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乌衣巷

每次到夫子庙,总要在秦淮河畔站一站,总要在江南贡院看一看,总要在乌衣巷里走一走。这回也一样。

我已经记不清到天子庙来过多少回,我也记不清在乌衣巷里走过多少遍。

大概是因为游人太少的缘故,这一次走进乌衣巷,感觉空前的宁静。加之正好又下着雨,淅淅沥沥的小雨落在小巷里,乌衣巷就是一条令人遐想的江南雨巷,春意诗韵古味十足!

突然觉得,游乌衣巷,应该是游人少些才更好。想到前几回来到这里,总是满巷人头攒动,人声鼎沸,没法让人悠悠、静静的走一走,在拥挤的人流中走进乌龙巷,实在还算不得真正来过乌衣巷。

这回,人少,巷静,我可以慢慢的走进去了。

巷口立有一块石碑,碑上刻有关于乌衣巷的介绍,我可以慢慢的、逐字逐句的读了:乌衣巷,西北起文德桥,东南至平江府路,全长350米;巷名始于三国孙吴时,以吴驻军身着黑色制服,俗称乌衣营而得名。东晋大臣王导、谢安,书圣王羲之、山水诗鼻祖谢灵运、谢眺等大家曾居于此。唐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名诗使乌衣巷声譽日隆、驰名遐迩……

这段文字虽然不长,内容却是十分丰富的,乌衣巷的由来与声望全部描述出来了。

一条不长的乌衣巷,有着漫长的历史,从三国又东晋,直至今日,这350米长的小巷,已经拥有了1800年以上的历史!这人世间,还有比这更漫长历史的小巷吗?静静的走在小巷里,可以自由的想象它的当初:巷子里挂满了黑色的制服,随风起舞,如旗猎猎,士气昂扬。

这乌衣巷是一条地杰人灵的巷子,就在这巷子里,居然居住过王导、谢安,王羲之、谢灵运、谢眺等大家,这也应该是一桩奇事。静静的走在这条小巷子里,走得慢些,步子小些,可以迎面遇到这些大师,他们有的也在悠闲的漫步,有的则坐在自家门可喝茶,有的则在窗口下读书,有的则在园子里弄花……。走着走着会令人感受到这些大家的灵气,一种浓郁的人文气息。不要错过了每一位大师,可以停下步子,轻轻的与大家们逐一交流,聆听他们对于人生,对于哲学,对于山水,对于书法,对于艺术,对于文学等等的阐述。人生难得有这样的交流机会。我一边走在巷子里,一边想着大师们,心中得出一个判断:惟有在这样的环境与氛围中进行的交流才是最好的最美妙的。

刚刚聆听好大师们高屋建瓴般的教诲,幸又遇见了另一位大师,他就是唐朝文学和哲学大家刘禹锡。

乌衣巷的名播天下,与刘梦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尽管,乌衣巷住过那么多大家,却因为沧海桑田,世事多变,到了唐朝,乌衣巷几近荒凉,恍若废墟。直到刘禹锡的到来,乌衣巷才又声名鹊起。

那是公元826年(唐敬宗宝历二年),刘禹锡由安徽和县返回洛阳,途径金陵(今南京),写了这一组咏怀古迹的诗篇,总名《金陵五题》,其中第二首为《乌衣巷》。据说,这首诗曾博得与刘禹锡同龄的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白乐天“掉头苦吟,叹赏良久”的点评。《乌衣巷》是刘梦得最得意的怀古名篇之一。世上有了《乌衣巷》这首诗,乌衣巷的名声从此便响亮起来了。乌衣巷能有今天,刘梦得功不可没!

今天的乌衣巷里,有王羲之的雕像,有王导谢安纪念堂,还有一口古井,虽然说,王羲之贵为“书圣”,王导和谢安也是两晋和南北朝最负盛名的丞相,然而,倘若没有刘梦得的《乌衣巷》,这些大家未必有“机会”长驻于此。

我站在乌衣巷里的王导谢安纪念馆前,又一次诵读《乌衣巷》。据史料记载,当年,身为晋相的王导、谢安,曾居乌衣巷,为六朝巨室,可到了唐朝,乌衣巷已沦为废墟。正是因为有了《乌衣巷》的诗,后人才根据诗意寻觅王导谢安的旧居,也才得以保留了一段乌衣巷,也才有了今日的王导谢安纪念馆。

突然又想起一句话,叫“文学是无用的”。这一刻,我明明触摸到了文学的价值:一首短诗《乌衣巷》,成就了一条古韵悠长的千年名巷!

虽然,我此行正逢细雨绵绵,没在乌衣巷口见到斜阳,也没见到巷子里有燕子飞出来,但是,我却十分满足,仿佛这回才算真正的走进了一次乌衣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