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43】【老小孩谈39】说说鲁迅笔下孔乙己的回字写法及其它zjkzxd

​【21-243】【老小孩谈39】说说鲁迅笔下孔乙己的回字写法及其它zjkzxd

一,

鲁迅一个短篇小说,塑造了一个人物形象——孔乙己;孔乙己的"迂腐“,在"回"字的四种写法上,表现出来。

于是乎,读书人也不免似孔乙己一般,去考证回字的写法。

现在的网络,为人们考证提供了方便。也为了解考证人的考证情况提供了方便。

二,回字的四种写法是正确的

回字有没有四种写法?曾有人质疑。

回字只有三种写法,即回、囘、囬。

当然,更有人相信鲁迅。鲁迅既然用孔乙己口吻祱四种写法,那应该是有的。鲁迅这样的大学问家,不会对此忽视的。

有人发了文章说,在《康熙字典·备考》中查到了回字的第四种写法,并附上了图。这个字属于"囗"部,在"囗"里面有个"目"字,便是回字。

由此可见,回有四种写法,不容置疑。

三,回的八种写法乃至更多写法也是正确的

回字究竟有多少种写法?

除了怀疑有无第四种写法外,还有一些人,提出了回字更多种写法。

比如,回,囬,囘,廻,廽,逥,囙。

这里的"囙",从手机上查看,读"yin"。俗因字。看来,这个字是读不得回的。

比如,有的列举了八种,均为回的异体字。除了已有的,还有其它的,附了图。

对于图中的一些字,没有考证。在手机上也输入不了,查不到它们。

但手头常用的《新华词典》(第4版)中,对回字的第③义项标注了三个字,即迴,廻,逥。

四,孔乙己说的是茴香豆“茴“字里的"回"字而不是"回",准确的说,是“茴"的四种写法。

讨论问题,要把问题搞准确、弄清楚。

本来,孔乙己中讨论的"回“字,是有前提的,即是"茴香豆”的茴,艹字头下面的回。

如果把"回“字单独拿出来,不受艹字头限制,那么,就有了许多的写法,不仅仅是四种。

所谓艹字头下面的回,四种写法,那就是都是每个写法,组成的字都是huixiangdou的hui字。其它的那些回字,加了艹字头,还能读hui吗?

囘、囬、外囗内目的hui,上面加上艹,是不是"hui",现在的网上是查不到的。较早的字典、词典,上面有没有这样的字,不得而知。

关于回字写成“囬“,在《红楼梦》第三十回里,有一段"划蔷"的文字:"宝玉用眼随着簪子的起落,一直一画一点一勾的看了去,数一数,十八笔。自己又在手心里用指头按着他方才下笔的规矩写了,猜是个什么字。写成一想,原来就是个蔷薇花的'蔷’字"。蔷字怎么就成了18笔呢?现在的简化字"蔷"14笔,繁体字"薔"16笔,将艹字头断开写为17笔,再将下面的回写成"囬",就是18笔。

“茴香豆"、”蔷薇花",相映成趣。

五,汉字的一字多种写法,不只是“回"字。

比如常用字"启“,就有多种写法。这在过去的印制的信封上,就可以看到不同的"启"字。啟、啓、唘。就是启字。

留字,也有畄、畱、㽞、"田上两个厶"等写法,畄字,在网上可以查到,而"田上两个厶"字典上有,网上却无。

奁字,也有不同写法。奩,可以看作是繁体(区_區),此外还有匲,籨、匳。

现在的字典正字之后括号里,标注了其它的写法(异体字)。

六,一字多种写法在实际中

现在的手写稿少了,多是电脑输入的电子版。这样,一个字的其它写法,就很少见了。

就说回字,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囘、囬的写法,还是经常的事。每个人的习惯不同,运用各种写法的频率不同。囬的写法,更受欢迎一些。外囗内目的写法,复杂了些,几乎没有见到。

启字,则是常见常用的字。特别是啟、啓,这三个写法常常是混在一起的。信封上印好的收信人"启“字,和写信人写收信人姓名后添加的"启”字,就是如此。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之前的信封上,都可以看到的。

留字,手写时,用别的写法不多。但在阅读古籍(古书)中,畄、畱、㽞,还是可以看到的。

奁字,不大常用的,如同不少的字一样,其它的写法,被人注意不够。

七,手写俗字和书法中的字

①生活中手写的俗字。比如"觧”(解)、“塟”(葬)、“菓”、(果)“唸”(念)“吃”(喫),等,这些俗字,出现在生活运用中,也出现在印刷品中。

也有的字,只是出现在运用中,而印刷品中不见,如"山”上加个"二“字,就是"出“字。

②书法作品中的"字“,几乎都有几种方法。一个字,不会写出几个不同的样子来,还能称得书法家?

一幅作品中,同一个字,一定要是有区别的。

人们常常是以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的二十个“之"字,来说字的变化。这里的“之”字每个都不一样,各有风姿。

至于创作的百福图,百寿图,诸如此类作品,更是把一个字的写法,发挥到了极致。

③再说俗体字,在历代碑帖里很多。俗字写起来省事,如,明朝诗人吕留良在赠给黄宗羲的诗的注中云“自喜用俗字抄书,云可省工夫一半”。宋元以后的戏曲小说刻板里,也常应用一些俗体字。

汉字简化时,将一部分俗体字定为正体,同时废除了一大批俗体字与异体字,俗体字现在越来越少了。

八,孔乙己掌握四种写法说明什么?

从孔乙己的回字四种写法一事,我们可以知道:

①孔乙己还是有学问的。他虽然"没有进学",毕竟是"也读过书“的。

②孔乙己对学问是严谨的。回字的四种写法,这个问题似不重要。即便这样不重要的问题,他都注意到了,足以说明,他在学习上认真的、严谨的。

③孔乙己生不逢时,学问无用之地。孔乙己的"钻研”精神,不应说不对、不好,只是他所在的时代,限制了他的"发展“。

九,有关的调侃

回字的种种写法,有多种态度来看待。比如说,网上有人进行调侃,

把回字的写法,扯到了英文的'回’、德文的'回’、法文的'回’都怎样写的?

还把回字写法与现代科技扯在一块,“ 二进制的是那样?摩尔斯电码是那样?条形码是那样?二维码是那样?DNA序列是那样?区块链是那样?”

十,结束/现代的孔乙己

鲁迅先生说了孔乙己回字四种写法,引起多少人在讨论。包括这个废话连篇的文字。

写罢,哑然失笑。

这是不是现代的孔乙己?

2021.7.18

(0)

相关推荐

  • 明代啟蒙識字讀本

    以下<新編對相四言>為昔時一種圖文對應之蒙學圖書(類似於現今之看圖識字),圖中每件物品皆與其右側之漢字相對應,對於今人考證古代名物亦有一定參考價值.此本共八頁(16單頁),收388字,30 ...

  • 孔乙己错哪儿了?

    原创首发|明珠絮语(ID:tsliuchanghai),转载请联系授权 01 前天,写了一篇关于水浒中人物名字的考证文章,题目是<惭愧!水浒中的这个人,我一直都读错了!>. 说的是自己忽然 ...

  • 鲁迅《孔乙己》:年少不懂孔乙己,如今却活成了他的样子

    关于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小时候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这句话:"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还有就是"茴"字的4种写法,当年我还专门问过老师怎 ...

  • |趣读|说说繁体字(一)

    一.繁体字的概念 繁体字,也称繁体中文,狭义上是指汉字简化后被简化字所取代的汉字,比如说"亂"是"乱"的繁体字,"乱"则是"亂&q ...

  • 《孔乙己》【现代】鲁迅

    《孔乙己》【现代】鲁迅

  • ​【老小孩谈32】【21-145】老了就是老了,不服不行zjkzxd

    ​[老小孩谈32][21-145]老了就是老了,不服不行zjkzxd 71岁生日,女儿从河北来珠海,带着去广州游玩.时间不长,欢乐无限. 但是,享受欢乐之际,也深刻地体会到了,"老了就是老了,不服不行 ...

  • 【老小孩谈31】很想给外孙女一个单独的节日zjkzxd

    [老小孩谈31]很想给外孙女一个单独的节日zjkzxd 农历三月三日,是传统的女儿节. 这天,朋友圈里,外孙女发了一条"从来不嫌节多"六个字的配了一个截图的消息. 老眼昏花,猛一看, ...

  • 【21-87】【老小孩谈30】现在还有无“打肿脸充胖子"?

    [21-87][老小孩谈30]现在还有无"打肿脸充胖子"? 闲来,读成语"打肿脸充胖子",领悟其新义. 因成语字面意思简单,都不用解释.而它的基本释义为,比喻本没有什 ...

  • ​【老小孩谈29】思也梦也zjkzxd

    ​[老小孩谈29]思也梦也zjkzxd 敝翁,在安乐椅上.阳台上,晨光斜射.眼微闭的脸上,不易觉察到的一丝笑容. 嘴里哼着的曲子,不知多少遍了.凡听过的,都不好意思评价.曲子已陈旧,几十年了:哼得 ...

  • [老小孩谈28] 从手机的“用"和"玩“说起zjkzxd

    [老小孩谈28] 从手机的"用"和"玩"说起zjkzxd 一 手机的名声,是不是有点那个,也就是不好,按文雅的说法,有点负影响. 一说手机,就与"玩"联系上了.好像手机就是一个玩具 ...

  • 《涛声依旧》萨克斯曲21首|老小孩讲述

    [原创]<涛声依旧>萨克斯曲21首字体调整: 大 | 中 | 小发表于2021年06月28号 05点 阅读 3302 评论0 点赞28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 【老小孩谈33】杂说三章zjkzxd

    ​    [老小孩谈33]杂说三章zjkzxd 杂说一 关于记忆和其他 近日,取快递于小区门口.一位中年人骑自行车驮着十来岁女孩至.停,下车.中年人拿出手机,读了一遍取件码.小女孩奔跑到取件柜前,麻利 ...

  • 【老小孩谈34】杂说二篇zjkzxd

    ​  [老小孩谈34]杂说二篇zjkzxd 之一 苦菜花 我初认识它 不是为欣赏 而是为果腹 所以 看重的是苦菜 而不是它的花 再认识它 那是一部书 那是众多的人物 艰苦卓 ...

  • 【21-233】【老小孩谈36】关于弱不禁风zjkzxd

    ​    [21-233][老小孩谈36]关于弱不禁风zjkzxd 老了,不知不觉就成了小孩. 突如其来的问题,连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一个常用的成语,弱不禁风,引起我的追问. "弱不禁风" ...