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无论多重要,也不能任意扩充边界

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认为教育主要是学校的事情,家庭只是辅助作用;新世纪开始,受发达国家教育理念的影响,城市学校开始加强家长在学习中的责任,重视家委会建设,要求家长在孩子作业上签字。2015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意见之后,重视家庭教育的氛围迅速拉升起来。

重视家庭教育是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在重视的浪潮中,出现了大量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个好爸爸胜过100个校长、等于200个老师这样的著作,过分夸大家庭教育作用。有高校毕业生合伙创建的“家教微课”也迅速火遍大江南北,没有任何家庭经验的孩子们也瞄准了家教这个大蛋糕,把家庭教育推上了商业竞争的风口浪尖。有些学校把部分学校管理的责任推给了家长,教师把部分教学的责任推给家长。家长在被重视的巨浪面前,被打的头晕眼花,有的家长缓过神来后呐喊:我要退群。

其实,家庭教育一直都非常重要,只不过过去没得到应有重视,现在认识到不重视已经不行了,但是,由于缺乏明确的标准和操作规范,所谓的专家任意发挥、各说各话。有些著作标新立异、博人眼球。理念花样翻新,语不惊人死不休。搞得学校、家庭被动应对,学校缺乏正确的认知和指导,搞的家校职责界限模糊不清,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混乱。

重视家庭教育并不是减轻学校教育的责任,也不是把学校教育的部分职责分割给家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有明确分工的,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孩子的品德和行为,是习惯和做人;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是学习和做事;社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锻炼学生的合作和实践,是实习和公益。家庭教育是基础性教育,学校教育是主体性教育,社会教育是人文性教育。学校教育是教书育人,文以载道,以文化人;家庭教育是人格养成,培养习惯,提供成长动力。

学校试图通过家委会来分担学校的难题,试图把家长变成学校的志愿者,变成老师的助教,这些做法并不是家庭教育的应有之义。学校应首先弄清家校的职责边界,指导家长干好该干的事就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这本身就等于帮了学校的忙。目前,重视并且能够正确进行家庭教育的家长比例并不是很高,总体上城市好于农村,年轻人好于年龄偏大的,重点学校好于一般学校,因此,家庭教育不要搞一刀切、齐步走,要分层次、分类别、分阶段有序推进。

家长的主要任务是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把该做的事做好,使孩子有一个合理的核心理念,养成合理的习惯性思维,这样孩子就可以比较稳定地抵御外界的影响。但问题是不少家长自身的人生理念就不合理,尺度把握得不好,所以家长需要很好地去学习、实践,不断完善自己,至少不能将不合理的认知传授给孩子。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朱蒂·哈里斯的名著《教养的迷思》的一个重要结论就是孩子同龄人的影响可能会超过父母,所以必须重视同龄人的影响,重视孩子的择友,保持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及时发现小朋友对孩子的影响,给予适当的指导,以免失控而失去家长应有的影响力。

家庭教育从一年级开始就已经晚了,我国有句古语是“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三岁之前在家庭,三至六岁在幼儿园,七岁之前是家庭教育重中之重的关键时期,等上了小学有些敏感期已经成了过去式,再弥补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了。因此,提高全民素质,应该在大学增设“如何当爸爸”和“如何当妈妈”的必修课程,从高等教育开始普及家庭教育基础知识,这是既能操作又能保证效果的重要措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