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觉得维尔纽斯这个名字很陌生,这不怪你,我都已经踏上了去往维尔纽斯的旅程,却还是叫不出它的名字。我甚至连立陶宛这个国家的英文名是叫Lithuania还是Latvia都搞不清,因为这两个名字的发音都更像拉脱维亚。在我上中学地理课的时候,他们都还是苏联的一部分,我不需要分清楚;等他们独立了,我也不上地理课了,什么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在我脑中统统就是东欧那一带混在一起的一大团罢了。我的东欧之旅本来也是想把这三个波罗的海国家混在一起随便转转算了,像很多网上攻略那样,一天游一城之类。可是因为种种原因,我最后只去了立陶宛的维尔纽斯,在这里待了三天。然后,我一面被这座城市的美丽所震撼,一面深深惭愧于自己的浅薄无知,究竟是什么样的自信让我以为一天就可以去了解一座几百年历史的老城呢?同样地,写这座古城的游记也并不容易,因为欣赏她,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想在一篇文章里了解她的全貌是很难的。今天,我就先从城市里的教堂说起吧。要说教堂,先要稍微说一点点维尔纽斯的历史。立陶宛这个国家,地处欧洲地理中心位置,历史上一直战争不断。17世纪中期,18世纪末期,维尔纽斯两次被俄罗斯人占领,随后拿破仑又在攻打俄罗斯的路上顺路占领了这里;一二次世界大战,这里一直不断地被苏联、德国抢来抢去,再加上立陶宛本来就和周边的波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波兰人、立陶宛人、俄罗斯人、犹太人、德国人。。。。在这片土地你来我往,连鞑靼人都来这里凑过热闹,所以维尔纽斯一直不算太平,人员构成也非常复杂。从1323年立陶宛大公在维尔纽斯定都开始,天主教一直是立陶宛的国教,但后来的每一个征服者、入侵者或者迁徙者都带来了自己的文化和宗教,所以今天的维尔纽斯城市里教派混杂,各种宗教、各种流派的教堂分散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天主教、基督教、东正教、犹太教。。。。甚至还有清真寺。也因此,维尔纽斯又被称为立陶宛的耶路撒冷。在老城里散步,几乎随便哪个角落都可以看到一座教堂,风格不同,教派也不一样,建筑风格也非常混杂,逛教堂,本身就是维尔纽斯旅游魅力的一部分。黎明之门与圣母玛利亚礼拜堂如果你从火车站来到维尔纽斯,那你多半会经过老城最著名的景点:黎明之门。这是老城9座城门里仅存的一座,虽说有500多年的历史了,但外表看起来其实不太起眼。来到城内回望,可以看到城门上有一座精致的小礼拜堂,这是古时候的一项传统,认为在城门上修建礼拜堂可以保佑城市平安、旅者安全,类似镇宅的作用。这座礼拜堂修建得非常精致,内部有一个全身镀金的圣母像,是几百年来维尔纽斯的城市象征,在整个立陶宛乃至波兰的天主教中都占有神圣的地位。我去的那天,那里正在举办一个小型的弥撒,小小的礼拜堂里挤满了人,气氛神圣而庄严。事实上,周日的时候(传统礼拜的时间),维尔纽斯的各个教堂都有很多人。可以想见,宗教,在这座东欧小城里,依然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礼拜堂内不许拍照,上图来自网络)圣特雷萨教堂(Church of St. Theresa)上面说的城门上的小礼拜堂有一条走道和她前面不远处的圣特雷萨教堂相连。黎明之门的名气太大了,以至于游人很少会注意到这座400多年历史的罗马天主教堂(下图偏左侧的这座三角形尖顶建筑就是圣特雷萨教堂,远处街道尽头同样有个三角形尖顶的建筑就是城门上的圣母玛利亚礼拜堂)。然而走进这座教堂,你立刻会被她的奢华所折服,这是一座典型的华丽丽的巴洛克式大教堂啊!维尔纽斯被称作巴洛克之城,其中,一定少不了这座教堂的贡献吧。东正教圣灵教堂(Orthodox Church of the Holy Spirit)走出圣特雷萨教堂,右手边紧挨着的,就是维尔纽斯东正教徒心目中最重要的东正教圣灵教堂。她的外表比圣特雷萨教堂还不起眼,刷着粉粉嫩嫩的颜色,头顶上顶着两个不太圆的圆葱头,象征着东正教的身份。然而,同样是教堂不可貌相,一走进去,立刻看花眼。这一次是精致的洛可可风格,最显眼的是主座上巨大的绿色祭坛。祭坛上方的穹顶则是孔雀蓝色,蓝与绿的搭配极为大胆,但又不失华丽庄重,令人印象深刻。在绿色祭坛前还有一个巨大的凉亭般的实木圣坛,下面摆放着罩着玻璃的红色木箱,每一位进来礼拜的信徒都会虔诚地走到祭坛前,俯身在玻璃上亲吻。我好奇地走上前去——啊,原来这个大木箱是一个棺材,里面陈放着尸体,而且,有三具!估计这三人应该是教中的某三位圣人了。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这些信上帝的宗教都不忌讳生死,教堂即是墓地,还经常展出圣人的干尸或者某个肢体部位,比如手啊、脚啊、骨头啊什么的。虽然我在欧洲教堂见得多了,可是每次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看见,还是免不了心里一惊。我在这里拍到了维尔纽斯之旅最满意的一张照片,一位专心祈祷后插上圣烛的女士。圣三一教堂与圣母门(Holy Trinity Church and Basilian Gate)这座教堂同样地位特殊,我不知道应该怎么说,大概算是天主教混合了部分东正教的流派吧,属于乌克兰希腊天主教会。如今这教堂年久失修,并不对外开放。游客能够参观的,就只有这个奢华的洛可可式大门了。大门有着优雅的配色和弧线,浮雕也非常精致,即使是在教堂满地的维尔纽斯也十分突出,是许多游客打卡拍照的地方。东正教圣尼古拉教堂(Orthodox Church of St. Nichola)之所以要强调一下东正教,是因为维尔纽斯还有一个天主教的圣尼古拉教堂,两者离得不远,天主教那个长得方方正正平淡无奇,但这一个建筑风格却非常有特点,有着拜占庭式的圆弧顶和窗框弧线,看起来非常圆润可爱。走进内部,穹拱上的装饰线条和窗框上的条纹装饰都很有阿拉伯特点。祭坛上那二层楼一样排列的圣龛是典型的东正教教堂的特点。维尔纽斯天主大教堂教堂的名字其实非常长,叫维尔纽斯圣斯坦尼斯和圣拉迪斯劳斯天主大教堂(Cathedral Basilica of St Stanislaus and St Ladislaus of Vilnius),因为名字太长,所以通常就被简称为大教堂,处于维尔纽斯老城最中心的位置,是维尔纽斯的城市标志。教堂前有一座塔,可以爬上去一览老城风光。
这座教堂是维尔纽斯最古老的教堂之一,最早的奠基时间比立陶宛正式皈依基督教还要早个百八十年,迄今差不多有将近八百年的历史了。不过,像立陶宛的其他教堂一样,这座教堂亦一样多灾多难,战争、火灾反反复复,直到18世纪末期才建成了现在的模样,非常典雅庄重的新古典主义风格。教堂有着非常严谨的古典主义对称式审美,两边廊柱上挂满了油画。四周有很多奢华的巴洛克、洛可可风格的小礼拜堂,也有一些风格简约的新古典主义礼拜堂。每个周日,教堂都会举办传统的礼拜活动,神父举着圣牌徐徐绕场一周,所到之处,圣徒纷纷行注目礼祈祷。祭坛前是一片壮观的蜡烛海。大人在祈祷,两个可爱的小姑娘趴在祭坛旁边的台阶上玩耍。他们的出现让教堂不再严肃地高高在上,而多了一些亲切感。去教堂本来就是欧洲人民的日常啊。圣安妮大教堂(St. Anne's Church)接下来这个,也是维尔纽斯最美丽教堂之一,维尔纽斯少有的哥特式建筑——圣安妮大教堂,相信每一个见过她的人都不会忘记,尤其是在夜里,很有一点吸血鬼城堡的感觉。教堂使用了三十多种不同的红砖,外表非常惹眼。传说,拿破仑见到她也非常喜爱,想要放在手心里捧回巴黎。教堂一角,斑驳的树影下矗立着不知是圣母还是圣安妮,张开手臂,拥抱着她的信徒。教堂内部装饰很有巴洛克风格。哥特式的高柱与拱顶,加上高高的长窗,让教堂内部看起来非常明亮轻盈。银质的圣像,和圣母礼拜堂那个金光灿灿的圣母一样令人难忘。教堂的墙壁和地下室的走廊上有很多古老的彩绘,有着古拙的美感,吸引了很多人来参观。教堂外的院子里,夕阳照着满庭秋叶,和教堂一样呈现出金红色,美极了。圣凯瑟琳教堂(Church of St. Catherine)维尔纽斯教堂太多,数也数不清,这是天主教圣凯瑟琳大教堂,巴洛克风格,粉与绿的外立面,非常小清新,特别适合拍网红打卡照。圣卡西米尔教堂 Church of St. Casimir又是一座粉粉嫩嫩的大教堂,处在一个繁华的路口处,非常显眼,是维尔纽斯最古老的巴洛克式教堂,最早是天主教堂,俄罗斯占领期间改为东正教堂,德国人来了以后又改为福音路德会教堂,现在又回归了天主教。我们去时,内部正在装修,不得而入,略有遗憾。圣康斯坦丁与圣米歇尔大教堂Church of St. Constantine and St.Michael典型的俄罗斯东正教大教堂,顶了一脑袋的洋葱,好像童话里的城堡。内部,同样是典型的东正教祭坛,金光四射,非常华丽。在维尔纽斯,还有犹太教的教堂和穆斯林的清真寺,不过他们一般不开放参观,我们也走得眼花缭乱,最后竟然都错过了。维尔纽斯各种不同教派不同特点的大教堂,是立陶宛身处东西方交汇处战略地位的缩影,其背后是多年征服和被征服的历史以及不同族群你来我往所带来的不同文化,所以,这座城市里,古老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水乳交融混合在一起,形成了她独特的魅力。这方面,就留着以后慢慢说吧。喜欢就点个在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