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外金秋》等三组文图(1978年)

78、城外金秋

一天,沿着平时常走的那条路,提着画箱儿朝城西方向行走,眼前忽然一亮。原来正值深秋季节,路旁几株不大不小的银杏树,满树的叶子,都黄透了。老实说,那时可不象现今的重庆,放眼全是这树,却还真个是比较罕见它。记得早年在家乡时,就只大学校园内有那么一棵,当然那棵是非常巨大,足以为其方圆许多里地内的一个标识。而象这种县份地方,城郊居然也种有这树,倒还确是挺觉其“洋派”的。话休絮繁。当时一见这景致,便不想再去别处,马上停下,三下两下地“摆开战场”,立即就唬唬地动笔画了起来。那段时间,原本以自己的习惯,就是很喜欢用暖橙色调的;则此次,简直差不多直接就是大量地以那橙黄、桔黄甚至于桔红色,来配着苍赭一类的色彩使用。兼之当时天气晴好,光影关系对比强烈,所以这样一来,画面的视觉效果,也就格外显得明确而且厚重。这幅色光感觉都十分浓郁的写生画作,很顺利地便完成了。看着它,不管是在那画出它的当时,或者是远离那时三十几年之后的现在,画中那视觉心点之所在,也就是常人可见的这条泥路越石桥后所曲回指示的远方,那可是深切地引起自己身世之感怀!我想,象这种感受,读者诸君大致都已经是明白的,也不消再用我多说什么……

79、船家

这幅题作《船家》的油画写生,得自于蒲江岸边。当时常行于此,久已对那些生存在水上或水滨的人家,心生关注,且暗自也有了想要在恰当之时将其纳入自己画作的愿望。这天,偶然见到这场景,觉得似乎很符合绘画构图的需要,于是当即决定,不再寻觅别的风景,就以它为当天的“日课”了。而象这种画面,就色彩而言,以浑褐色的主景,置于同样基本上也是浑褐色的沙土岸上,确实相对是比较沉闷的;而要纯粹人为地将它提亮加鲜,却又极易堕入非现实一路的绘画手法中去。但那时,自家可是坚定不移地以贯彻“现实主义”甚或“批判现实主义”艺术理念为己任啊!既然如此,也罢,眼之所见是怎样,就怎样了吧。怀着这样的心思,当即也就沉下心来,在那起伏不平的沙土坎上,很快便简单地铲与垒出了一个适合工作的台面,接着就又开始进入了那种忘我的状态。大约三小时后,在一些相关及不相关的人——那便是这“篷屋”的主人和邻居,连同江畔的几许闲人——七嘴八舌的喝彩与点评声中,我得到了这幅十六开纸大小的油画。画儿既已在此,它所展示的那种在我等看来比较特别的生活场景,因其原本已便相当真实,也就用不着我再一一地加以指认解说;而它作为画艺上所有的成败得失,我相信读者诸君也是自有犀利的评判眼光,所以好象照样也无须我自己还在此饶舌解辩。就但请诸君随意观玩之际,也信意给予批评吧。另外附带说一件事:后来,那是在多年以后,自己曾将这场景的主要物品作为环境素材,创作过一幅迎合世俗口味的画:夜色中,一浴女披红巾若有所思倚坐于此,只是周围已然是渺茫之水。可叹且又可气的是:当时曾将那画寄放在本市“扬子江酒店”某画廊代售,因制约商家的手续不够完备,一经其人改换营业地点,竟然就再也找不到他,自然自己的画作也就永远地失落了,并且连个资料照片也都没有留下……那幅画大于四开画纸,是正式绷在画布上画成的,画得也很深入细致。记得当时一般人看了都相当称许。这本已是额外的话题,说起它,不过也就算是为这幅画增加一点儿故事情节吧。呵呵。

80、田间小憩

面对眼前这画,当时在乡下,冬日出工劳动的情景,真是活灵活现地浮现于心头。因为地处高寒山区,那儿的冬天,原本便比重庆要冷得多。而每当站在坡梁上,那份刺骨的冷,才真个是从前在家时不可想象!这尤其又是在腹中没甚“真吃喝”(好食物)的情况下。正如这画中所见吧:霜雪天,放眼都是一片灰白。天边冻云凝滞,天色阴沉得似有几分诡谲。一群“半劳动力”些,正在坡里挖土歇息。有鉴于咱知青不少时候也都被队里分派在这老幼妇女群中,所以对其行貌及言谈,亦算是相对了解。当然,这儿既不涉及这方面问题,也就没必要具体指认内中谁会是知青了。反正,说白了,都是“命中”只该在这冷雪天也呆在野地里“作业”的人吧!唔,可以从画中看出,这些人的形象,其实虽“贫贱”,却并不一定都丑陋;而且有的,甚至于还生得相当端正。不过既然所谓命运好孬之事,真的与长相美丑并无直接关系,而大家处在一块儿来了,也就一起干,或“磨”呗。自己很是记得,一次在这种情形下,众人都叫说冷得“遭不住”了,于是其中一位人称“何老姆儿”者,道是她要去“寻个火”来烤。说着她便跑到坡脚院子去了一趟。及至回时,只听她大呼小叫的,——那该算是在欢呼胜利,——同时也只见她一双半大的脚(缠过又放开了的),蹬蹬地跑得个飞快,背上却背着一大抱显然是讨来的干谷草,手里也擎着个同样是用这干谷草扎成并且点燃了的火把子。自然,这样一来,接下去,大家都享受了片时的温暖……咳,好多好多类似的日子都黯然地消泯去了,而唯独这个细节,就一直定格在了我的脑海中。如前文已提及,自己在县中学的那段时间,因为立志要弄出些富于现实主义精神的画稿,所以自然也就将此情景作为素材,以此便得到了这幅四开纸大小的风俗油画。好吧,一切寄托都已在内中,不用再作什么解释了。

………………………………………

本人《画中游附记·西画部分》,亦属相对私人性的资料,此前主要只发布于自己各博客或“空间”之内。现恭请各位订阅者予以点评,发表高见。倘是内中所涉及到的一些世事或人生经历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则作者我,将更会感觉欣慰。

江南蜕心堂:原创艺文渊薮……

扫一扫或按一按,关注“童山雷”订阅号

(0)

相关推荐

  • 油画名画人物 67

    <无名女郎>是俄国画家伊万·尼古拉耶维奇·克拉姆斯柯依于1883年创作的一幅现实主义肖像画,是画布油画,现收藏于莫斯科的特列恰科夫美术博物馆. 在这幅画中,克拉姆斯柯依以现实主义思想,古典 ...

  • 画“过时”却使人沉思的作品

    棋手(油画) 1948年 柯尔内留·巴巴 罗马尼亚国家艺术博物馆藏 罗马尼亚克卢日·纳波卡美术馆藏 综观20世纪西方绘画史,各种时髦的"主义"层出不穷,各种风格流派大行其道,而柯尔 ...

  • 荷兰著名画家马西尔斯画作集欣赏

    荷兰著名画家马西尔斯画作集欣赏

  • 什么是最难的绘画风格?涂抹天下有方法

    最难的绘画风格是什么?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刚开始绘画的人.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乍一看,大多数人会很快说出现实主义或超现实主义是最具挑战性的(因为许多人倾向于认为绘画的主要目标是创造看起来 ...

  • 世界名画欣赏与解析(07)

    卡拉瓦乔 卡拉瓦乔(1573-1610),意大利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出生于卡拉瓦乔,原名米开朗基罗·梅里奇,卡拉瓦乔是他的艺名.曾师从米兰画家培德查诺学画,继承了意大利北部现实主义民俗画的传统,并受到 ...

  • 《宁静江原》等三组文图(1978年)

    64.宁静江原 这人生无力自我控制的东西,但随它去吧!明达的心灵,的确只应该把握住自己尚可把握的方面,好好走自己脚下的路.想来,即使时至今日,不管生活中有多少不尽如意.甚或简直就是相当尴尬的时候,我也 ...

  • 《村道》等三组文图(1978年)

    67.村道 这县中背后是道高坡,当时尚且僻静,正可算是如今所谓的"城乡结合部"吧.自己偶尔也在那坡路上走走.印象最深的,路旁房舍,除民居外,多是一些砖瓦窑或别的小建材场地甚的.与巴 ...

  • 《八月》等三组文图(1978年)

    <画中游>附记·西画部分(中期)连载 75.76.77 75.八月 虽是不断地在谋划与实施着绘画创作,但日常的写生活动,也还照样在进行.这儿出示的这幅题作<八月>的油画,就是那 ...

  • 《清明蜀山》等三组文图(1996)

    一百二十一 此<清明蜀山>一画,若今日题之,当为"清明渝山"矣.幸而"巴渝"与"川蜀"两地,虽以人间行政区划观之已同泾渭,而以自 ...

  • 有关当时油画风景写生的三组文图(1976)

    22.溪路 当地的特征之一,是但凡道路,不管大路小路或新修的公路,都多沿溪行.平常日子,这路上鲜有人走,而一到赶场那天(三五天或者一周一场不等,视一时政策所定),则不说是熙熙攘攘,至少也是三二成串的人 ...

  • 《山寺秋暝》等三组文图(1996)

    一百二十四 一日于夕暝间见山林寺院浴于残阳余辉,当时感之于心,随即抛之脑后.孰料许久之后,面对素纸,这印象却杳杳地泛上心来,于是唬唬一阵地皴擦点染,移时间乃有此<山寺秋暝>一画.画已不拘任 ...

  • 《陈哥儿》等三组文图(1976)

    23.陈哥儿 这儿所说的"陈哥儿",追溯起来,就应该是<无聊>一画中的那位主人家了.当然,毕竟不能将其姓名原封不动地示之于世,所以这里就干脆来它个"存姓隐名& ...

  • 《灶台》等三组文图(1976)

    28.灶台 这区乡学校,毕竟始终都与乡村有着相当密切的联系.当时每学期都有一次为期在十天半月左右的农忙假,一到这时候,全校师生除少部分去本校农场外,其余都将分散到附近的各社队去参加支农劳动.我第一次参 ...

  • 《羡他僧家常得闲》等三组文图(1996)

    <画中游--蜕心堂品玩己画笔记>选载第130.131.132.篇 一百三十 一日悠转于涂山寺后侧,偶见石坎路间,有农夫挑水上坡,将灌园,其举头遥望悠恬禅院,似有叹焉.见此心中顿感其内蕴,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