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订条约都不敢用中文,为什么?

我国上下有五千年历史,而甲骨文作为最早出土的文字也有三千年的历史。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文字作为记录文化的载体,更是其中的精髓,在中国人的眼中文字是中国文化、国家统一乃至国人立命之根本,中国汉字堪称中国四大发明之外的第五大发明。

在风起云涌的历史长河中,汉字在不断地进行演化,在这过程中逐渐诞生了多音字、通假字以及多义字。

条约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签订关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相互权利与义务的各种协议,条约之所以称为条约,是因为条约本身具有共识性、严谨性、规范性、完整性、权威性、确定性、严肃性、约束力。

任何条约都必须具有严密性、精确性,条约内容不允许有一丝一毫的漏洞和疏忽,以免会给缔结条约的国家留下无法预知的争议与祸端以及会给某国带来不必要的损失等一系列后续问题。

甲骨文

纵观古今中外的条约,我们就可以发现,国际条约使用最频繁的是法文与英语,而没有出现使用中文的条约,可能很多人就产生疑问了,中国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以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中国文字理应在签订条约这一问题成为香饽饽,在签订条约时或多或少使用汉字。

可事实上中国汉字却在签订条约这一问题下无问津者,全世界的国家签订条约都不约而同采用法文与英文,这让很多人大跌眼镜。

可各国不采用中国汉字签订条约并不是毫无征兆的,而是有迹可循的,如条约的特性决定了中国汉字并不适用于签订条约,原因如下:

签订条约

中国汉字的复杂性

汉字具有三千年的历史,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汉字汲取了历代人智慧与文化,汉字字形在历史的变迁中也在不断地变化。

有些汉字部首相同但是含义却存在很大的差别,在书写的过程多一笔少一画都有可能改变其中汉字的结构从而生成其他的汉字,使得整体文章发生质的改变,汉字的复杂性还体现在文字的笔画多,难于书写,中国人尚且如此,外国人就更难于掌握书写方式了。

汉字

中国汉字文法结构

外国文法结构严谨,而中国的文法比较松散,应变性强,弹性大,一句话怎么解释可多种解读。

例如:

(1)语气和声调发生改变后同一句话有不同的解读,就像明天我和小明坐车去看雕像,这一句话可以理解为:第一种意思强调“我”和“小明”,交通工具“车”,到达雕像时间可不同。强调的是我和小明坐同一辆车,到达雕像时间相同。

(2)标点符号改变后引起断句不同,意思发生翻天覆地地改变,如“路不通行不得在此小便”,可有两种断句方式路不通、行不得,在此小便。路不通行,不得在此小便。这两句话前者的意思是可以小便,后者强调不能小便,同样的文字,只是由于小小的标点符号的改变,便使得意思发生了变化。

(3)语法上的使用,并列短语的搭配产生词义不明确如张亮和王慧的妈妈到学校来了。(这一句话存在到底是两个人的妈妈都到学校了,还是王慧的妈妈和张亮到学校了。)

(4)指代不明确,易造成意思不明确,如孙伟告诉王轩,他姐姐出差了。(这一句话中,不知道是孙伟的姐姐还是王轩的姐姐出差了。)

(5)省略不当,易引起词义发生变化如看到你那年才六岁。(这一句话使得有两个不同的意思,是你六岁?还是我六岁?)中国汉字文法结构灵活性太强,句子往往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

汉字书写

中国汉字多变性易引起歧义

(1)汉字的多义词会产生歧义:小花已经躺在床上很久了,她想起来了。(这一句话既可以理解为小花躺在床上很久了,她才回忆起来时间过去很久了,也可以理解为小花打算起床了。)

(2)汉字的多音字会引起歧义:王欣好说话。(这一句话既可以理解为王欣喜欢说话,也可以理解为王欣的性格很好,便于与她说话,她善于接纳别人的话。)

(3)同音异义易引起歧义:如在这儿的多半是老师。(这一句话的“多半”既可以理解为超过一半表示数量,也可以理解为大概,表推测。)

(4)同音字易引起的:如我姓zhang。(这一句子中zhang既可以是张也可以是章。)中国文字博大精深,相同的句子在不同的人解读下会呈现出不同的效果,会产生巨大歧义的差异性。

生僻字

中国的生僻字以及成语难以把握

中国汉字辞藻华美,内蕴深厚,中国汉字代表着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底蕴,历久弥新,中国注重对句子的修饰,从而产生多种修辞手法及成语,汉字灵动,特别适宜表达微妙的诗意的情感,这就造成国外条约的签订会因为对中文翻译不精确,从而会使句子意思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抓不住词语以及句子的精髓,会产生偏颇,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签订条约是双方国家乃至多方国家产生的共识,涉及到国家的主权领土、国家的安全以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制度。

条约关乎签订条约双方的国家命运,不容亵渎,因此条约是严谨、严肃、规范、精确、强制的,句子乃至词、字、标点符号都是精准的,有其独有、特定以及具体的意思,不会随时间的变迁,个人主观意识的改变而会造成句子意思改变,也不会造成条约的理解产生歧义。

丰富的汉字

而中国语言经过长达数千年的发展演化,注入古今中国人的不懈努力,造就了中国文字,中国汉字以造型独特、字型优美,同音同义和近义词众多,诗词歌赋而文明于世界,并且由于中国文字笔画和语音特点,创制出谜语、对联、文字成为文字游戏的工具。

这是中国汉字的优点,同时也是一种遗憾,一种缺点。为什么会这么说呢?中国诗词歌赋注入太多的修辞手段,可以使我们浮想联翩,身临其境,给我们无限的遐想。

然而可信度并不能保证,缺乏一定的可信度,也存在是否科学,并且同一句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文章具有不确定性与未知性。

并且中国汉字不同使用方式使得很多语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中国汉字容易牵一发而动全身,少一个标点符号或多一个标点符号都有可能造成质的变化,每一个字的使用都需要长时间的斟酌,这就需要大量时间推敲,这会加大编订条约的工作量,这是不可取的。

并且中国的文字表达向来是含蓄委婉,语言兜兜转转,语句模棱两可缺乏规范性与系统性。

中国汉字成语使用频繁偶尔掺杂生僻字,这会产生国外在翻译中文的时候没有把握好主旨、要义,没能把成语及生僻字精确地翻译出来,没有把握住精髓,从而有可能产生句子不完整或偏离作者所表达的意思。

因此在条约中使用法文和英文,因其用法严谨,而非使用中国汉字,追根揭底,因中国汉字过于复杂,文化底蕴过于深厚,汉字多义,在条约中使用易产生歧义,为日后产生不必要的纠葛,全世界都不敢用中文签订条约,中国亦如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