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言迭出,福报自来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句俗话,出自中国古代蒙学读物《增广贤文》。《增广贤文》的原文是“好言一句三冬暖,话不投机六月寒。”意思是讲话要切合时宜,不要恶意中伤别人。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是人与人之间日常沟通的最主要方式。人与人之间关系投缘,往往是从好好说话开始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紧张,吵闹不休,也常常是因为不会说话发端的。人生中所犯的贱,所遭的罪,每每也都是“祸从口出”。
        “言为心声”,一个人说出来的话中不中听,主要还是由说话人待人接物的心理状态所决定的。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左右着这个人待人接物的心态。在待人接物的态度上,我特别认同中国近代老革命家张闻天的谆谆教诲:
        在待人接物方面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要有伟大的胸怀与气魄。不要用偏狭成见去看待他人,似乎除了自己和自己最敬爱的人之外,其他人都是不中用或不好的人。不要以一个幻想的公式去对待人。似乎只有合乎这个公式的才是好人,而不合乎这个公式的,就是坏人。决不要把自己的眼光限制在个人狭小的圈子之内,似乎只有在这个圈子内的人才是可靠的。决不要以一时的好恶去对待人。人的弱点,在于常常喜欢奉承自己,拍自己马屁的人,而对于那些过去有过争论,有过恶感的人,常常怀恨在心。这种态度是完全不正确的。许多人常常善于“吹毛求疵”,善于找人家“岔子”,善于找人家与自己的不同点,因而他们不能同任何人合作,始终陷于孤独。只有善于在共同点上与各种人进行合作的人,从各方面推动大家一同行动的人,才能把最广泛的人们团结起来。“落落寡合”,“洁身自好”的人,是不能成就什么大事的。
        待人接物方面的第二个要求就是要有“循循善诱”与“诲人不倦”的精神。决不要为人们觉悟程度的不齐而表示失望,绝不要轻视或鄙视任何思想落后与思想复杂的人。决不要以强迫命令的方法去让人们接受我们的意见。与人交流要力求使人“心悦诚服”。不要对什么人都使用千篇一律的说法。与人交流要力争“有的放矢”。对于他人的错误与缺点,要诚恳的劝导,采取“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态度,错误与缺点是谁也免不了的,错误与缺点是可以改正的。待人要有信心,要有耐心,要有同理心。
        在待人接物方面的第三个要求,就是对人要有很好的态度。这就是说,决不要自高自大,目空一切,盛气凌人。对他人必须要有尊敬与仁爱之心。孟子说过:“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人要有自知之明,一旦发现确实是自己错了,千万不要执着地委过于人,只有勇于作自我批评,才能真正取信于他人。我们对人应该真诚、坦白。但真诚坦白并不等于可以用赤裸裸的、突然的、刻版式的、三言两语的、无情的、不讲面子的、没有任何转圜余地的方式去对待人。真诚坦白的态度,应该在婉转的形式中表现出来。要“言而有信”。别人对自己的要求,应该仔细考虑是否合理。如果是合理的,我们应该考虑是否能够予以满足。对于不合理的要求,我们应该婉转的拒绝,详尽的说明我们拒绝的理由。如果我们答应做某件事,就必须认真地把它付诸实施,决不要敷衍了事,决不要半途而废。要让他人信任自己,追随自己,自己应当“以身作则”,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
        在待人按物方面的第四个要求,就是要适当的对付坏人。应该区别不同种类的坏人,决不要以为既然是坏人,那就是“天下乌鸦一般黑”了。对于不同种类的坏人应该采取各种不同的对付方法。决不要以简单的敌对的态度去对付一切坏人,或打倒一切坏人。我们应该首先学会以光明正大,仁至义尽的态度去劝导坏人走向正路,要他们“改邪归正”。不要随便相信坏人的话,对坏人要有“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戒心。应该使反对坏人的斗争变为大多数人对于最少数人的斗争。
        如果我们能够按照张闻天同志关于待人接物的四个方面的要求去严格要求自己,努力端正自己待人接物的态度,我们与他人说话的语气就会恰当许多,我们的人缘也相应地就会好很多。
        学佛的人大多知道“八正道”。“八正道”其中就有一条叫做“正语”。佛教要求信徒们远离妄语(说谎话),远离两舌(也就是俗话说的搬弄是非,挑拨离间),远离恶囗(囗出恶语,言辞粗鄙,不悦耳,不怡心,不优雅的语言),远离绮语(言语不合时宜、不真实、没有意义、不随顺圣道修行、不具律义、不明确、无段落、和想表达的意思不相合,不能感动人心、令人接纳)。良言本质上就是远离了“妄语”、“两舌”、“恶口”、“绮语”的口头表达。口出良言,事实上就是要求我们更多地本着肯定、赞赏、感恩、忠告、求大同存小异的出发点去思考问题,表达思想。
        《格言联璧》上说:“富贵家不肯从宽,必遭横祸;聪明人不肯学厚,必殀天年。”意思是:“富贵人家不宽容,一定会遭灾受祸,聪明人不宽厚,必然会减少寿命。”做人多积德,必有福报。作恶太多,灾祸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突然降临。习惯了口出良言,能够温暖人心,懂得感恩的人会记得你的情谊与帮助,一旦有了适当的机会,便会在关键时刻回馈你,帮你渡过难关;习惯了恶语伤人,别人就会可能怀恨在心,说不定哪一天怨气会突然爆发,进而伤及你甚至你的子孙。多出良言,善积口德,与人为善,德高望重,是长寿老人们的共同特征之一。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所谓“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所谓“和气生财长富贵,淡泊添寿永平安”,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