你个贪吃的货,还没凉就吃,把你烫了可咋办!”孩子们可不管这些,趁大人不注意手里抓上几根麻烫,“嗖”地一下就跑出去,找小伙伴玩了,身后则传来家长一连串的嗔怪声……在我小时候的印象中,许庙会最早的核心区域就在今天的供销社附近,最负盛名的就是供销社旁丁字路口的老食堂了,据说老食堂是当年许庙街乃至东川地区唯一的国营食堂。提起老食堂,绝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葱花饼,这绝对算是老食堂所有吃食里的第一招牌了。当时母亲就在供销社上班,所以,葱花饼我也是早早就饱了口福的。围绕着老食堂两边的街道基本就都是卖饮食的了。那时也不外乎粽子、油糕,凉皮、麻花这些家常吃食了。当然,最多的也最受孩子欢迎的还得是软面大麻烫了。不光是因为好吃主要还是它不像其他吃食,吃一次过个嘴瘾就没了,它易于保存买上一捆能吃好几天呢!你看那些卖麻烫的摊主,用一个搪瓷大盘,把一条条黄亮亮的麻烫摆成底大顶小的梯形状,大声吆喝:“捎麻糖喽!咱的麻糖又油又脆,老人小孩都爱吃!快来捎麻烫喽……”你要是有兴趣,他就对你露出憨厚的笑容,按说好的价钱给你再额外搭上一个两个的麻烫。记得干妈家有时卖粽子,每次上会我就串到摊位上,干爸疼爱我也早看穿了我的小心思。于是和邻居摊位置换,用自家粽子给我换回一碗凉皮、几个油糕,临了一捆黄灿灿油滋滋的大麻烫,更是必不可少的。想想那时我应该算是幸福的,由于父母挣工资家境还行,加上卖饮食的干爸总宠着我,真的没少享口福。最后我去了城里上学、上班,回老家的次数越来越少,干爸村里有炸麻烫的,每次都会托人给我捎上一些。现在虽然上班在外,还是依旧忘不了那个味道,时不时回趟老家还要捎上一些,自己吃或送新朋好友,仿佛把亲情带在了身边也进行了传递!说起麻烫,最有发言权的当属许庙街的庞家村人,那里做麻花的家庭最多。2000年以后经济发展,大多年轻人选择外出学习、打工,加上外来引进超市的增加,那时小孩子的零食琳琅满目,有多少人开始对许庙麻烫遗忘,家里多是留守老人做麻烫的人家也越来越少………记得零几年一次回老家刚好遇会,街上卖麻烫的摊主寥寥,多表情淡漠,用木然的眼光看着来往行人,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大声吆喝。偶尔有买麻烫的多是我这样回乡的中年人,可能只有我们还保有着童年味道的记忆吧!近几年国家到处讲绿化发展旅游业,许庙也借着这个锲机,运营蓝玉班车,许西高速,将村周边汇集的蓝田猿人遗址、汪峰同志故居、玉山葡萄酒旅游文化生态观光园(玉山酒庄)、山王农业观光园、玉山千亩油菜基地、千亩荷塘等景区。推向市场让大家来休闲娱乐,提升经济增长。这时有名的许庙大麻烫被再次得到关注,庞家村虽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家家又重操旧业做出的麻花味道依然没变。特别是每逢周末节假日,旅游旺季,古镇麻花家家排队,去晚了就没口福了。据说最好的时候一家一天要消耗至少5袋面粉呢!古镇麻花已真正成了许庙的一张名片。而一次偶然的机会上大学的儿子把麻烫带到了学校,没想到竟也受到了来自五湖四海同学的青睐,每次儿子回家他们都会嘱咐记得带许庙麻烫。作为一个许庙人我突然感觉很欣慰,原来我们家乡的麻烫还是那么美味,还能有人惦记着,真好!而且蓝田人都知道,在每年正月还有个讲究,舅家给12周岁以下的娃娃们要送灯笼,意为财丁兴旺,也祝愿娃娃健康成长。而在送灯笼的同时这个大麻烫可是不可缺失的陪衬,一个灯笼一捆麻烫(10个一捆或20个一捆随意)。到底是非麻烫不可,还是因为当时物质匮乏没有更好的糕点搭配,我不清楚。但这习俗一直能延续到现在,可见麻糖的重要性。现在的许庙,紧跟时代的脚步,依托旅游业,日新月异的变化着。唯一不变的就是远方游子深藏于内心的那份记忆和对家乡的思念,就如同软面麻烫那永远不变的乡味,让人回味无穷…………
▼
孙红英: 蓝田县人民医院职工,爱好文学和旅游,特别喜欢小说和散文,用心记录生活中的点滴情感,用文字留住岁月痕迹。
冠名单位相关介绍:
点击以下链接可查看征稿启事及初选作品
▼
欢迎全社会各界人士踊跃投稿! 此时的你是不是已经文思泉涌,那还在等什么呢?赶紧拿起手中的笔,让笔底生花吧!
滋水美文
汩汩清泉流过 倾听心灵声音
主编微信:mxy2722801
声明︱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投稿邮箱︱865909186@qq.com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